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左家老宅里的旧时光 人文桐城-最桐城


作者1954年全家福
老宅里的童年
文|左克勤
桐城全境解放的前夕,我出生在已经没落的左氏家族的大家庭里。那时候在外地的伯父和姑母给家里来信,地址都是北大街左公祠东巷首宅,那里就是我们家的老宅。
听老人说,祖父为日寇进犯安庆回到桐城,就接手左公祠的日常管理和财务工作,为此,我们家就名正言顺的住进了左忠毅公祠东边的大宅里。
大宅子很宽敞,生活区是个传统、宁静的四合院;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厅;和一个种有蔬菜、果木的大菜园子。坐北朝南,紧靠左忠毅公祠东边的巷子里,进大门是一个很漂亮的天井院子,约有80个平方大小,四周是条石砌的廊沿,中间铺卵石,天井的西头有一个不大的小花台,正在父母房间的窗下。花台上养一大棵鲜艳的天竺,粉红略带绿色的叶子衬托着一大束鲜红的天竺果,十分好看,显得庄重、大气而不失娇美,恰好与大门正对,来了客人,走进大门,第一眼就赏心悦目。
天井靠北面是一排四间屋,正对天井的是堂屋,最西头是父母的房间,靠堂屋的原来是伯父的房间。我记事时伯父母都在外地,无人住。最东头的一间靠着大门,是祖父与二奶奶的住房,这四间正屋数父母的一间和伯父原住的一间为最好,都有漂亮的花格子大窗子,朝南并且都铺有木地板。堂屋退后一个房门的位置,约30平方大小,正面设有高大的花格子门四扇金玫玫老公,里面设有“香阁”以供奉先人牌位,靠后壁设有大条几和祭桌,桌子两旁有太师椅两张和几张条凳。堂屋是祭祀和待客的重要场所。条件最差的房子就是祖父住的屋子,房子很大,但光线很暗,又不透气。北边开了个小窗户,靠门的东南角放个大桌子,祖父有严重的哮喘病,煎药、倒药、或煨点小吃的都在这桌上,我还能记起祖父弯腰在桌上忙碌的身影。
堂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叫稻坐的小屋。房子不大,光线很暗,无窗户,不知为什么,却朝北边叶姓人家的大菜园子里开了个门,不过这门不常开,小屋里有一床,好像祖母住过古诗苑漫步,这小屋常放粪桶之类的什件。
天井的南面是小厅,有80多平米,被隔成三间屋子,中间是走道,走道通往南面的大厅、东西各是一间厢房。西厢房因为我的降生,我的外婆曾带着小姨住过,那时外婆在屋里做些手工针线活过日子。再南面是一个近150多平米的大厅。听父亲说过,初建时是准备做家祠的,因抗日战争而搁置下来。一墙之隔的左公祠是勅建祭祠。大厅北靠墙边不远还有一口水井,我们家的吃水用水都在这口井里,洗衣洗菜足不出户。大厅东靠墙稍远点的地方有一石臼,是一家人吃米不可缺少的加工工具。五六岁的我常爬上臼架上玩耍,这个空旷大厅文革前后被桐城中学占为校办工厂多年。
大厅前面就是占地也有近二百平米的菜园,沿街围墙的东南角,小时候听说日本人建有一个碉堡,后拆除,还可见基脚痕迹。靠沿街围墙一溜三棵桃树,菜园中间的地边上一棵硕大的杏树,初春时节,桃花、杏花盛开的自家的园子里,就足以让人心醉!菜地里的时新蔬菜有茄子、辣椒、白菜、黄瓜、苋菜,有二奶奶的精心管理,家里基本自给自足。桃杏成熟的时节,菜园更是我开心的乐园,除了要送给邻居之外,所有的果子都是我和老二随意品尝,尽情享受。高兴起来,拉起老二去隔壁左公祠玩耍,那时的左公祠己是衰落之地,两米多高的巨大牌位高耸在无人问津的大厅里,隐约还记得牌位上兰底金字雕刻着“太子少保”的字样,其境过清,我们小孩子也不敢久留。解放初期的左公祠常为政府、街道作为集训、集会之地,平时很少有人至此,老宅进大门的左手是我们家的厨房,高大牌坊锅台,一看就知道是个大户人家,灶门口稻箩里住着我最喜欢的一只大黄猫,捕鼠尽职尽责,以至五四年搬家时,我未能带它走,让我十分可惜,很久都还牵挂。

