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王振川 从曹魏国建立以后没有哪个家庭教育能比得上裴家-运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到了魏文帝以后,魏明帝以后,又因为玄学兴起,传统的儒家思想慢慢落伍,信奉老子、庄子、易经、玄学的这种思想慢慢流行。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好多改变,好多人是喜欢魏晋风度、名士风度、喜欢清谈、喜欢研究玄学。裴家钻研儒学,讲究传统美德,讲究上下礼节,当时在曹魏国家独一份银河英雄传。史书里头说“其履检校度,自魏兴,少能及者”。
裴氏家风的源头
王振川
我今天来讲这个话题是裴氏家风的源头。说起这个裴氏家族,咱们山西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我们运城市有一个中华宰相村,号称是出了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还有几百个官。历史上登上史书的有好几百位啊,史书里头《二十四史》正式列传的有几百位。那个村在我们运城市的闻喜县裴柏村,现在作为一个旅游点被称为宰相村——中华宰相村。
裴氏是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大官出这么多宰相?他们家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这个家风是怎么来的?咱们今天就讨论这个问题。话题从三国时候说起吧。
因为现在这个裴氏的后代都是汉末三国的一个小家庭出来的,这个家庭人数不是太多。家里的老人叫裴茂,裴茂生了几个孩子,裴潜、裴辑、裴徽、裴绾、还有一个叫裴俊,他生这么几个孩子。然后在三国曹魏时代,这个家庭我刚才说了一个父亲几个孩子其实也不小,但当时他就这么一个家,家族慢慢开始起来的。这个裴氏呢他是从哪来的呢?最初裴氏是居住在咱们山西的大同,当时叫云中郡,云中。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呢,他们家里有一个人,跟随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后来成功以后就做了官,这样就进入官场。然后在东汉的时候,他们又从大同迁到晋南的夏县(当时叫安邑县)迁到安邑县,然后继续出了一些官员,后来从安邑县搬到了闻喜县,正式成为闻喜裴氏。
然后在汉朝的时候呢,他就是官僚世家,李冠廷书香门第,但是人口也不是特别多,只是陆陆续续出了一些官,有做太守的,有做刺史的,是一个中级官员。到了汉朝末年东汉末年,就是这个裴茂,我刚才提这裴茂,裴茂继承他们家族的风气读书做官,进入官场,他的运气就不是很好了。裴茂正好赶上汉朝末年的这个战乱,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裴茂当时在汉献帝手下做尚书就跟着汉献帝到了西安宣震,又从西安逃回中原,最后在许昌(落脚),因为在讨平李傕郭汜之乱的时候,裴茂立了功被封为侯——列侯,这是他的故事。
裴茂的儿子叫裴潜,潜就是那个潜水员的潜曾培淦,裴潜。裴潜他的故事又不一样,裴茂是做官在外,裴潜是家里的大儿子,另外裴潜他的母亲是他父亲家里的丫鬟,没有地位,所以裴潜从小不受重视,不受父亲喜爱。在战乱时期,裴潜带着自己的家人逃难,到了南方的湖北荆州,到荆州以后跟着刘表。然后裴潜又认为刘表不是英雄,在乱世不足以辅佐,所以裴潜又继续逃,难逃到了湖南的长沙,一直到曹操打赤壁之战,裴潜才得以返回故乡带着他的家族。然后就投奔了曹操,在曹操手下做官,从小官开始做,最初做的是县官,县令,然后逐步的慢慢的积累经验干起来。
