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一双布鞋看初心 四川之声独家专题-四川综合广播

记者| 邓雅薪、张欣
编辑 | 张欣
本文为四川综合广播原创文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有一家布鞋作坊,习总书记买了他们的鞋,小平同志穿过他们的鞋;
然而,尽管有两任中国领导人的光顾武行天下,他们并不是什么知名企业,也并非声名赫赫——他们只是一群普通手艺人。
在十多年如一日的忙碌中,他们认真做着每一双布鞋天尊重生,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初心超神猎人。
主席买了咱家鞋

3月2号一大早,记者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西北路老街摩锐水世界。老街门口挂着“唐昌布鞋”招牌的小店在一排店铺中不太显眼,但是鞋店里的热闹却打破了老街往日的安静。
“这个材料是纯羊毛的,但是现在一双都没得了!(顾客:为啥子嘞?)早就断货了!(顾客:断货啦?)……”

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唐昌布鞋”迎来了开业以来生意最火爆的一个月:400多双库存一售而空,加急的订单写了10多页纸,店主赖淑芳和工人们已经连续加班赶工半个多月。
正在纳鞋的唐昌布鞋作坊工人张金成忙得头都来不及抬:“最近做布鞋的时间更长,一天要做10几个小时;平时就是8、9个小时。”

四川台记者邓雅薪采访前来买布鞋的客人
小小布鞋店,怎么突然如此火热繁忙呢?这还要从一双42码的男士布鞋说起……
“自己的心情既兴奋高兴,但是又感到很紧张,当时心里就咚咚咚得跳!”

四川台记者邓雅薪采访赖淑芳
说到2018年2月12号这一天,赖淑芳激动不已。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考察。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内的“唐昌布鞋”展示台前,习近平总书记从赖淑芳手中购买了一双42码的男士布鞋——

在赖淑芳看来,习总书记买鞋,更多的是给予当地手艺人的重托:“习大大这次来,我想他买一双鞋是其次的,实际上他是希望我们能够发挥热能,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而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文旅办主任樊君明眼中,赖淑芳身上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认真、专注、踏实、坚持:“唐昌布鞋不是说我们唐昌有很多家人在做,目前就只有赖淑芳一家人在做。之前,是一个布鞋厂在生产,最后由于经营不善,由赖淑芳组织了当时做布鞋的一些骨干工人,形成了现在的作坊。”

小作坊里有大江湖
2007年平常的一天,不足80平米的唐昌布鞋作坊开张了,这是赖淑芳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2018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买了一双唐昌布鞋,这是四川的一件大事;
然而在那漫长的十多年间,更多的时光还是平常的、平淡的。带团队、开铺面、做布鞋、闯市场,赖淑芳一路走来不容易,却也不放弃夫妇乐园札记。

在赖淑芳不到80平米的布鞋作坊里,伴随着缝纫机明快响亮的“踢踢踏踏”声,店主赖淑芳正和工人们一道剪帮、纳底。
小作坊里有大江湖。这是一个记录了十多年岁月的地方——关于布鞋制作、关于世事变迁。

作坊工人张金成
“以前就是自己摸索嘛,然后跟到我老丈人学嘛!”家住唐昌街道、今年53岁的张金成的布鞋制作工龄长达18年。他原来在家附近一间水泥厂工作,因配合政府环保工程,水泥厂于2000年关了门。从那时起,张金成就下决心改了行,开始学做布鞋。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小小布鞋也不例外。

作坊工人苏家红
“这个就是考眼力的嘛,像我现在做这个,掌握机器的快慢速度嘛!”作坊工人苏家红之前在成都打工做皮鞋,2014年回到家门口,开始和赖淑芳学做布鞋。皮鞋、布鞋一字之差,却几乎意味着“从头学起”,“就像我做这个嘛,就没有后头这个师傅做起顺。同样的机器,她踩就不断线,我踩就要断线。”
比起苏家红,谢丽的“入门”则更晚:“我才来两三天,我才在学。(记者:这个难学吗?)你专心学还是不难学。”

