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2017年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摆在桌面GoGo-G0G0GR0UP喀丝丽

“摆在桌面 GoGo”
2017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主办方:GoGo Group
策划:GoGo Group
开展时间:2017年9月29日下午2:00
地点:南京市雨花台区宏图上水庭院8栋104号
首展
摆在桌面GOGO
2017年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GoGo Group的第一个户外艺术驻地项目“射乌山GO GO"背后发生了很多故事,有利有弊,我们不想一一去讨论。这次的名字是李怒起的《摆在桌面GOGO》,有事情嘛,摆在桌面上谈比较好。在这之前南京有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大展,很多知名的艺术家参与,办了3届现在没有了。这次GOGO征集的艺术家作品很多,另有一部分不是职业艺术家,也因为GOGO不是针对艺术家的艺术策划组织,它是面向大众的公平征集,所以我们更有资格突出了国际两个字,哈哈。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此次参与作品为不超过3厘米的神秘物体,现场所有作品都将摆在桌面上。作品所用方法、材料、形式不限,只要脑洞大开。
GoGo Group 作为非盈利项目策划,不负责作品买卖。展期内作品可以自由收藏、交换、捐赠以及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进行,这些方式自愿完成。
GoGo Group不止以职业艺术家项目为主,更致力于挖掘有创造力的跨领域人群,探寻具有文化属性的新鲜事物。

参展艺术家
Athena Albe、安庆、Barbette Lockart、丛伟、Craig Easton、德千惠、邓清之、丁泽、冯兮、方昆、顾响容、葛辉、高立峰、胡林鸿、胡语桐、洪寒、黄巍、Joyce、Jeff Musser、Kainan 、LaLa Ortiz、刘鼎一、刘泡泡、刘彤彬、刘元一、李莹、Lin Fei Fei、Lisa Neal、龙珩、Lucas Xi Zhang、马莉、Melissa Uroff Millner、宁政清、曲岩、芮旱雨、石瑞、孙闻冠、孙语函、孙伟、孙俊、谭郑锟、汤斯斯、陶亚青、王康、王珂、王宁勇、王淑敏、王雁、王海彪、汪佳琪、吴扬、邢思东、徐思琪、徐怡苏、严峻峰、尹燃、庾武锋、张伟、张小莹、张叶轩、张瑜、张雷、张洋、张鹏、张茵、赵子麒、郑晓椿、郑力敏、周佳、周一清
第二次展 北京站 车库艺术空间

SIZE
车库空间
开幕:2018年3月18日(周日)下午三点
展期:2018年3月18日-5月6日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外交公寓A区4号楼的车库内
车库空间首展以SIZE为题目,在9㎡空间内进行展示,展览拒绝了作品的大体量、景观化的现象,试图构建大思考与小尺寸共谋的趣味关系。参展作品区别于日常中所能见到的尺寸,而是以三厘米为体量标准,艺术家可根据自身观念意图适量放大缩小,用这样的方式身体力行的进行艺术实践,重新审视与深入自我内心的情感系统。
从2017年到2018年,从GoGo Group 在南京发起的非营利“摆在桌面GOGO”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延展至北京车库实验空间的“SIZE”,由不同地域的策展,根据不同的地域语境,构建新的思路和语言使其持续发酵,正是这样一种方式,使空间具有全新的开放态度,并实现相互间的联动关系与粘连度,进而产生城市之间的对话。
北京部分艺术家
白蕾+周童、柴柴、常晓军、陈浩洋、陈轩荣、陈幽隐、瑃燕、冯兮、麸子、高元、胡伟、黄玉龙、冀川、蒋春林、姜天、巨人博物馆(段卡农、粉雨、李俊男、能尖日、王瑜、王挣扎、象牙塔、张超级)、李皓、李怒、李芃澎、李响+玛丽、刘博大、刘符洁、刘洁、刘天绪、刘旭东、刘永康、刘正勇、卢莹、马晗、马晟哲、马文甲、门三、那林呼、欧阳苏龙、庞辛森、仇佳、申展、宋猛、孙艳、铁鹰、王恩来、王将、王焱、王永学、王子豪、项楠、薛若哲、薛征、严超、闫珩、杨在昇、姚朋、尹茂健、于艾君、余霽、于洋、于瀛、查宋刚、张伟、张哲溢、周巍、周文斗、周艳峰
南京部分艺术家
安庆、Athena Alber、Barbette Lockart、Craig Easton、邓清之、方昆、冯兮、Gabriel Sanford、高立峰、葛辉、顾响容、洪寒、胡林鸿、胡语桐、Joyce、Kainan Becker、Lala Ortiz、李莹、Lin FeiFei、Lisa Neal、刘鼎一、刘泡泡、刘彤彬、刘元一、龙珩、Melissa Uroff Millner、Robert-Jean Ray、芮旱雨、孙伟、孙闻冠、孙语函、Suzy Goodwin、谭郑锟、汤斯斯、陶亚青、王康、王珂、王宁勇、王雁、邢思东、徐思琪、徐怡苏、尹燃、张鹏、张小莹、赵子麒、郑晓椿、周佳
美国征集艺术家作品