后来有一年,咱们北方山西北方代县(代郡)当时叫代郡。代郡有叛乱,曹操就派这个裴潜到代郡担任太守,裴潜这个人非常能干,当时有战乱曹操说:“这样吧,给你带上一支兵(队伍),带一支兵(队伍)去吧。代郡有一个地方叫乌丸族的单于可能有叛乱隐世者们,一个人去不行弄个兵去吧。”裴潜说:“我带了兵去的话,兵可能还没有人家胡人多,带兵不顶事儿,我一个人去吧。”裴潜他这个人所谓的艺高人胆大,他就一个人单车上任,一辆车几个人,他也不是一个人是几个人去。到了代郡以后,首先是团结安慰住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然后又处分了一批私下和少数民族勾结的汉族人,杀了一批汉奸然后团结住了这个胡人,很快就把代郡搞得非常的和平,非常安定。裴潜这个人水平很高,做官非常能干,他在代郡工作了三年,期满之后被曹操调回中原,回去之后呢就和曹操说:“我在代郡,代郡这个地方情况很复杂——汉人、胡人,我平时对胡人比较严厉,对那个汉人比较宽松,可能后任官员会认为我做法不对,会改变我的措施,这样的话很快就会激起叛乱。”曹操一听后悔了就说:“坏了扫毒缅娜!不应该把裴潜调回来。”结果过了几天,北方的代郡就发生了叛乱,叛乱起来之后,曹操只好派自己的儿子曹彰带兵去平叛,打了一些仗才把北方平定。这就说明了裴潜这个人,他这个做官很有能力吴逸文,执政能力在这么情况特殊的胡汉关系复杂的地方,情况很特殊的地方,裴潜他能够把事情处理好。
裴潜回去以后呢,又被曹操任命为那个兖州刺史,兖州在山东那一带,刺史的级别又比太守高了一级。然后据说是在曹操和关羽打仗的时候,调集各州各郡的兵马,裴潜就带着兖州的兵去了,去了之后曹操一看,兖州军军容整齐,训练良好,就感到很感动,当面夸奖了裴潜说:“你这个人很能干,带军很好。”就说明这个裴潜他也善于带兵,能带了兵。
裴潜做官是一把好手,那他平时做人怎么样呢?他这个人是个很清廉的人,很清廉,清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史书里都是有记载的,裴潜因为自己从小不受父亲重视,因为他妈是个丫鬟吗,他没有舅舅家,没有姥姥家,所以他从小在家里受歧视。所以他就做官以后就特别努力,特别的刻苦,特别的上进,他清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他每次外出做官都是一个人去做,一个人上任不带家属,就是不管去什么地方,不管做的是县官太守还是刺史,不管什么官,后来做了好多官出门从来不带家属,不带自己的老婆孩子。然后在任所,公私分明,公家的事个人的事分得很清楚,公私分明。史书上举了个例子就是裴潜在兖州做刺史的时候,当时流行当时咱们汉族人过去是没有椅子的,没有板凳没有椅子,坐的这种过去叫床和席子,当时和北方民族交流多了之后,北方人的那种胡床。胡床就是一种可以携带的,可以折叠的像椅子一样的东西,咱们后世就把它称为交椅,称为马扎大理梧桐客栈。就是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家具,裴潜在兖州的时候为了工作方便,就做了这么一架胡床,用了几年最后他离开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胡床是兖州的东西,后来调任的时候他就认为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带走。就把胡床挂在官府的墙上、柱子上,挂在柱子上不带走。他做人就这么仔细,就是一个板凳,这个光他都不肯沾,非常清廉。
那么他在外头做官很清廉是个清官颐家春天,他的家怎么样呢?家里头其实过得很清贫,他老婆孩子就是经常编织一种东西叫壁障,就是墙上挂的一种草帘子,编一种草帘子,编这个来换钱。他在外头做官,像在汉朝的时候,汉朝东汉末年,包括三国时候官员的俸禄还是比较高的,像那个太守这个级别,每年的俸禄是2000石粮食,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其实俸禄是挺高的。裴潜他是做太守做刺史,他的父亲是封侯的,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列侯。