作坊工人赖世群(赖淑芳的妹妹)

作坊工人张天美
专注布鞋制作近20年的老手艺人张金成、聪明肯学的熟练工苏家红、“布鞋职场新人”谢丽以及作坊里的其他工人们……习总书记购买的那双男士布鞋就出自他们之手。

这群工人拥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经历和对布鞋不同的认识,在这样一个不到80平米的作坊里,大多时候疯狂奥术师,他们各司其职、专注认真,却也能偶尔说笑、热闹和气。他们知道,在这间布鞋作坊里产生的任何疑惑,总有人可以求助,那就是赖淑芳。
七百年的初心坚守

“这个盖板里面又是8层布栾舒越,要进行包边……”
和作坊里的工人们嘘寒问暖之后,赖淑芳把记者带到作坊深处的安静角落巴松管,拿起一只布鞋介绍起来,“这个就是我们制作底子的布扣,冉东阳每一张布扣就是5层布,合成一张布扣。(记者: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鞋底全部都是一层一层的布?)一层一层的布堆上去的……”

千层底布鞋,几乎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用料考究的唐昌布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徐宏波。
“在人们的脑壳里头,布鞋就是个不值价的东西;实际上我们的唐昌布鞋选择的材料全是优质的纯棉、新疆白布,制作全部是用手工制作。”

赖淑芳介绍,在经过浸泡、剪裁、托面、打底等32道工序后,一双毛边千层底布鞋才会最终成形:“布鞋就像我们这样的,底子也是布,梆子也是布,那才叫正宗布鞋!”

这种布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郫县制鞋厂就在那时诞生。1993年,制鞋厂曾为钟爱圆头布鞋的邓小平送去50多双唐昌布鞋,获得了小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赖淑芳认为,唐昌布鞋之所以能够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亲睐,得益于对传统手艺的坚守:“现在很多布鞋生产依赖于注塑鞋,它不是布鞋了。原来我们布鞋厂辉煌的时候买了3台注塑机,一天一个班产2000多双,但那种鞋穿上臭脚、湿脚。”
老布鞋的新时代
为了保持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赖淑芳的手工作坊每年制作5000双唐昌布鞋,虽然供不应求,但由于鞋难做、人难招,她过去始终不敢扩大生产规模。如今,转机来了……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文旅办主任樊君明介绍,为了留住布鞋工人,唐昌街道准备从两方面来努力。这第一招的关键词就是“待遇”:“整个待遇目前不高,他们可能就是2000多元一个月。提高待遇就是增加产质,和我们的蜀绣相结合,做高端产品浴血承欢。”

四川台记者张欣采访唐昌街道文旅办主任樊君明
这第二招的关键词,则是“文化”:“以后让他们入驻到我们布鞋展示馆里,让他自己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我们唐昌布鞋展示馆是利用原来商务局的仓库打造的,预计2018年6月交付使用。到时候,展示馆将是一个集观光、生产、互动、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展示馆。”
樊君明透露,小小的布鞋已经阔步走在了申遗的大道上:“我们正在申请省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它是成都市一级的。”
街道对唐昌布鞋下一步发展规划,和赖淑芳的想法大体上不谋而合:“后期我们既然要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下去,一个是人员的培训;第二个,我们想个办法,把生产场地落实到位。”

而至于布鞋作坊里的工人们,大家的想法则显得朴实无华。
唐昌布鞋作坊工人苏家红说:“我做任何一道工序,把我自己能做的、能学的,做好就是了诺基亚e81!”
唐昌布鞋作坊工人张天美说:“坚持噻!那就是贵在坚持!”

记者手记
习总书记买了他们的鞋,小平同志穿过他们的鞋,然而那些闪着光的辉煌时刻不影响这群手艺人每天一如既往的浸泡、剪裁、打底……
拿起布鞋,每个流程依然还得静下心来完成;放下布鞋,手艺人们却开始思考更多问题——关于传承、关于提质、关于创新……
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去逐个攻破,但老布鞋显然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关注我们
关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四川综合广播FM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