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假日小队活动播报 做陶艺-奕德读书会
做 陶 艺
——三(2)班假日小队活动
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人们发现除了用石头可以做成各种工具,用泥巴也能烧出各种形状的器具,这就是陶器。
比如,在我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出土的红色陶器上还彩绘着红色、黑色或白色的图案,那可是距今5000~7000年的时候。人们去西安,一定会去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而这些形象生动的陶俑距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了瓷器。商代的白陶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以上,它就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我国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所以英语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大概能清楚地表明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从书本上、电视上的各种陶瓷图片、乃至博物馆里展出陶瓷文物,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早已不满足陶瓷的生活功用,更发展它的装饰作用,因此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的作品四快学习法。
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呢?
带着好奇、带着激动、带着跃跃欲试机动部队绝路,我们假日小队的队员来到陶艺工作室学做陶艺。
一进门,大家就被琳琅满目的作品吸引了。
“这是个花瓶。”“这个笔筒真好看!呆会儿我也想做一个笔筒。”……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不知道做起来难不难?”“我们做出来的会是什么样子呢?”……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开始学着制作陶艺。
指导老师按下开关,拉坯机开始旋转起来。
老师拿来黏土放在转盘中间,双手按住黏土。
“这做什么啊?”
“这是定圆心。首先要定好圆心,中心稳了才能继续往后制作。”果然,黏土稳稳地在转盘中间随着转盘旋转。
“你们看,”老师边示范边说,“大拇指在里面,其他手指在外面。手要保持,所以每六、七秒就要蘸一下水。水不要太多。两手往上,就会高一些。”
“哇!变高了!”
“往外……”
“口变大啦!太神奇了!”
“我好想试一试!”
“我也是。”
……
“等一下,我会帮你们每个人定好圆心。你们先试一试。才开始力度不太容易把握,多练习练习就有感觉了。”
队员们开始动手尝试了。
“咦?快看,我做了个坛子。”
“呀!口歪了。”
“不好!不好!怎么在晃?”
“那是中心不稳。”
……
看着指导老师做起来轻轻松松,轮到队员们亲自动手,才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
刚刚还是一个花瓶,
正得意自己的作品呢,
转眼就被弄变了形;
本来想做个小碗,
一不小心做成了烟灰缸;
好好的一个笔筒,
被拨弄了几下,
成了一滩烂黏土;
盆里的水越来越脏,
手上的黏土越来越多,
最后,
手臂上、腿上,甚至脸上
都有黏土的踪影
……
失败了不可怕,
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有进步。
队员们不断地尝试、询问、总结,
老师耐心地指导,
渐渐地,
大家都在自己的基础上
有了大大小小的进步。
瞧,队员的作品
还不赖吧?
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作品,
要想呈现美丽的作品,
指导老师说
有的半成品经过高温烧制后会裂开。
“希望我做的不要废掉,
那可是我准备送给妈妈的。”
队员默默祈祷。
“满以为成功了呢!
谁知道还没有到最后。”
……
我们的祖先,
现在的手工制作者,
他们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真是不容易啊!
陶 器 制 作
市实验小学三(2)班 陆苏涵
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们发现除了石头可以做成各种器具,用泥巴也能烧出各种形状的器具,这就是陶器。
今天,我们的假日小队来到陶器工作室,准备做陶器。一进陶舍的大门,我就看到架子上的陶器琳琅满目,有陶土的狮子,有笔筒,还有花瓶……它们每一个都上了釉,五彩缤纷。一想到马上自己要亲手做一个陶器,心里不禁激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
我看到一个机器,它的中心是个大圆盘,旁边一圈铁围着,在下面还有一个小电机,我拉着妈妈到这台机器前:“妈妈,妈妈,你看,这是什么机器?”“这是拉坯机。”妈妈指着一个电机上的纸说,“我们做陶器就用这台机器。”
“做一个陶器,先得定好圆心。”老师来到机器前,打开拉坯机,接着把刚刚放上去的陶土做成了一个矮矮的杯子形,“想要拉高她的二三事,就轻轻向上拉,想放宽,就轻轻向外拉。”
“太神奇了!”
“好兴奋!”