驻美艺术家林斐斐
摆在桌面GOGO—2017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中,驻美艺术家林斐斐召集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跨界人士与 Gogo group 共同完成此次桌面艺术项目。
并计划2018年车库空间展后,在美国进行下一站桌面艺术项目展览。
摆在桌面GOGO
2017年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现场视频

摆在桌面GOGO
2017年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作品图录
Athena Alber

"Lonely Crane" "Lantern" "Tranquility" "Jubilant"

安庆
An Qing

Low battery
这个作品就像一个过载的小电池,混乱的电路搭配,并没有实际意义,没有逻辑性,用理想化的组合搭配出错误的、大杂烩式的构造。看似复杂充满玄机翻雨覆云 ,其实部件并不能够活动,用来暗讽那种徒有其表的丰富水墨园 ,莫名其妙的混搭。
Barbette Lockart

ShelterMixed Media (recycled rubber truck mat), thread, aluminum)1 3/16” x 1 3/16” x 1 3/16”2017

Jellyfish at RestMixed Media (old slide negatives, thread)1 3/16” x 1” x 1”2017

The Art GameMixed Media (recycled electronic components收你妹, die, watercolor paper, acrylics)1 3/16” x 1 3/16” x 1 3/16”2017,

丛伟
Cong Wei

Craig Easton

VERTICAL HOLD 2017:
Acrylic paint, 3cm brass brackets, string, jewellery wire, screws. Dimensions variable.
This piece continues an interest in the kind of painted space that operates beyond the flat wall and comes out into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viewer.
Here abstract line is used to connect floor (or in this case table) using the simplest of devices: two black painted 3 cm metal brackets and a length of orange string. As much as I enjoy perfection I also enjoy the idea of using non fine-art materials. These things are used in our everyday lives and can be bought from any street side shop. Nothing is hidden in the work. Anyone can make art this way and in activating this vertical space I hope it might also encourage the viewer to think about abstract art as a constantly evolving experience rather than a ‘picture’ or specific narrative that must always hang on a wall.
As Malevich suggested with his painting ‘Black Square’ 100 years ago, even the most reductive of abstraction is still capable of expanding into something infinitely larger.
德千惠
De Qianhui

Heart to Art
材料:玩具(吊娃娃机吊到的玩具上拨下来)皮毛若干根
吊娃娃暗示了关于对无性别以及物化男/女性的思考。
在桌面上呈现关于“Under Table”的消费男性、女性以及换性别等人群的的思考。
邓清之
Deng Qingzhi

