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小编带你去丰州桃源村核爆默示录,探寻傅氏家族的前世今生…… 穿越千年说家风-丰饶之州


好家风
代代相传
桃源傅氏
家风蕴千年
?
南安历史悠久,自古人文荟萃。位于丰州镇东面的桃源村,是福建傅氏的发源地风向仪吉他谱。从唐朝末年开闽傅氏始祖——傅实衣冠南渡,迁居于此,就不断开枝散叶。时至今日,傅实后代人口已达到六十多万。千百年来,傅姓后人在良好家风文化的熏陶下,清名留芳者,代不乏人,抒写了一段段忠孝廉节、尊师崇教的动人故事。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忠孝廉节
丰州镇桃源村

丰州镇桃源村,泉州的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以傅姓居多,比例将近97%。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来自海内外的傅氏后人,来到这里寻根、祭祖。
寻根祭祖
中华傅氏共同的始祖是3000多前辅佐商高宗治国安邦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学家——傅说。传说,他发明了一种叫“版筑”筑墙技术,改善了当时的居住条件。而桃源村则是福建傅氏文化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就是开闽傅氏始祖——傅实。

在丰州民间有句话,叫“先有周井,后有丰州;先有丰州小皇帝慢点疼,后有泉州”。可见周井的历史悠久绚烂英豪。周井位于桃源村的一个小角落。当年,傅实从河南迁居到此,从此繁衍生息,传芳千年。

傅荣火是民间傅氏文化研究者,说起桃源傅氏的历史渊源,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傅实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包括泉州在内的许多地方,起义此起彼伏。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他由河南奉敕率军入泉,辅助赵国公安定福建。之后又于公元885年,带兵驻扎桃源周井堡,为安定政局、恢复生产建立不可磨灭的功绩。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傅实公在3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威武军节度招讨史,他把福建安定下来,登记土地,保证了税收、徭役的派遣,他首先安定了泉州,所以大家普遍认为他对日后刺桐港的辉煌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忠毅勇武又有出色的治理才能,傅实成为了唐王朝在东南沿海地区所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后来,唐室赐傅实银印青绶,这也是如今丰州傅氏堂号“银青衍派”的来历。
傅实一生历经不同朝代变更,但他始终忠于职责,效忠大唐王朝。丰州延续千年的元宵节点灯仪式,就是他仿照唐都长安开启的;他还兴建了唐王宫也就是今天的桃源宫,供奉唐太宗像,按礼朝拜。
▽丰州元宵节

△桃源古地
千百年来制霸空权,桃源傅氏由傅实而起,后嗣子孙散播各地;傅实的“忠义”精神,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深深地渗进傅姓族人的血液里,并形成了独特的家风文化。

在傅氏大宗祠两侧的墙壁上滦平吧,“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据说,这是宋代名臣文天祥有感而发亲手书写的。而一代又一代的傅家子弟,更是以此为训,坚守气节,清正廉明,涌现了一批名扬青史的清官廉吏。在《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南安县志》等志书中,屡有傅氏名人的记载。

明朝武举人傅应嘉便是其中一位。他是丰州傅氏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协同俞大猷、戚继光,转战东南沿海,历经百余战,逢战常带头冲锋陷阵揭阳学宫,杀敌无数,为平定闽粤倭寇作出了巨大贡献。明世宗称其为“蛟龙”,与俞大猷、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傅蛟龙”。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傅应嘉因被奸臣陷害去世,皇帝敕他横棺竖葬。横棺是指棺材从泉州过来,棺材横地在走,碰到房子可以拆房子;桥不能过,可以拆桥,这是对他特殊的恩宠。但是为了保护群众的财产,他家就从水路走,用船运到锦堂。
丰州桃源至今还保留一种叫“蛇脱壳”的武术阵法,据说当时傅应嘉还把它应用到抗击倭寇的斗争中。如今傅氏后人用它来强身健体。
在近代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南安傅氏族人继承祖先“忠”字为先的家风,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其族人为国奋斗的身影。本间贵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迁居南洋的傅氏族人还纷纷捐资捐物,支援国内抗战,有的还回国直接参加抗日战争。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傅维丹43年就在印尼爪哇参加共产党,组织爱国华侨,为祖国捐资捐物,甚至组织了青壮年到内地来参加打仗。
在儒家的传统思想文化里,“忠”与“孝”一样,代表着是对个人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鼎食之家,无不以此作为修身治事的精神自觉。对于傅氏族人来说,它更是家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谎言的诞生。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我们傅家对孝非常重视,在明朝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名叫傅檝,他的父亲、祖父都是进士。他的父亲为官清廉,得罪了不少人琴江满族村,被害了。为了寻找杀父仇人,傅檝流浪了35年寻找凶手uu淘世界。当朝宰相对他的事迹非常感动,为他题了一个匾额,叫做“苦孝廉节”。
傅檝以孝治家诠释人间大爱亲情。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孝悌之风,依旧润泽着桃源的傅氏族人。
60岁的傅东方是桃源村的低保户,生活艰难。每天,除了想方设法维持生计,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盲派金口诀,就是照顾患病在床的老母亲。
傅东方的母亲已经年过九旬,八年前因摔倒瘫痪,一直卧病在床。几年如一日,他守护在老人身边,悉心照顾。
照料母亲
在傅东方的用心陪伴下,母亲的晚年生活,少了孤寂和清冷,多了温情和暖意夕阳朝乾。其实,早在几年前,傅东方的父亲还在世时,因为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他一人照顾两位老人,不离不弃。
傅东方不善言辞,天使之恋下载但几十年来,他把对父母的感恩、对孝的坚守,默默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尊师崇教
傅氏大宗祠

