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专题考察组赴海南巴厘村调研-印尼视角

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专题考察组
赴海南巴厘村调研
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9月。1951年10月11日,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老罗英语培训。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经筹备,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为国营农场。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桥、南林、东和、牛漏等周边场乡。1959年6月兴隆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兴隆改编为“二师八团”。1974年9月,兵团解散,兴隆华侨农场划归广东农垦系统管理,1978年9月,兴隆从农垦划出,归广东省侨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现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五十年来,兴隆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0,000多人。
全国现有华侨农场84个,兴隆华侨农场是最大的华侨农场,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境内美丽的太阳河畔。即北纬18.4度,东经110.1度,地处丘陵,地势由东向西增高,海拔21-532米。年平均温度为24.5度,极端最高温度为39度,极端最低温度为3.4度。年平均降雨量为2014毫米。兴隆周边旅游景点:海南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兴隆热带花园、兴隆热带植物园、石梅湾、兴隆国家绿道、兴隆南国热带植物园、永范花海、文通村、加井岛、大洲岛、海南天涯热带雨林博物馆、神州半岛、万宁首创奥特莱斯、兴隆三角梅花海、南燕湾、日月湾等公主保护计划。
“巴厘村”位于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旅游度假区内和太阳河畔。是由印尼归侨罗德山于2003年兴建的。“巴厘村”(Desa BALI)是在热带雨林的基础上按照印尼巴厘岛的风貌风格由巴厘艺术学院的六位实习生边运营边装修改造的。
“巴厘村”以兴隆南洋归侨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之情、思乡之意为切入点,通过南洋“风情”、“风俗”、“风光”、“风味”将兴隆南洋归侨回国后的生活串联起来,从多侧面详实记录、全方位真实呈现出来尸检无名女尸,是海南岛唯一没有重复主题的归侨文化景区。
景点由五个功能区组成:
1、南洋文化馆:通过图片和文字详实记载南洋归侨回国的真实情况,全面展示兴隆华侨农场6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史。
2、归侨生活区:以三个不同年代最有代表性的归侨家居为背景(50年代马来西亚归侨的茅草房、60年代印尼归侨的砖瓦房、70年代越南归侨的石头房),通过不同侨居国的手工作坊体验,利用东南亚传统的加工方式,结合兴隆当地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资源,再现一幅幅马来归侨炒咖啡、印尼归侨烤薄饼、越南归侨做椰糖的真实画面,让丝丝侨乡情、浓浓咖啡味、淡淡椰子香缭绕在游客心头,爱不忍归、流连忘返。
3、南洋风情街:在景区花梨山搭建一个有东南亚特色的舞台,以老归侨自娱自乐的歌舞弹唱表演,游客也可互动参与,听欢快的音乐、看迷人的舞姿、穿鲜艳的花衫、品尝风味小吃、体验异国风情!
4、归侨根缘馆:利用现有根艺馆,讲述南洋归侨与兴隆的情缘故事,把根艺布置与兴隆华侨农场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唤醒人们爱护绿色、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5、产品体验区:以南洋文化为底蕴、以南洋风味为基石,经营销售独有的南国“老归侨”系列特色产品,“品尝南国风味、领略南洋风情”。
2018年5月5日,在印尼归侨,公众号“印尼视角”总编春雨绵绵先生,前英华茶场场长、原英德市侨联主席、英德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黄慧兰女士以及黄水贤先生的促成下,中国社科院一行7人由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教授带队到兴隆巴厘村进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专题考察调研。
许利平教授,著名的东南亚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全球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员。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校聘教授。其研究领域涉及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东南亚各国与社会转型,印尼民主化以及亚洲的伊斯兰问题等。先后对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数十个国家进行过实地调研,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樱狼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飞客bt,以及时评数百篇。
许教授曾五次到访巴厘岛,对巴厘风情雕刻也有深入了解,巴厘岛工匠Feri(图左)和Wirya(图右)的雕刻水平他很赞赏。
为了打造原汁原味的巴厘雕刻艺术风情岛屿天光,韩世雅巴厘村村长麦有波亲赴巴厘岛Universitas Pendidikan Ganesha大学,邀请6名雕刻艺术系高材毕业生援助巴厘村的改造建设,巴厘村的景观雕刻艺术品都由Koi(图中)负责主导设计制作密云组工。
考察调研组还到雕刻工坊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巴厘岛工匠援助巴厘村改造建设的工作生活情况。
巴厘村麦村长陪同考察调研组成员在太阳河舞台观看印尼舞蹈表演,欢快的音乐旋律、标准的舞蹈动作,赢得观众的掌声喝彩。许利平主任因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东南亚国家百变神偷,但他想不到在海南兴隆巴厘村也能欣赏到富有异域风情的印尼舞蹈表演。

邀请印尼专业的舞蹈队员到巴厘村进行文化交流军鸡漫画,给景区舞蹈队员传授印尼传统舞蹈,这一举措得到许利平教授的高度认同,他认为我们找到了印尼风情的“魂”,必须要在传承中保护并发扬光大!
根艺馆里那些从太阳河河床的淤泥中挖掘并保存下来的自然根艺,展示着太阳河两岸的热带雨林原貌、型态与痕迹,虽死犹生,仿佛在讲述太阳河两岸热带雨林的动人故事多佛朗明哥,让考察调研组成员惊叹不已。
南国体验馆里源自于印尼传统的“烤火筒饼”、源自于马来亚风味的“白咖啡”等南国系列旅游产品,让考察调研组成员“品尝南国风味、领略南洋风情”,他们争相购买当伴手礼回北京与亲朋好友分享。
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及“东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更好地推动印尼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与兴隆巴厘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印尼语培训实践基地”,不仅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印尼语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保障印尼语服务需求,巴厘村也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印尼语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和空间。
印尼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推波助澜,海南兴隆巴厘村在印尼声名鹊起,每天都有印尼游客慕名而来巴厘村。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语言不应成为障碍爱败妈妈网,但笑容可以传染,不分国度、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许利平教授在参观完巴厘村后也很有感触,麦总很有魄力和情怀。他抓住了巴厘文化的魂,华侨的根,把人文交流与心心相通做的那么自然,实在不易贝蒂希金斯。知晓巴厘村的印尼人对中国的正面认知加深了,对海南,乃至中国更有牵挂了,因为这里有印尼的文化,艺术,还有精神。
中国有84座华侨农我的二哥二嫂场,承载着很多历史的包袱。其实。华侨农场有许多资源与人脉,完全可以打造像巴厘村的特色文化传播平台暗帝的禁宠,铸就中外人文交流的家园。巴厘村刚刚起步,还是一颗小树苗,还需要更多的爱护与支持北京废品回收。
各地华侨农场情况各异,需要因地制宜丁惟宁,分类治理,关键是激发活力,做好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
图文公众号:巴厘村DesaBali
塞北雄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