【视频】| 屈子精神 读史-深圳法律青年


屈 子 精 神
编辑整理/苦瓜君 观点/来自百家讲坛及其他文章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浪花水表,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端午时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飘香的粽子,激烈的龙舟,大家都喜欢将这些和一个伟大的名字 “屈原”联系起来,尽管大家并不是不清楚端午的由来,但这些不重要,人们就是愿意借着这个时刻,追思那路漫漫其修远上下求索的气节和精神,而赋予很多、很多的东西于其中。
这个端午,寻回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里的《中国故事-爱国篇》的视频。他对历史人物概括总是有其独到的见解:“一个忠直之臣官场巨头,一个贬谪之客,一个狂狷之士,一个文学之士 ”。他所认为屈子精神“是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责任、担当与勇气”,“是对楚国深沉不渝的热爱”。最终得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屈原是一个历史真实”、“屈原既是中国的,又见一帘幽梦插曲也是世界的”的结论,这些激发了笔者对屈原的了解。
因为这样查了不少与屈原有关的材料,真是大开眼界。发现屈原之后,很多文学大家为他写了诗句、文章。比如作为铁杆粉丝的苏轼从年少到年迈,一生都很崇拜屈原。因为是铁杆的缘故,他和扬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就屈原赴死问题引发了隔空(准确来说,应该是跨时空)辩论。杨雄在《反离骚·序》认为:“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戴南吧,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苏轼这位铁杆在《屈原庙赋》中详解了屈原赴死的主要原因,有力反驳了扬雄的看法也极大地讽刺扬雄于汉亡后不能守节改事王莽的新朝。其在《屈原塔》里的那几句:“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陈至恺,所以持死节。”读起来也很是荡气回肠。这首诗也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大概也因为是铁杆,苏轼这位大文豪终其一生,无论境遇如何,都坚持着他的信仰美丽的万物。
屈原一生的启示不仅仅于此,笔者是一位法律青年,自然也注意到这位伟人在立法实践、法哲学和廉政思想的建树。屈原是一名睿智高明的立法者,有丰富的立法实践经验。当时是七国争雄的时代,楚怀王也希望有所作为,屈原这个时期在内政外交为楚国进行改革。其为楚怀王“造为宪令”,即起草法令。但其改革遭到各方阻力,如上官大夫作为改革利益被触动者,塔琳托娅没提前拿到这些宪令文稿,就向楚王进了谗言,但这些仍不能掩盖这些政令的法治光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司马迁
据考古发现,与屈原同时代主管司法的行政长官的墓(包山2号墓)中出土许多司法文书档案,其中一桩案件,先后传唤证人达211名之多;而“舍庆杀人”一案,在县正判决后北留吧,舍庆不服,上报左尹,左尹不能判定,便报告楚王,楚王的命令则由左尹向县正传达。通过上述案件的诉讼过程和诉讼规模,可以看出当时的楚国论法治建设及司法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屈原的立法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屈原是位法哲学家,其政治抒情诗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先进的法治观念。

《离骚》节选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钢铁战争。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屈原
(注释译文:世俗本就喜欢投机取巧,规矩既违背措施又变更。离开准绳墨斗追求邪曲,以苟合取容作为处世标准。推举贤者而任用才士,遵循法度一点也不偏颇。皇天公正不会有什么私好,见人民拥戴谁就给谁辅助。)


《九章*怀沙》僵尸七日重生?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斫兮, 孰察其揆正?
----屈原
(注释译文:我坚持我的故常,不能圆滑而不方。随流俗而易转移,有志者之所卑鄙。守绳墨而不变易,照旧地按着规矩。内心充实而端正,有志者之所赞美。工垂巧而不动斧头,谁知他合乎正轨?)

