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隋唐五代之民歌曲调 端午节-SYOM胡明健声乐专家组

作者:莫敏妮
存续仅37年的隋朝(公元581年-618年)
隋炀帝杨广在位骄奢淫逸,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最终他被他的部下缢死于扬州。但隋炀帝“好学,善属文”,留下的诗文是难得的名作,历代文人学士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赞。《隋书.裴蕴传》记载了能而不贤的裴蕴的故事,曰:裴蕴揣摩到炀帝的意思,上奏炀帝,把天下周、齐、梁、陈各国的乐家子弟正溴丁烷,都搜来当乐户。六品官以下,一直到庶民百姓,凡有善于音乐和倡优百戏的,全部到太常当值。此后异技淫声全部汇集到乐府波克基斯,各行各当都设博士弟子,让其转相教习,把乐人增加到三万多人。可见,隋朝气数虽短短几十年,但主管音乐戏剧的太常寺与乐府管理却有声有色。帝皇的生活需相应的诗歌与百戏来点缀,这时的乐府诗大量模仿南朝艳曲,填写新词。《春江花月夜》是乐府吴声曲子,相传为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所创,原词已失传,倒是杨广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曲《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雷晓晨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skm破音。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正是两首意境深远的《春江花月夜》,让人惊讶于杨广的才情四大灵猴,“荒淫暴政”的人也有其内心的美好。李世民评价隋炀帝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芦秀梅。说不准,留得恶名的隋炀帝是书写历史的学家带强权情结以及主观臆断所致呢。
隋炀帝《乐府江陵女歌》
雨从天上茫,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这真是隋炀帝写的歌吗?就算放到《全唐诗》里也是绝对的精品!后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长相思》也有表示爱情之缠绵的“同心结”——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这歌,也有说是隋炀帝写给绝色美人,与他共处三十六年的萧皇后的。红妆浅笑人未识,青衣陌然却相知。这一生中傅昭仪,不管别人如何评说杨广,萧皇后最爱的还是他。
隋朝民歌《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依依,杨花飘飘,多美的浪漫意境,却愁绪离恨之绵绵!古人离别时,少不了长亭折柳枝相赠,借问归期未有期。
隋朝乐府《春江曲》
春江水沉沉,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这首描写儿女情长,俏皮有趣的乐府,是隋末初唐郭震的五言小诗《春江曲》。郭震是历史上一位真正出将入相的牛人。胡兰成《今生今世》里《竹叶水色》篇用了这首《春江曲》作结。“风吹衣裳,江流无尽,她只是唱歌,唱了一只又一只,无止无休,今生今世呵军火狂妻,端的此时心意难说。”胡兰成是风流才子,在与张爱玲情爱之外还有小插曲。看了这篇《竹叶水色》,也能理解感情的无处不起浪,正所谓情不知所起,因为与你朝夕相见荣耀魔徒。
《隋炀帝时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挽舟者就是纤夫。这首民歌是隋炀帝巡游扬州时纤夫们所唱的歌,猛烈抨击了隋炀帝的暴政。
《隋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在民间,老百姓对那些草莽英雄、绿林好汉一般抱以同情的心态,对于起义军首领更是充满感激溢美之情。这首歌谣赞美的是隋末山东起义军领袖王薄。“知世郎”是王薄的自称。他假借看穿天意(即“知世”)号召老百姓起来反抗隋炀帝的暴政。
大唐盛世(618年—907年)
唐朝诗歌、音乐、舞蹈走向一个璀璨耀眼的境地,以成熟、大气、雍容华贵和经典迭出的气势和特点成为整个五千年文明史中诗乐舞的黄金时代。回顾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评议“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唐代诗人们采用乐府古题,继承汉代民间歌辞“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当时文人盛行写作乐府诗体,李白、杜甫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只是新乐府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了,然而诗中有歌辞仍是文人诗的底色。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是多么自然而随性的歌唱啊!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奢靡浮华的大唐年间,我们对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着无限的遐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源远流长,王昌龄这首作品有一种动态的妩媚,带南朝艳歌色调。