作者祖父祖母
祖父左庸知是老宅的掌舵人,年轻时就读于革命党人徐锡林创办的安庆警官学校,我见过祖父亲笔题写的“恩师徐锡林先生”的照片。当时,祖父居住的安庆是安徽省会,后听祖母说过,祖父常与光明甫、房秩伍等社会名流交往,积极参与社会进步活动,让老人的警官生涯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祖父于四七年年底因病在老宅去世。祖母左金氏,桐城金神人,个性强悍,时常烧香拜佛、吃花斋,解放初期受战争环境影响,白内障致双目失明,生活靠听、摸、说自理棣怎么读。笃信重男轻女传统、两个孙子时刻牵挂,视为心头肉,儿子买的孝敬物品,绝大部分都是孙子分享。
二奶奶左王氏安庆市人,随祖父母一道来桐城生活,那时候祖母双目失明不能主持家务,这样家里的所有事务都是二奶奶一手处理,遇有大事祖母定夺。
父亲在县政府财粮科工作,母亲在县粮食公司工作,各自在机关都有房间,老宅里的房间也不常回来住。那时候大妹克美很小,家里没人带,送到北门欧姨家喂养,实际上那时候的老宅,就是祖母带着我奥术水晶,二奶奶带着老二,四个人在老宅里过日子。父母都在政府或机关关工作,我的生活全然在祖母的庇护之中,无拘无束。让我在老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五二年母亲送我去离家不远的向阳小学读书,学校在北大街的寺巷里面,那时候没人接送,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书包也很简单,就语文、算术、自然几本书和练习册,我也喜欢学校生活,特别是六一节,我常登台表演,或许还能得到几个糖果的奖励!那时的儿歌至今记忆犹新。
老宅里给我感受最深的快乐时光就是过年!
每到腊月边,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在腊八打扫卫生以后的日子里,二奶奶就常常带我上街置办年货,那时候家里不富裕,一家人生活仅靠父母的微薄工资,上有二个老人,下有三个孩子,妹妹还要请保姆带,所以年货只能零碎办。那时候所谓年货只不过是红萝卜丝、白萝卜丝拳精,斤把多生腐果,不足贰斤的一刀肉,还有过年接祖用的长百支红烛两支,每次上街二奶奶都还要给我买点小点心或是小玩具,故而每次带我上街我都乐此不疲。父母也会抽空回来看奶奶和我们,年前也会为我们添置点新衣。有一年腊月里,父亲还特地回家带我和弟弟去买玩具,从北大街出发走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南大街,在焦永丰布草店附近给我买一把汽枪,给弟弟买了一个带彩鸡毛的小转轮,让我和弟弟特别开心,如获珍宝,就这玩具玩了两年多。
真正过年从腊月廿三开始洪武大案,按习俗廿三送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老人说灶王爷上天报好事,下界保平安。一清早,二奶奶就去清扫厨房,刚收拾完毕,北街的王老爹就用托盘送来了灶糕,就是蒸熟的米粉糕,豆腐干大小,稍厚些,上面插有一枝翠绿的柏枝,托在红纸上特别好看。到晚饭前,就要行送灶仪式了。在灶台上摆上几个简单的果盘和灶糕,烧上几张香纸,一家人都来跪拜以后,仪式就算结束了,当然灶糕就成了我和弟弟的美味。
腊月廿四过小年,接祖是过年最隆重的仪式,当然父母是一定要参加的。二奶奶从上午就开始在厨间忙碌了。要准备三牲碗和一家人吃的饭菜,我在祖母的主导下同父亲一起,开始拿出桌帏系好在祭桌上,拿出祭祖专用的器皿和碗筷、香炉、烛台,还有两只硕大的白色方形灯笼,上面剪贴有“左存心堂”几个红色大字,接祖仪式开始前就点亮灯笼,高挂在堂屋两边的格子门上,说是接祖宗回家过年,给先人照路。仪式开始前,按祖母的吩咐,燃最好的木炭,烧好一盆熊熊大火,说是火越旺,家财越旺。为此,我总是不断加炭,还用蒲扇不断扇火彗星公主,盆火越扇越旺。祖母在一旁虽看不见,仅凭着感觉,也是笑容满面,心满意足。
接祖仪式一般都在下午五时左右举行,准备工作做好以后路上有狼,祖母一声令下,二奶奶就开始上祭品、三牲碗、酒、饭、茶,父亲点上红烛,并上香。我是长孙,在家里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祖母吩咐孙子烧纸钱,我和克俭忙碌起来,整堆的香纸和冥币燃起熊熊大火,祖母双手作揖口中念念有词:左氏家族一世祖、二世祖,先人们都回家过年啊,粗茶淡饭,请尽享用。香纸烧得差不多了,祖母又吩咐大孙子叩头,一家人接我后面叩头跪拜,燃放很大一串鞭炮。我叩完头,赶紧爬上祭桌边的椅子,上去敲罄,声音非常好听且悠扬,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么多事做完,祖宗算是接回家了,我们点上祭桌下的脚香,也就没事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也就过完了廿四小年鬼车鸟。
再就是过除夕了,除夕是最忙的一天。最重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彻底打扫卫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大江东去阿耐,企盼来年更美好!二是尽全力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当然这主要的责任还是落在二奶奶的身上。母亲要照顾二个孩子,也不能帮忙。二奶奶勤劳善良,再苦再累也没有半点怨言,所以全家老小对二奶奶都是敬重有加。
除夕下午,父亲早早回家就带我贴春联了。贴春联是件大事,之前祖母就给父亲一再交待要贴好、貼仔细。春联总是父亲从机关带回来,我还记得常有“爆竹一声辞旧岁新宋风流,梅花万朵迎新春”的对联,大门上贴副最大的,房门上都稍小点,贴好春联,满屋生辉,就觉得年味十足了!事情都做好,只等吃年夜饭了。
我带弟弟溜进厨房,只见满桌的美味风魔手里剑,还有许多我未曾见过的,都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二奶奶还在不断的忙碌,做好了烧锅做炒菜齐三磊,一只肥大的母鸡在炖锅里充分显示它的美味和奢华。
天色将晚,经过近一天的准备和制作,二奶奶问过祖母示意可以上菜了。我飞快的跑到堂屋再次整理好桌上餐具和酒杯,菜上齐了,终于开席了。宽敞的堂屋里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全家围坐在大圆桌旁,纷纷起身向祖母、二奶奶祝福,祝福新的一年福寿安康,万事如意!欢声笑语中,吃过了年夜饭,进入了发红包的环节,那时候长辈们给晚辈发红包最多壹元钱,还有贰角钱、肆角钱的,接到长辈的红包,就想到之前母亲的叮嘱,钱留着开学交学费!晚上二奶奶又忙于去煮茶叶蛋了,虽然数量不多,还是要保证能招待初一早晨来拜年的客人!石正方
初一一大早,祖母就叫我起床,说一会就有人拜年了,果然不一会,父亲县政府的人和母亲粮食公司的同事都来了,一拨接一拨,说给老祖母拜年,先去堂屋给老祖宗叩头,我忙爬上条台边的椅子上敲罄,再去给祖母拜年。这时,二奶奶及时端出昨晚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茶叶蛋(俗称元宝)和煎丰糕来待客,父母作陪道谢!左右隔壁的邻居、亲戚也有不少过来给祖母拜年的,活动几乎持续一个上午。初二一般是不出门的。从初三开始直到初七是我们孩子最痛快的时候,想怎样玩都可以,大人也不过问,我跟弟弟无非是跟门口的那些小伙伴们拍画片、打弹子、放葫芦或是找小伙伴换小人书看。玩耍一向是不知道肚子饿的,常常有家里人来喊回家吃饭!初七一过,祖母就说要“各安恒业了”,年就过完了!常常到这时候我才想起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没做完,这样,就必需进入加班加点的状态,常是我坐火桶里做作业,祖母在旁陪着,直到深夜好人好梦简谱!即便是这样,我时常想来,那时我们上学很轻松,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快乐多了!
然而,日后我们家离开老宅,我们再也难以感受到过年的快乐与幸福了。
时光流逝,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宅里的童年生活时常让我回味不尽,难以忘怀。陪我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还有老二,让我十分伤感的是老二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有些事我仿佛还历历在目。
老二比我小二岁,聪明伶俐,天真活泼,长得漂亮,每每到母亲的粮食公司玩商秀珣,都是那里伯伯、叔叔、阿姨的开心笑料,记得有一次他去玩,大伙让他唱歌,每唱一首歌给两分钱,后来歌唱尽了孟祥星,改为用红印油在脸上盖章,以至脸上盖满了灵丘一中,就在屁股上盖,脸上屁股上都盖满了,也没多少钱,回家却让母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作者父母亲
我也常去县政府父亲工作的地方玩,县政府在文庙里有幽静的院落和许多整齐的办公室。我去玩我做我的王,没人理我,我就一个人带着好奇的眼光,四处闲逛,记得财粮科只有七八个人,有个较年轻的阿姨见到我总是说我大嘴巴,严重的伤了我的自尊,为此我向祖母哭诉了多次,而祖母竟然说大嘴巴是好事,男人大嘴吃四方,以后我大孙子不愁吃穿!听过这番解释,我以后便再也不计较了。