纸捻
材料:中国雕版印刷佛经残页
丁泽
Ding Ze


冯兮
Feng Xi

3cm尺子
方昆
Fang Kun


Gabriel Sanford


顾响容
Gu Xiangrong

信息时代睫毛下的自然瞳孔
材料:雨花石和内存条颗粒
葛辉
Ge Hui

The Remaining Token of a Relationship
关系残留物
尺寸:130mmx400mm 2017

高立峰
Gao Lifeng

材料:玻璃器皿、丙烯颜料
尺寸:3cmx2.8cmx2.8cm
胡林鸿
Hu Linhong

关系物:西兰花 颜料
9月17日,我将它带出餐厅后厨
9月18日,我给它上了白色丙烯
之后,它还是腐烂了。
我试图将它改变,但却没有将它改变。
它们大多数根本就没有生命,它们不能成为人类,不能开心,不能相爱骆嘉琦,不能欣赏日出日落,不能在夏日炎炎里吃冰淇淋。而对我们来说,能够有幸成为被选中的少数,是无上幸运的。
胡语桐
Hu Yutong



洪寒
Hong Han


黄巍
Huang Wei


Joyce



Jeff Musser

Image titles:
First Arrival #1,First Arrival #2,First Arrival #3,First Arrival #4
AllOil & Collage On Paper
3cm x 3cm
2017

Kainan Becker


LaLa Ortiz


刘鼎一
Liu Dingyi

刘泡泡
Liu Paopao


刘彤
Liu Tong

古老的礼物

刘元一
Liu Yuanyi

纠错
李莹
Li Ying



Lin Fei Fei

In Love.
材质:钢钉,女士卫生棉,口红,
David Casler诗词,塑料管。
"相爱是精神和肉体曼妙享受与疼痛的过程,
以最柔软的方式对抗最坚硬的抵抗,
而柔软总能以最大限度容纳坚硬”

Lisa Neal

"Urban Fragment" 1, 2 and 3

龙珩
Long Heng


红砖
Pink Brick
我在“红砖”中将一只色号为“52号色”、市场价格约为三百元人民币的口红融化,使其融液滴落到随手捡的废弃砖块上。这本是两个冲突的物质,人造的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精致的与粗陋的,两者的“融合”引发了一系列作者的疑问裴金佳。当商品脱离了它原本的品牌包装和品牌符号时,它的价值依然存在吗?如果存在,那包裹了口红融液的废弃砖块是否也拥有了等量的价值。如果不存在,那让人趋之若鹜的本体是否只是“虚假的”需要?人们为什么会被“虚假的”需要所驱使?占有高价值的消费品可以增加占有者自身的价值吗?亦或每个消费者都是“消费符号”的靶子,在追逐众多标签的同时,自我的意义也在模糊和消逝。
Lucas Xi Zhang

无私密空间
马莉
Ma Li

蜘蛛蛋
Melissa Uroff Millner

宁政清
Nin Zhengqing


曲岩
Qu Yan


Robert-Jean Ray

"Remix: Collage [Hybrid]" 1, 2, 3, 4 and 5

芮旱雨
Rui Hanyu


石瑞
Shi Rui

未知的骰子
在我们的直观形式里,时间与空间并存,却极易被人忽视。骰子作为可感知的实体存在于空间中,可以随机抛掷出六个面,从而得到一个相应的数。在此之前,这个随机的数字似乎是未知的且不可预测,我们可以感知它的本体,却不能感受到它所引发的现象。而近代物理学表明,骰子最终随机点数却是因为它的形状、密度、力度等质料有关,只要在此瞬间之前掌握它的全部物理数据,就可以计算出骰子最终的点数。不可控的只是停滞在现象前的幻相,正如我们每天面对这个世界,当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我们投出骰子,却无从预知结果。此刻手中的骰子,你是否能够准确的把握?