历史上,桃源傅氏后代不仅涌现了许多以忠义孝悌之名流芳后世的人,这里还因兴旺的文教事业远近闻名。今天,当年很多私塾、书院早已荒废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当我们走进傅氏大宗祠王小慧,依然可以寻觅到当时文苑昌盛的景象。
傅氏桃源大宗祠里就有这样一副楹联:“公侯将相忠贞奕世留青史塔希里亚,唐宋明清科第联魁步玉台。”它道出了桃源傅氏在科举时代,簪缨昌盛、科第蝉联的盛况。

一直以来,傅氏族人十分重视教育跳舞街。据记载,宋明清时期,很多像桃源村这样比较大的傅姓聚居村都设有私塾或义塾,方便青年子弟读书学文化。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南安风物志》就记载了桃源傅氏读书的情况,宋明清一共办了三十七所书院,中了八名进士,二十七名举人,还有几十名的贡生。
在傅氏族人中,至今还流传一个尊师重教的故事。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傅天翼是我们的第十一世祖,他是读书出身,考中了解元。但是他的老师,家里比较贫困,也没有孩子,傅天翼就替他养老,给他送终,之后老祖宗还规定,以后子孙要扫他的墓,要先扫先生墓。
据了解,时至今日,傅天翼的后人,仍然遵从着先祖遗训,每年扫祖先墓前缩阴棒,先扫先生墓。尊师重教,成了傅氏族人的优良传统。在桃源村,它充分体现在蔚然成风的捐资助学中。
位于桃源村的华源小学建立于1928年,是南安建校时间较早的乡村小学,它是由本地傅氏宗亲和华侨出资合力建设起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为了支持华源小学发展,傅子伍特地从香港回来,带头捐赠20万元,以他哥哥傅子庵名义成立基金会,用于华源小学的奖教奖学。傅子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香港发展,靠着勤劳和不服输的精神,白手起家,有了自己的服装企业。在事业稍有起色之际,他便倾尽所能,源源不断支持家乡的文教事业和道路建设。
今年傅子伍已经86岁,虽然腿脚不便兽药直销网,但他依然坚持每年从香港飞到老家,住上一段时间。
秉承母亲的教诲,傅子伍一生乐善好施,几十年来为家乡教育发展以及道路建设,累计捐款超过了300多万,生动展现了良好家风的力量。

好的家风传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了让更多傅氏族人了解傅氏宗族的历史源流、家风文化,从2008年开始,傅荣火一直致力于各种傅氏族谱的编撰孔一红。今年9月份,办公地方搬到了桃源村后,住在泉州市区的他,每天都要在两地奔波。
为了傅氏族谱,傅荣火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并通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目前,他编撰的《南安傅氏族谱》已完成初稿。

《南安傅氏族谱》常务副总编
傅荣火
我们傅家在历史上有忠臣、有孝子,这些故事有必要告诉我们的后代,给子孙后代立一个榜样。
在傅荣火看来,家风就是一种有形的榜样,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需要去彰显、去传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个个动人的家族故事,一句句朴实益人的家训箴言,它们留驻在傅氏族人的心中,薪火相传灸亣镸荖·舞,育化乡风,造福后人。
编后语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良好的家风滋养了一代代人的品性,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珍贵的精神财富。桃源傅氏家风文化中所提倡的“忠孝廉节”“崇文重教”,很好地契合了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它引导、激励着傅氏族人以此为范,修身齐家。
转自:南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