作者父母亲的结婚照
还有件让我至今难忘的事,也让我这一辈子受益。那时候,我常去母亲粮站玩,在化验室里见到一个装汽油的圆柱形带咀的小壶,就拿回家玩了,不料被母亲发现了,一向温柔贤惠的母亲大发雷霆,狠狠打了我一顿,纵然祖母竭力求情,也无济于事。从此,我记住了无论公家的什么好东西也不能拿,直到现在。
到一九五四年春,为了整顿提高教育工作,政府决定扩建桐城中学,要征收我们家老宅的全部,等母亲在粮站宿舍里生下二妹以后,我们全家就搬到北大街的方家老屋对面的一幢屋子里,后来听说这是潘赞化家的老屋,房子很大,一横排五间,前面一大院,及一小院。从此,结束了我在老宅里的童年生活。老宅啊,为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多少美好记忆,纵然时光翩然流逝,但画面始终番然如新!
于二0一八年二月四日

左公祠
更多文章:
故乡| 龙眠 | 古城| 桐城骄子
桐城美|文化之光|科技名流
弹丸小城,桐城何以一枝独秀?
人文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
为桐城增光添彩的人文之最


最桐城
「深度关注桐城分享桐城魅力」
人文桐城丨看 点丨乡土桐城丨看桐城
订阅号:wei—tongcheng
投稿:tcts38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