《惜诵》(节选)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屈原
(注释译文:如果我所说的不是出于忠诚,可以指着苍天来为我作证。令五方之帝辨析刑书条文,告六宗之神对证控罪之词。使山川之神备用陪审,命皋陶作法官裁决曲直。)
据历史学家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楚辞》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他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又是用生命践行廉政的实践者,堪称我国廉政文化的“鼻祖”。遵守法度、清正廉洁也是屈原的人格追求。
王立群老师在那期节目最后的总结的“不朽屈子精神”,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屈原影响后世的不仅仅是这些。屈原的作品与形式中体现的人格与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为屈子精神又一夜 谢军。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责任、担当和勇气。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是为完成自己的责任奋斗的一生。他遇到困难多,遇到贵族的势力楚王的阻力。他始终坚持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他最后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用自我沉江的方式,践行了自己对真理、对正义、对理想的坚守与高扬。我们在屈原身上看到一种生命的意义已超过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远远大于生命的本身。而这点对后世很多文人有深刻的影响,比如汉代的贾谊,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陆游......一大批中国诗人都受到屈子精神的影响,这是一点。
第二点是对楚国深沉不渝的热爱,我们今天谈到屈原,很自然地要把他和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起来。诗经曾说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时的中国就是天下。当时各国的斗争,在今天看来是内部战争。而这个时候人们到别的国家去,像孔子、孟子、荀子,都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寻求发展,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允许的。这点我们要承认,春秋战国,处于多国争雄的割据状态,这个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着管辖权,行使政权的职能神薙。生活的百姓对自己生活的诸侯国的前途与命运不可能不关心。在这种环境,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诸侯国富强,都不被别的国家兼并,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屈原也有抱有同样的心理。而且他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有更浓烈的故国乡土之情,这乡土之情可以转化为爱国主义精神。他有浓厚的故国乡土之情,这些乡土之情可以转化为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面,楚国和中原还不一样,楚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崛起的国家廖万清,所以楚文化中还包含着对故乡、故土浓烈的思念之情。所以他在那两句诗中写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什么意思呢?天高任鸟飞,无论鸟飞多远,始终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狐狸临死之前,它的头还要面对着自己的故乡摆放。动物,无论是飞禽,是走兽。动物尚且如何,何况人乎。所以,屈原的《哀郢》是用鸟和狐说明人、说明自己浓烈的恋乡情节。这些情感在此后,国家分裂、异族入侵的时候往往会提升到国家层面,被赋予更高层次的含义和解释,逐渐形成了屈原以爱国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格精神。所以我们看,近代闻一多阿修罗乐队,郭沫若,他们在解读屈原时,都特地强调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对屈子精神应当由这样正确、比较全面的看法
屈原作为一个历史的真实,我们首先应该感谢司马迁,是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悲情的民族汨罗江间打捞起来,中国这个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在史记用一千二百多个字让我们的民族,永远记住了这个不屈的脊梁。屈原用自己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树立了一尊令后人仰望的千年、万年的丰碑。屈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屈原不仅是世界文化名人厦门英才学校,而且他的作品、精神价值也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不朽的组成部分。
文毕,也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发现,有很多与纪念屈原或用屈原作品演绎的音乐作品。下面则是我比较喜欢的几个:
视频里的配乐就是这首,蔡琴演绎的。没有意外,很契合她的歌曲风格。娓娓道来,加上那独一无二的低音,悲怆,深沉。正是这个节日,让我们有一点时间停下来倾听情怀,触摸文化,反思历史。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第一次听到于文华演绎的版本,有些惊诧,没想到可以这样演绎。突然很想知道在古代是如何演绎的。据说作曲家伍林发在创作的时候,深入素有古代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活跃地福建泉州采风,将南音悠扬典雅的元素糅合在歌曲当中,令这首歌曲更加具有古典韵味。音乐人尹铁良在编配时,撷采了许多民族乐器,如笙、阮等,均邀请国内顶尖演奏家录制,后期缩混邀请了著名录音师张晓安操刀,于文华多次进棚演唱,并且表示这首歌是整张国学唱歌集中最喜欢的歌曲之一。由此可见,制作团队从创作、录音、后期等方面用心良苦。在此,向用心的音乐人致敬。
《屈原问渡》由曾侯乙编钟与乐队演绎,此曲曲意出自楚辞中的《渔父》在屈子与渔父的一问一答中,世间沧桑好似都已概括。一种人生态度,值得深思。屈子起首叹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结尾慰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曲子也如此段一般,以一种平缓浩淼的过程来表示,其中快捷处如屈原,平缓处如渔父。一快一慢,一急一缓,曲子也如对话,超然物外之情,悠然而出。品此曲,需心境平缓,四周安静,方能得心境妙处呀。愿心如屈原,气如屈原,然也愿形似渔父,情似渔父。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也是我国文人第一写的第一首咏物诗。感觉这首诗好像预示了,他后来将选择为他的志向殉道一般盛晓玫。他颂橘树“深固难徙,廓其无求”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诗未借橘树追思那“义不食周粟” 的伯夷品行,以作为立身的榜样。感觉歌曲前部分很轻快,后来一查居然是《思美人》的插曲会战唐门,顿时对此剧产生不少好感。
哈哈,一首儿歌,也是个很棒的版本。这种奶声奶气的声音,听着也是很有力量。

公众号或订阅号
或在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点击右上角,选择
分享

圳法律青年微信公众号/订阅号:SZFLQN联系我们:SZFLQN@126.com
深圳法律青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深圳法律青年微信公众号
编辑 / 深圳法青编辑部 封面及正文图片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