孙闻冠
Sun Wenguan


孙语函
Sun Yuhan

3cm=3草莓
孙伟
Sun Wei


孙俊
Sun Jun

Suzy Goodwin

谭郑锟
Tan Zhengkun

“身份”批发市场
国际象棋的棋子深浅共32枚,每一类棋子有各自的外观与行棋规则。其中“兵”可以看做是各类棋子的基本模型(其余棋子均可由“兵”的外形变化得到)。我把其中一枚“兵”棋子改变其原有外观,附加上“特别”的因素,使之成为一枚独特的全新的棋子暴走妈妈。新棋子的行棋规则完全自由,由控制者主观决定。但是这枚棋子破坏了规则的平衡所以不可能出现在真实的棋局中。
汤斯斯
Tang Sisi

红色毛衣
时间:2017.9.10
材料:红色毛线 毛衣针
(购于山西路布料城)
过程:1.先起针。2.织一排,再一排。3.收针。
(整个过程由同学教授,指导)
假期母亲同我们一家人一起翻阅相册,看到我一百天穿着一件黄色毛衣,毛衣是母亲织的。现在我想给母亲带来温暖,所以想为母亲学织毛衣跤王。这是我的第一件针织物,作为我学习织毛衣的一个过程。毛衣是给人保温的东西陈小涛,而红色让人有温度感。红色毛衣作为一个结合体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陶亚青
Tao Yaqing

彩虹——糖
材料:水彩笔、方糖
王康
Wang Kang

材料:下层——清末雕刻佛经版碎屑,
上层——现在雕刻佛经版碎屑
王珂
Wang Ke


三粒米
王宁勇
Wang Ningyong


普罗米修斯

王淑敏
Wang Shumin


切割的人造标本
材料:现成品、丙烯颜料
尺寸:3cmx3cmx3cm
自上世纪中期“性解放”、“女权运动”以来,以“性”的视角涉及性别歧视、宗教性道德、两性平等社会地位、政治经济权力等社会运动及纷争从来没有中断过。显性的具有实效性“人造标本”在对社会秩序性和稳定性所起的良性作用同时帕斯尚尔战役 ,也潜藏着隐性的判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态度。
王雁
Wang Yan


记忆
这是特别的一周的记忆,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日历是我关注的焦点,这里的每一个日期都蕴含着计划、期待、行动、高兴、狂欢、焦急、不安等各种心情,我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记忆通过空间的方式储存下来,献给忙里偷闲的人们。

王海彪
Wang Haibiao


TIPS
汪佳琪
Wang Jiaqi


生存胶囊
药对于病人是生存的必需品
等同于粮食于我们 奶粉于baby
采取废弃胶囊留下胶囊壳
替换原有的药粉分别装上 米粒 奶粉 食盐 茶叶.......

吴扬
Wu Yang



邢思东
Xing Sidong

徐思琪
Xu Siqi

徐怡苏
Xu Yisu

摄氏一百度——滚

严峻峰
Yan Junfeng


芒刺
尹燃
Yin Ran


庾武锋
Yu Wufeng



张伟
Zhang Wei

时光,可以慢点吗?

张小莹
Zhang Xiaoying

张叶轩
Zhang Yexuan

张瑜
Zhang Yu


盒子里的宇宙
材料:蓝印纸盒子圆镜 女性彩色小人
时刻面对屏幕资讯的我们就像是在照盒子里的一面“镜子”。在镜中能反映我们自认为本真的面目,也会随着眼睛的移动、头脑的放大、情感的左右,夸张所关注的部分。盒子里圆形的“镜子”如同不被确定性的时空,我能看到任意时间、地域所发生的任意图像、事件。它们显得真实而迷人,在陶醉镜中幻像的时刻,与镜中人脆弱的关系随时会发生。因为,你永远看不到镜子背后。
张雷
Zhang Lei



张洋
Zhang Yang

有毒的鱼刺
张鹏
Zhang Peng


张茵
Zhang Yin

码农
赵子麒
Zhao Ziqi


Who am i
它只有1寸照片大小的三分之一,
不符合任何证件所需的标准,
不具有任何实际用途。它是似是而非的我。
当你看到它,如果想要看清一些,也许需要凑近一点,
你看,你看,这也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郑力敏
Zheng Limin