除了诗歌,惟妙惟肖的乐舞是大唐繁华盛世的象征。《霓裳羽衣曲》乃集大成之作浓情中南,乐舞中无处不见“水袖飞天宇,霓裳转影意”,让后人看到在重重琼台楼宇的宫殿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奢靡浮华之景。这部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的道教作品,在安史之乱后失传。及至南唐,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随之战乱,此曲也被烧毁。直到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保留下来。如此波折,再重现《霓裳羽衣曲》已是五百多年后了!唐代最流行的软舞是《六幺》(绿腰)、《春莺啭》,《琵琶行》中有“初为霓裳后六幺”之句。六幺“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有诗为证:“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留盼奶妈威武,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这是多么动人的舞姿!后来五代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有舞伎王屋山跳“绿腰”的场面,虽然不能断定是唐时风貌,但可以窥知一二。唐人张佑《春莺啭》诗有“兴庆池难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这些现在已失传的乐舞描写,可观盛唐歌舞,其体现出泱泱大国的壮观。
但唐代以后,官方的音乐管理机构,虽然仍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却很少做采编、保存当代民歌的工作。盛唐时期教坊、梨园皆出自太常寺,然而“虽有太常寺之大乐署及内外教坊,却未见立有采诗之制度,或何时曾采谣之史实”,故而唐代民歌流传至今的数量“甚至不及‘文人诗’之百一。”文人纵使关注民歌,目光也放眼至古代民歌上。如唐代的诗人们创制“新乐府”,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纲领,新乐府产生很多大雅之声。
然而,民歌一脉,千古绵延不绝。唐代刘禹锡等诗人对民歌的学习,他们仿写出不少的文人竹枝词。竹枝词是山歌的一种。辞海释义,“山歌”为榜人、农夫、牧童、樵子所唱之歌。将民歌称为山歌始于唐代。中唐流行山歌,山歌是纯粹的民歌,其中以“竹枝词”得到文人的推波助澜而独领风骚。民歌色彩与文人诗风融为一体,形成了竹枝词总的抒情基调,借助比兴爱吼网,隐含不露而曲尽情意,吟唱男女相悦之情事。山歌不限于某一种曲调,而是延续国风、乐府之后的民歌类称。区别是,国风、乐府都涵括了民歌以外的诗歌作品基克的先驱,而山歌则是纯粹的民歌。
真正来自民间的竹枝词现存非常非常少,下面是一首:
盘塘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诗歌提及或仿作的竹枝词,可见当年竹枝词的盛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顾况
张旭酒后唱《竹枝曲》,反覆必至九回乃止。——传为晚唐五代时期(后唐)冯贽所撰《云仙散录》
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接骨木花眼胶。——白居易《江楼偶宴赠同座》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李益《送人南归》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每逢过年,似乎看见竹枝词里的“山上层层桃李花”,因为过年总有插桃花的习惯,屋里屋外生机勃勃。也知道,要想桃花开,花农就要计算,在春节前大概50天,把叶子剥去,才会长出花蕾。
“竹枝词”绵延千年,其美不减反恐精羊。现代“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的胡兰成也记录了一首,文字妩媚流盼,明艳照人。他写抗战时期逃难路上见长亭买酒之事:“至今金华道上犹在歌唱当年的竹枝词:道旁杏花一树明,照山照水夫妻行。长亭买酒郎斟妾,妾惜金钱郎惜情。”危难当头,男人慷慨重情,女人温暖爱惜,互不辜负。据说三毛看到这首诗,便道是她与荷西在岛上的生活写照呢。我等关注的大概是,这首竹枝词为谁所作?大概是来自民间的吧。后来《竹枝词》衍生出《杨柳枝》、《桃枝词》等。
《杨柳枝》其一
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裁。锦帆落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其二