……
老师帮我把圆心定好,我迫不及待地坐上座椅,先把陶土向外拉,变变变,变成盘子了!没想到我第一次做这么顺利。妈妈跑来对我说:“我看中了一个花瓶,帮我做一个。”“ok!”我在心里想好了花瓶的形状,便动手操作起来:我先把陶土向上拉,再把中间变细,接下来让下面变粗,最后做上花边,一个陶土花瓶就做完了。小小的瓶口舞泡网,大大的瓶身,精细的花边,看到这漂亮的陶土花瓶,我一蹦三尺高。
今天的陶土制作学习,还让我了解到陶器的制作结合了古人的智慧,比欧洲早了一千年之久,我为中国人而骄傲。
7月22日星期日雨
市实验小学三(2)班 林逸
今天外面虽然下着大雨,但我的心情还是那么的兴奋,因为下午是我们暑假小组的陶艺活动,又可以和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快速到达“博卡陶艺”后,已经有几位同学正在专心制作了,我在一边仔细地观看了一会儿。接着,我穿好围绕裙,坐在一个小机器旁,轻轻将手沾上少许水,小心翼翼地将转盘中心的陶泥捧住。我一边听着老师简单地述说着“揉、捏、提、压”的一些技巧,一边认真地制作。
慢慢地,手中的泥随着我手指的变化,在转盘的转动下仿佛有了生命。随着水份的加入,陶泥越加光滑柔顺。不一会儿,它变成了高高的花瓶状,我内心雀跃起来,又轻轻将周边向外扯开,转眼间,它就变成了有着圆圆肚子的酒坛……在我手指温柔地抚摸下,它如同小精灵般不停地变幻着。因为玩得时间有点长,水份增加得太多,陶泥越发松软起来,导致最后的作品变成了一个矮矮宽宽的小盘子。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我依旧还是很喜欢自己的作品。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在假期和同学们开心地团聚。我不仅有了一次制陶体验,还领略了陶艺之美。整个制作过程更让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静心、耐心的重要性。
陶 器 制 作
市实验小学三(2)班 赵天瑞
周日下午,下着瓢泼大雨,我们假日小组如约来到“博卡陶舍”做陶器。我到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认认真真地做陶器了,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有,有的做了一个小花瓶,有的做了个小陶罐,还有的只做了个雏形,还看不出是啥。
我迫不及待加入了进去,赶紧找了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过来了,他详细讲解了下制作要点,并示范给我看。只见陶泥在老师手上上蹿下跳,不一会儿,陶泥就变成了圆柱形,这时老师才正式将陶坯固定在一个电动转盘的中心。老师用大拇指用力向下压,陶坯快速转动着,神奇地变成了杯子的模样。老师让我试着往下做,我便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制作。眼看杯子就要成功了,可不知怎么了,杯子竟然变形了,垮塌下来。我有点沮丧,老师看见了,走过来,笑着对我说:“你有没有蘸水呀?陶坯太干了,能不垮么?”对了,我一拍小脑袋,原来忘了老师特别叮嘱过过七、八秒得蘸一次水,湿润下陶坯。真是小细节决定成败呀!
我重新整理了陶泥,将圆柱形陶泥固定在转盘中心,这次,我特别注意蘸水。我用大拇指在陶泥中间压下去并用手指由里往外推,做成了空心杯子。我边做边想,我要做个葫芦形小瓶。于是,我又双手合拢在瓶子一半的地方用大拇指慢慢往里收。现在只差收口啦,我用手慢慢收拢瓶口,这次要更慢,因为一不小心会前功尽弃了呢!我呼吸开始急促,感觉心脏都要跳到嗓子眼儿了,还好最后成功了,我长长舒了口气,看着“小葫芦”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下午,让我懂得了制作的不容易。最后,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卡陶舍”。
初 试 陶 泥
市实验小学三(2)班 傅艺轩
今天,我们假日小队相约来到“博卡陶舍”,原来我们是要做陶泥啊!