凸物 THIS ODD IS NOT-ART
设定木质桌面,在一处角落(或者从制作便捷上靠边)挖下一块3乘3公分的块儿,作为“凸物”。然后将其粘至桌面中心对称处后即可,尽量不影响其他艺术家的位置。“艺术”有时候就是“突兀”昆虫胰岛素。

郑晓椿
Zheng Xiaochun

3.01cm
把以前的作品裁成3厘米的立方体 立方体是非常准确的3厘米 中间插一根钉子,取名为3.01cm是为了突破过去循规蹈矩的自己,也要突破各种现实中的限制。中间的钉子,就像是餐厅的订单一样,钉起来表示已经完成了。对于我而已,这些画作也就是过去式,
郑力敏
Zheng Limin

周佳
Zhou Jia





周一清
Zhou Yiqing


现场
2017年9月29日
摆在桌面GOGO—2017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




















北京现场
2018年3月18日
SIZE(图片转自车库空间)



















































































关于 Go Go group

Go Go group成立于2016年,周盛俊杰是在替代空间中进行艺术实践和展览的非盈利展览策划小组。Go Go group以策展小组的形式发起、联络、执行艺术项目,根据策展主题及参展作品的不同,在移动的空间、机构中举办跨领域联展,同时也积极的与画廊、美术馆等其他机构展开合作。其主要的工作目的是用艺术的方式给予非常规展示空间以新的意义,探索在非白盒子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可能性,挖掘偶得空间的策展价值,给参与艺术家提出新的创作课题,推动多领域的跨界合作及多视角的观展体验。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大体上是通过其艺术品的商业实质来界定的,越发局限在城市边缘为特定目的而建造的艺术区内。这便引发了诸多疑问,如艺术实际上一直与这座城市的社会构架保持一种疏离的姿态,更不用说一件艺术作品与它声称所要表现的,城市、社会和政治状况之间如何形成紧密的联系。对于Go Go group而言,意义的解读营造是通过与既定社会背景下预先存在的社会结构发生互动而产生对话的,它采用了一种策略,也使得社会构架并非成为艺术的“周边环境”、“背景因素”,而是成为作品内在的组成部分。因此,Go Go group未来还将走进社区和城市角落,整合大众中零散的文化艺术现象,多维度地展开艺术与社会公共关系的探讨。与此同时,Go Go group通过对创作过程的文献整理、学术传播和互动交流,在展览之外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它既是策展小组,也是艺术项目合作小组,它将艺术家的项目从艺术转移到文化,走进社会,也可反之重启艺术世界的思考,它试图探索美学精神中具有时代性的社会问题,以弥补主流艺术生产系统之外的艺术线索。

GO GO GROUP
Founded in 2016, Go Go Group is a non-profit curation group organizing art practice and exhibitions.Go Go Group initiates, contacts and performs art projects in the form of curation groups. It organizes cross-cutting exhibitions in various mobile spaces and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mes of exhibitions and art works, and actively cooperates with galleries, art museum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ts main purpose is to redefine the unconventional exhibition space with new meaning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art creation and exhibition in non-white box spaces, to tap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Found Space, to offer new topics for artists, to promot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nd to develop multi vision viewing exper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is mainly defined by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art works, and is increasingly confined to art districts built for certain purposes in urban suburbs. This raises numerous questions, such as the fact that art remains an alienated gesture within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a city, let alone a piece of art work claims to express how to create a liaison between a city, its societ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s. As for Go Go Group, th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arts i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with the existing social context, a strategy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social contex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background factors”, but also becomes an internal component of the art work. Therefore, Go Go group will enter communities, spread over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塑料抗菌剂 integrate artistic practice in the mas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public realm. Meanwhile, Go Go group conducts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forums outside the exhibition through literature compilation, academic dissemin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creation process. It is both a curation group and an art project cooperation group. On one hand, it transforms artists’ projects from art to culture, brings it to the society and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revives the thinking within the art realm. I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issues inside the aesthetic spirits, so as to make up for potential artistic clues omitted by the mainstream a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