按说家里头应该是收入还可以商河信息港,我估计是为了帮助自己的贫寒的族人,把好多这个自己的收入,分散给自己的一些部下一些族人,然后他们自己家过得比较贫寒。他的老婆孩子在家里就需要干活,需要来编这些草帘子干啥的?来换钱度日。
然后老头子裴茂因为是封侯的,因为级别高因为辈分高,裴茂出门家里头备一辆车子,史书里头称这个车叫薄笨车。
薄笨车我查了一下,就是当时最低级的最笨重的一种车。然后裴潜的几个弟弟出门,不管是出门拜客,还是下地干活都只能够步行。还有说他们家就是最艰苦的时候并日而食,就说只能够就是两天或者几天才开一次饭,平时可能就是随便吃一口不开饭,家里头最苦的时候日子过得那么苦。就是他作为当时的三国曹魏时候实职的官员,长期在外地当一把手,自己在外头很清廉,家里人在家里都过得很清苦,就这么个家庭。
这么一个家庭他家教怎么样呢?怎么培养人呢?史书里头也是有记载的《三国志·裴潜传》的注里头有那个引用。
三国时候一个叫鱼豢的人,鱼豢写了一部《魏略》,《魏略》里头就夸奖裴潜的家族说“其家教上下相奉”。家里头家教很严,很注重上下礼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礼节非常严格。
裴家在三国时候,三国曹魏时代因为曹操当时注重人才,所谓的唯才是举,注重你的才能,但是不注重你的品德。曹操就说乱世之中不能光计较品德,说这个人如果在个人品德上有什么污点就不用他。就把好多人才就耽误了,只要你有才能你就来干,所以在曹魏时代他不是很注重人的品德。
到了魏文帝以后,魏明帝以后,又因为玄学兴起,传统的儒家思想慢慢落伍,信奉老子、庄子、易经、玄学的这种思想慢慢流行。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好多改变,好多人是喜欢魏晋风度、名士风度、喜欢清谈、喜欢研究玄学。裴家钻研儒学,讲究传统美德,讲究上下礼节,当时在曹魏国家独一份。史书里头说“其履检校度,自魏兴,少能及者”。裴家家族管理、家族的纪律、家族讲家风、讲家教这种严格,从曹魏国建立以后没有哪个家庭能比得上裴家?这种自己家里做着大官,本来不缺钱但是日子过得那么清苦。
经过这么几十年的教育教养,所以裴家到了三国后期,曹魏的后期慢慢的裴家的人才一个一个地涌现,你像这个裴潜的弟弟裴徽,裴徽在三国时候就是一个大名士。裴徽成年以后做了这个魏国的冀州刺史,在河北一带做刺史,当时著名的大名士。然后第二个成才的是裴潜的儿子裴秀,裴秀情况和他父亲一样全碳气凝胶。
裴潜是裴茂家里的一个丫鬟生的,地位比较;裴秀他也是这个情况,裴秀的妈也是个丫鬟,裴秀就是从小因为他妈这个地位低,他在家里头也是受歧视。所以裴秀从小比较努力,但这个人可能也是个天才。裴秀据说在八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学乐酷,然后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裴秀在十来岁的时候就被曹魏当时的这些社会名流评价为“后来领袖”。
裴徽的儿子叫裴楷,裴楷也是一个出色的人才。
裴楷和裴秀比,就是裴楷这个人长得也好,是那个三国末年西晋初年著名的帅哥,当时称为玉人,长得非常帅、非常好,而且不仅长得好而且声音很好嗓子很好。西晋皇帝司马炎朝廷有诏书的时候,需要人大声地照着念的时候,经常请裴楷来念。你像这个裴秀的儿子叫裴頠,他也是个名士,裴頠就是那个危险的危加一个页。当时的时代风气比较注重玄学,人们都喜欢谈无、宇宙的本源是无,什么是无。裴頠就觉得这个不好,就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叫《崇有论》,说你们都崇拜的是无,你们都是说无好,那我就认为有好,主张这个世界是实有的、唯物的之类的。
在三国末年西晋初年裴家的人才已经次第涌现,后来经过战乱以后浅菊夏离,裴家像裴秀的几个儿子都死掉了。然后裴家裴徽的后代,裴辑的后代分别有跑到辽东的,建立了一支叫东眷裴;有跑到甘肃那边的,建立了一支叫西眷裴;后来这个战乱平息以后,西眷裴有一支返回了故乡,到运城解州那一带洗马滩的地方落户叫洗马裴;还有一支跑到洛阳居住叫中眷裴;还有一支跑到了南方的叫南来吴裴。在西晋战乱之后,裴家从单一的闻喜裴氏就分成了五支,五支就等于开枝散叶。
