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山高水长,先生远行,吾辈追思,念念不忘。 悼念饶公-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


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2月6日在港安然辞世,积闰享年105岁。香港社会各界同声哀悼。饶宗颐丧礼安排于今日下午4时在北角香港殡仪馆设灵,让公众致祭花龙戏凤,并于翌日10时30分举行追思会,随即出殡。饶宗颐教授治丧委员会昨日刊登讣闻,委员会成员达300人。饶宗颐丧礼安排于今日下午4时假北角香港殡仪馆设灵,让公众致祭,并于翌日10时30分举行追思会,随即出殡,礼成后将于大屿山宝莲禅寺设解秽斋宴,亦会到访刻有饶公墨宝的“心经简林”,向饶公作最后致敬,冀饶公一路走好。饶宗颐一生为社会贡献良多战国水晶杯,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敬重。委员会昨日在报章刊登讣闻,并公布名单黄怡晴,成员近300人,当中既有政界、文化界及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还包括多个以饶宗颐命名的研究院、文化馆等团体名义。治丧委员会的丧礼安排为:今日(27日)下午四时至晚上十时,在北角香港殡仪馆为饶公设灵,让公众致祭,并于翌日(28日)早上10时30分举行追思送别仪式,随即大殓及出殡。车队将于下午1时半,在大屿山举行荼毗仪式,随后在宝莲禅寺设解秽斋宴;下午四时举行普佛法会,并同游根据饶宗颐教授书写的《心经》雕刻而成的“心经简林”,共同向饶宗颐作最后致敬。2月27日至28日,香港举行饶公丧礼仪式,万人哀悼,
饶公一路走好!

饶公生前为本会题写的墨宝
一代宗师、国学泰斗、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家、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永远荣誉会长饶宗颐先生仙逝,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悼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出新闻稿,赞誉饶宗颐先生为“香港和世界在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饶宗颐先生的丧礼于27日在香港殯仪馆设灵,下午3时会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持“三时系念”诵经仪式。各界人士及市民在晚上4时至10时到场致祭,28日早上11时半举行大殓仪式,随即辞灵出殡。遗体移送柴湾歌连臣角火化,骨灰将在港安葬。
创会会长谢贤团作为本次治丧委员会委员于27日赴港参加丧礼仪式。
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本会全体同仁无限哀思!深情缅怀!
山高水长,先生远行,吾辈追思,念念不忘。

饶公生前为本会题写会名
香港饶宗颐教授治丧委员会
讣 闻


丧礼现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送花圈
饶宗颐教授生平事迹

饶宗颐(1917-2018)
他被称为东方鸿儒、国之耆宿被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他茹古涵今,学贯中西所触之处,无一不精是当代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
国际汉学大师
他曾获无数荣耀他的学术成就海内外同知共享他的治学精神永世传承

饶氏家族二十年代大合照
1917年(民国六年)8月9日,饶宗颐出生于粤东潮安首富之家,家学渊源深厚。

时年11岁的饶宗颐
饶宗颐的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在书房著述的饶锷
饶老先生好文春假大屠杀,还建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

饶宗颐在天啸楼前饶宗颐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人员名册,饶宗颐的名字记录在案
1935年倒带简谱,年仅18岁的饶宗颐被聘入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的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饶公与香港结缘,几十年潜心学问,最早的因由也跟中大有关林正宏,图为饶公和陈伟南先生一同游历中山大学1938年,在中大中文系教授詹安泰的举荐下,饶宗颐被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
留存在韩师的饶公代课证同年3 月 11 日 南宋锦衣卫,饶宗颐被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发函聘请到校代詹安泰上课 , 开讲中国文化课。当时饶宗颐年仅 21 岁 , 比一些学生还年少。

1938年的香港
当时广州已为日军占领恶魔恋爱啦,中山大学被迫迁往云南。饶宗颐绕道香港前往云南,不料途中染病滞留香港。在此期间先后协助王云五、叶恭绰编书,接触了大量古文字材料和真本。

饶宗颐先生出任重修《潮州志》总纂
在修志馆前与诸修志人员合影
1946年7月至1949年8月尿糖试纸,饶宗颐总纂记述原潮州府范围的《潮州志》。1949年,饶宗颐在一位潮商的建议下,正式移居香港。孔垂燊

从1952年开始,饶宗颐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主讲诗经、楚辞、诗赋等,课余则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1954年,饶宗颐到东京大学讲授甲骨文,开始研究甲骨文,后来撰写了《日本所见甲骨录》晨悠组合,这在日本可谓开风气之先。城市猎人怎么样

饶宗颐教授所获部分荣誉聘书
及法国法兰西学院儒莲汉学奖奖牌1962年,因饶宗颐先生在甲骨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法兰西学院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

▲上世纪60年代饶宗颐在郊外抚古琴▼饶公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59年,他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以占卜人物为纲麦提莎,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
饶宗颐与印度汉学家白春晖一起
饶宗颐在《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一书刊出后与印度友人白春晖交换,从其学梵文三年。

饶宗颐与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合影
七十年代,饶宗颐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木村雅。

1997年,饶老出席北京东方学院举行的《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会会议
此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专研散落在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1971年除夕,饶教授在美国耶鲁大学傅汉思教授、张充和教授家中

1979年6月,饶宗颐于巴黎讲授“中国古代宗教”课结业时与师友合影
1978年索命女鬼,饶宗颐在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应聘为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

1980年,与中山大学的古文字学家曾宪通合影
20世纪80年代后,饶宗颐回到祖国内地,在全国各地进行学术考察,此后经常到内地进行学术交流。

▲饶宗颐与钱锺书并称为南饶北钱▼和《管锥编》被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

1982年陈彤云,《选堂集林史林》出版,饶宗颐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

钱钟书先生逝世后,季羡林先生与饶宗颐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两人惺惺相惜

之后饶宗颐又先后推出《固庵文录》《甲骨文通检》《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敦煌琵琶谱》《近东开辟史诗》《〈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文学史论集》等书。

1991年,在参加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后,饶宗颐教授、陈伟南先生(右四)与诸团友合影于瑞士雪山顶上
1992年,饶宗颐正式倡导“潮州学”的研究,提出“潮学”的概念,并在香港潮属社团创会会长陈伟南的大力支持下,推动潮学研究的开展。

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饶宗颐教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岳鸣珂,《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编辑出版,尽管此书有超过20位编辑参与校稿,饶宗颐仍坚持自己逐字校对这套逾千万字的文集。


2003年,为了表彰饶宗颐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香港大学在校内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书。


2011年8月18日和2015年4月27日,担任副总理和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先后两次会见饶宗颐先生。
生 与 死
饶宗颐本人早已对生死夭寿有着极为豁达的态度。他曾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庄子把死生看成一条,死只是生的一条尾巴而已索桥的故事。

对老庄和佛学的参悟使他对生死有超越性的理解,这也是饶老长寿的原因。

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饶公说:“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饶教授在香港大屿山(1960年)
▼饶教授在心经简林址结跏趺坐(2001年)

2002年,香港大屿山竖起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泾渭迷情,是饶宗颐2001年创作赠与香港市民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最后一根木柱没有刻字,象征“心无挂碍”,饶宗颐认为“心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饶公千古,九州同悲
饶公一路走好!
(潮州发布)
纪录片——饶宗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