一进门我就看到架子上琳琅满目的陶器:杯子、盘子、笔筒……哇!真是形态各异啊!接着,我又看到架子下面有两排很奇怪的机器,老师说这是拉坯机,是用来拉制陶土的。说完极品天尊,老师拿来一块黏土,淡咖啡色,还有点发红,这就是制用陶器的陶土。老师把陶土放在拉坯机的转盘上,打开机器,转盘转动。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拇指放在陶土中间,向下按,四指伸平,扶住陶土四周,随着转动,陶土中间出现了一个洞,这是定圆心,圆心越来越大,一个杯子出现。只见老师用那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手法,把杯子弄得一会高,一会低,一会粗,一会细,一会是碗,一会是花瓶,我们看得十分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一试!老师为我们每个人定好圆心,嘱咐我们双手每隔5-7秒要蘸点水,保持润滑。老师一说完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我先按照老师的手法,拇指在中间,四指扶着四周,我试图把“小杯子”变得大点,于是就把拇指向外拉了一点。不好!手上用力没控制好,杯子受力不均匀,杯口一下就变成花边形,算了,那就做个花瓶吧。我又试图把这个“小杯子”拉高点,拇指向上拉,谁知道,双手忘记了蘸水,陶土都粘在手上了,“小杯子”一下子就塌了。第二次我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拇指扣在圆心,四指扶着杯子四周转。这次不能拉那么高,那就矮点吧,想着,我双手轻轻向下压,把杯口向内收了一点,一个口小,肚子大的陶罐出现。老师看完说这样就可以了,然后帮我整了一下形,说等上好釉,进炉烧制好,我的第一件作品就出炉了,好期待啊!
陶器制作看起来简单打破碗花花,做起来却不简单。在老师手上七十二变的陶土,到了我们手上就很不听话,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玖竜老师说要想独立完成一件作品,要以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练习,手上的力量才能收放自如,才能把陶器做好。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耐心、稳重,不能毛躁。要想收获成功,还要付出努力和辛苦的练习。
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能把丑巴巴的泥巴变成精美的陶器,并通过上釉、烧制,给陶器穿上美丽的衣服,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发展为我们现在的瓷器,并传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瓷都,感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带来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学 做 陶 艺
市实验小学三(2)班 刘奕凡
今天下午,我们活动小队的队员一起去“博卡陶舍”做陶艺。
一进陶舍的大门,我就看见架子上琳琅满目:有上过釉的陶器花笺记,五彩缤纷;有还没有上釉的陶器;有花瓶,有笔筒,有碗,还各种动物……哇!真好看黄飞鸿新传!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动手制作,我不禁兴奋起来。
我向前走,发现了一个大电炉:“这是什么?”老师回答:“这是烧陶器的锅炉,温度非常高,可以达到1000度。”这时我旁边的大架子上放满了未烧制的作品,还散发着淡淡的黏土的味道。
我们围坐在老师周围,先看他示范。老师打开拉坯机,把黏土放在旋转的转盘中间,边演示边说:“先要把圆心定好,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平衡。接着,从圆心出发,大拇指放里面,其他四个手指放外面,轻轻向外推,或者往里推,也可以往上或往下,就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随着老师的手指向里、向外、向上、向下,陶器时而口变小,时而口变大,时而变高,时而变矮,真是太神奇了!
“一定不能忘记手要湿润,所以每隔六到七秒就蘸一下水,不然的话,黏土会变干。另外,在十分钟之内最好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东西,不要拖得太久。”
看完老师的示范,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们终于可以动手做了。老师把黏土放到打开的拉坯机的转盘中心,帮我们定好圆心,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刘善英。我想:就做一个瓷盘吧黑谷忍。于是,我用手指把黏土往下推、又往外推。呀,似乎成功了!我高兴极了,心想,挺简单的嘛!我又向里推、向上推……黏土在我手下变成各种形状。
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我感觉机器越转越快,我手上沾了好多黏土,有一些甚至飞了出去。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不停地想要把黏土恢复原形,结果,黏土成了一块烂黏土饼。
“圆心已经偏了。“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做好了想要的造型就不要老是去推。“我一时得意,竟然忘记了老师的话。做陶艺看起来简单,事实上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又开始重新做。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刘连曦,仔细回忆老师的讲解,每一步都认真对对待。一切都很顺利,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扁扁的小盘子。老师取下我的作品,我开心极了。
做完了陶艺,我默默地想: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竟然可以把不起眼的黏土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陶器。圣达菲油耗生活中有一些事看上去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