然后在北方的裴氏子弟,北方当时被胡人占领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这些汉族的家族在战乱中受尽艰难,然后在民族大融合的这种时代里头,他们不断吸收外来的这种文化,不断锻炼自己的家族文化。所以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裴氏人才再一次涌现再一次崛起,像到了北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裴侠,裴侠他就是出自解州洗马裴子弟。裴侠在西魏时期作战很勇敢,做官也是非常清廉,他在当时做那个叫河北郡守,河北郡在今天的运城市平陆县一带。裴侠做郡守也是非常清廉,当时官府里头有好多特权制度,民间有几十个老百姓,专门负责给官员供应肉食和野味,就是你一个做官的,下面有几十个老百姓在给你服务。裴侠上任以后就把这些全取消掉,不需要,我不需要这么多人服务安定亚,我自己种菜自己吃饭够了,把这些特权全部给免了。然后把官府里头一些多余的钱,他就买了马,买了马就雇佣老百姓来养马;养了马,养了战马再给国家就这么一个官员。后来在西魏的朝臣大会上,西魏的丞相宇文泰知道裴侠的这种清廉作风。就把裴侠叫到旁边说:“你过来,你往这站。”然后就指着裴侠对其他官员说:“你们谁有裴侠这样清廉的?你们就站过来。”结果下面一大群官员没有一个人敢承认像裴侠一样清廉,后来人们就给裴侠起了个外号叫独立使君,一个人在这站着,没有人敢和他一起站。
裴侠晚年官做的也很大,晚年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他当时也很注意自己裴氏家风建设,当时有一些裴氏子弟也注重享乐,也注重个人的名利。裴侠就说家族要长期兴旺,就要有自己的家风家教,裴侠就选择了一个经典读本,他就把自己的九世伯祖,就咱刚才说的裴潜。裴潜的后代死完了,裴潜的后代在西晋的时候太红了,在西晋的舞台上都给淹没了没有后代。所以裴侠是裴潜弟弟的后代,所以裴侠和裴潜的关系——裴潜是裴侠的九世伯祖(伯祖父)。裴侠就把自己九世伯祖裴潜的传记,重新撰写了一下,取名为《贞侯潜传》,贞就是坚贞不屈的贞,贞侯就是裴潜死了以后被追谥为贞侯,潜是裴潜的潜,传是传记的传——《贞侯潜传》。给裴潜专门写了个传记,然后在传记后面,把他知道的裴家历代的,先进的人物事迹都列了一下。以裴潜为代表后面列了历代裴家的先进的人物,或者是有才能的,或者有品德的,或者是清廉的,或者是有著作的等等就写了一部《贞侯潜传》。然后抄写了好多份,给他的裴氏子孙他认识的裴氏子孙 一人发一份 ,你们好好读这个,咱们裴家就要这样清廉,就要这样讲规矩,就要这样努力工作,就要这样敬业,裴侠自己也是很清廉的。裴侠就用这个方式来教育他们的子弟。
裴侠是北魏和西魏时期的人,后来时代发展到了北周、北齐、隋、唐。这个时候好几支裴氏,不管是东眷裴、西眷裴、中眷裴、洗马裴、南来吴裴时代发生变化,他们的居住地也发生变化,然后他们的人才是层出不穷。在北周时期、在北齐时期、在隋朝、唐朝裴家的这种优秀人物一个接一个,舞剑的裴旻、写山水田园诗的裴迪、像宰相裴炎、还有裴休、裴度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裴家就一数一大批,包括咱们读《白蛇传》。白蛇传里头的法海和尚也是裴家的子弟,他父亲也是个宰相。他从小喜欢做和尚,出家为僧。
裴家在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人才非常多,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美的名声,为后世闻喜县裴柏村创造了这么一个中华宰相村的美名。这个从根源来说,都是三国时期的裴潜、裴茂、裴秀这批人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的介绍就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