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其实,山歌远远不止竹枝词,只是因为竹枝词得到文人的推崇而得以文字记载,其他的多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个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因为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敦煌莫高窟。从唐诗到宋词,并不是一下子断裂,期间有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始祖就是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敦煌曲子词”。每探秘敦煌,尤感叹那一片沙漠承载太多的历史蔡东河,石窟中无数曼妙的飞天带着法眼飞驰于我们的旧梦之中。在风风雨雨之中敦煌遗留的残卷又是那么神秘!《敦煌曲子词集》来之不易,从残碎中,从掠夺中抢救而来。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说:“唐天宝十三载,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这里所说的雅乐是秦代以前的古乐,配雅乐的歌词保存到现在的是“诗三百”;清乐是汉魏六朝的乐府;燕乐是隋唐的西域音乐,配其词是“曲词”或称词。
作品欣赏1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
《敦煌曲子词集》中第一首《鱼美人》就美得不行不行的。
作品欣赏2
……每恨经年离别苦,等闲抛弃生涯。如今时世已参差,不如归去。归去也,沉醉卧烟霞。
这首临江仙表达了文人的仕隐心理。
作品欣赏3:
一更每年七月七,此时寿夫日。……
二更仰面碧霄天。参次众星前。……
三更女伴近彩楼。顶礼不曾休。……
四更缓步出门厅。直是到街庭。……
五更敷设了□□,取分总交收。……
莫高窟藏经洞中存有《五更转》民歌,是七夕之夜时分五个时辰(五更)的歌唱,抒发唐代少女祈求姻缘、盼望与情郎相会的真情。由此可见白居易《长恨歌》所说长生殿的夜半无人私语时迷途追凶,也不过是反映了民俗。
作品欣赏4
汉王被骂牵宗祖,羞看左右耻君臣。
凤怯寒鸦嫌树闹,龙怕凡鱼避水昏。
拨马挥鞭而便走,阵似山崩遍野尘……
走到下坡而憩歇,重整戈牟问大臣:
昨日两军排阵战,忽闻二将语纷纭,阵前立马摇鞭者,骂詈高声是甚人?”
通俗叙事诗《季布骂阵词文》全用七言诗歌唱,而且一韵到底,是季布替项羽在阵前辱骂刘邦的词文,骂得称霸为王的刘邦“羞看左右耻君臣……拨马挥鞭而便走”,刘邦灭楚后悬重赏搜捕季布,季布几次蒙难凭机智绝处逢生。最终他又被刘邦所重用。

敦煌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资料被掠走,比如音律方面的《敦煌琵琶谱》与《敦煌舞谱》。斯坦因掠走的编号为S5643,题作《舞谱》,大约有60行;伯希和掠走的编号为P3501,题作《大曲舞谱》,大约有90行,这两份舞谱,虽有残缺,但比《敦煌琵琶谱》多,无疑和敦煌壁画上的舞姿有内在联系和顺堂,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它的谱式是这样的:凤归云拍常令据各三拍零送裹令挼中心单送裹舞据头拍令送送令送……时至今日,无人能解读。
五代时期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十国中的吴越国因其国君之温情而让当代文青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里涉及到吴越王钱镠的两首山歌。钱镠开疆辟土,晚年呕心而著《武穆王遗训》,百家姓起首“赵钱孙李”的“钱”姓因他的声名而排列第二,其子裔延绵至今,仍是望族蛇鱼怪。
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番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
宋代《湘山野录》载:吴越王钱镠衣锦还乡,大摆筵席招待乡亲父老,在酒席上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
钱镠为父老乡亲唱了两首山歌,这是其中一首。这首山歌乡情浓厚,暖入人心。歌阕,合声赓赞,叫笑振席,欢感闾里。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轼在所作“陌上花”诗序中说,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武林幸运星,吴越王妃每岁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不过东坡并不待见这词,认为“其词鄙野”,自作三首“陌上花”。清人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也提及吴越王,说其不知书,然其寄夫人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钱镠这句饱含深情的歌谣,在民间不断回响。有夫如此,夫复何求!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因为敦煌所蕴含深厚的佛教文化,至今仍是文化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