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香校园|世界读书日-阜阳师范学院团委

冯天魁
近年来,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广大读书人、爱书人的节日。在这一天前后,全国各地的诸多场所,总会以此为主题举办各类活动。“世界读书日”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为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不仅连续第4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表述也由过去的“倡导全民阅读”变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图为扬州市民在钟书阁书店静享阅读 孟德龙摄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今天,为了迎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团团特别奉上一篇充满哲学思辨色彩的文章,以期激发大家产生更多关于为何读书、如何读书的思考。

导言
信仰是敬服和信奉的主观性情感,是人类独有的情怀。没有信仰,人类难以走到今天,更无法继续前进。
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就没有德性。信仰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信仰解决的是对心灵的约束。在这个意义上,无神论者伏尔泰才说,就算世界上没有神,我们也要造个神,用信仰来守住道德底线。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阅读对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体的发育与发展是如此地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对阅读的坚定信念,也就是对阅读的信仰。这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源泉。

阅读是一种超越
人性是由自身禀袭的动物性和人格性组合而成的,而人格性恰恰在于克服或者否定动物性的能力。换言之,只有人格性才能帮助人选择过道德的生活。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把对道德生活的选择视为不可剥夺的尊严,而且为了这种尊严,可以牺牲在动物的视角看来绝对不能放弃的一切。
人类所有区别于动物的理性、思考和情感,都源于阅读。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人格的二重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学习榜样,信仰就是给我们树立这样一个榜样。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一定会对物质层面的东西着迷,这也是由人的二重性决定的。如若人只是依据自己的享受来评价生活,生活便会沉沦得一无所是;如若人只是随心所欲地生活,生活一定会还他个一无所有。阅读强化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在书籍的世界中,物质层面的迷醉一直是被贬斥的。市场法则会使人充斥着欲望和算计,欲望和算计可以作为理性的一个变种,但一定不是理性的全部。欲望和算计如果缺乏道德的襄助,就会无滞碍地滑向无敬畏、无内省、无约束。如果说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救赎的话,这就是对灵魂的救赎,对可能磨灭的德性的救赎,从而激发我们趋向正常、正派、正义的生活方式的愿望,这是我们改善、改良、改变人生的新起点。
从实践理性的层面考察,即使在最好的人那里,也存在着趋恶的倾向。因此,人的动物性又时常逼迫着人与趋善的本性逆向而行。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社会的失德应当由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负责,它们之间相互借力,也相互助力。为了克服人身上的动物性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恶性,人必须实现超越。阅读是我们在超越这个艰难阶段可依赖的良伴。
简而言之,阅读的价值就是为了超越自己,更直白地讲,人类的阅读是为了超越自己的动物性而采取的主动行动。尼采说得好:“人是应该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你们为了超越自己干了些什么呢?”人类的发展史表明,人类从动物界进化而来后,始终伴随着对动物性的超越。一部文明史,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概括为对动物性超越的历史。

阅读是对理性的崇奉
我们大多数人都如康德所言,是事先被蕴含在理性中的圣洁性法则教导过的,但始终没有升华到探究这个圣洁性法则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合理性在哪里。人之所以缺乏理性,恰恰是由于这样的探究太随意了。于是,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即将越轨的时候,就当然缺乏制止它的决心和毅力。我们需要通过阅读,通过反思,为自己洗面革心,否则,已经做过的功课都将无济于事。
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与动物本能差别不大、相去不远的人。使人类的种种记忆得以保存的从来不是那些伟大人物,而是那些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书籍。你漠视它、糟践它,它宁静自若;你喜爱它、翻阅它,它一定会倾注全力关爱和帮助你,从来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
阅读,如果仅仅是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道德对社会的统摄只能通过有最大公约的准则来实现,这是全民阅读之所以无比重要的原因所在。只有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才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阅读是快乐的源泉
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原由之一。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叔本华讲过:“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这类美好的个性可以弥补由于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例如,若一人因年轻、英俊、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你想知道他是不是幸福只需看他是不是欢愉,如果他是欢愉的,则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这些与他的幸福又有何关系?总之,他是幸福的。”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阅读可以使我们习惯于独处,静思,换言之,阅读使我们能够在心智上成熟和独立,不再依赖别人的提携或点拨而快乐地活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而又私密地交谈。阅读也是学习沉默之道。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确需要更多的静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进行观照。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

宽容是一种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培养或承续的理性之花,它资质良好,品性高雅,透彻、广阔、智慧。阅读还有助于宽容这种美好的德性的培育。与宽容相反的就是苛刻,苛刻是狭隘、愚昧,是冤冤相报而导致的两败俱伤。苛刻必然积聚仇恨,而仇恨是人生所有不幸的酵母,是许多人生不幸的始因。宽容是爱,苛刻是恨。恨以毁灭为目的,爱以滋养为追求。
阅读还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洗礼仪式,让孩子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至关重要。让孩子们相信,阅读可以改变他的人生。有此则足矣!

数字时代更需阅读
在数字时代,更需要坚定对阅读的信仰。技术从来不是单向进步的,数字阅读再次对此提出佐证。由于海量内容和快速搜索的出现,许多读者已经基本上是一个无记忆的动物了。各种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检索功能器的使用,使我们的记忆功能退化。凭借那些不是通过阅读而获得的知识和记忆所进行的思考,始终是浅薄的。人不能将经过机器整合过的知识当作自己的知识,尽管我们可以在机器的帮助下,把这些知识组合得十分精妙,但这种精妙只能以机器能够达到的水平为基准。
从这个意义上看,身处数字时代的我们,思考能力反而有可能逐步退化。如果说现代医学在实现人类安乐死问题上是一种进步的话,这种科学的进步必然带来伦理上的退化。同理,我们在数字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人类自身某种功能的退化,这是不是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类自身功能的一种安乐死呢?

人类的思想大师们为什么只产生在轴心时代?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于,那是一个完全凭借阅读和记忆来学习和思考的时代,那是一个思维静如水,流动势如虹的时代。正是由于没有任何可借用的辅助手段,那些大思想家们才能将自己的思维潜能开发到极致。如果希望自己的阅读真正有效力,就向他们学习阅读吧!
阅读是我们的良师,是我们的益友。人们凡是能够想到的不足,阅读都能弥补;凡是能够憧憬的升华,阅读都能提供;凡是能够期待的欢乐,阅读都能奉上。这一切都静静地伫立在我们周遭随手可得的书籍中,只需要轻轻地翻动书页就能得到。然而,许多人却把这轻轻的翻动当作人生的不堪与重负,以致与更美好的人生擦肩而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转型、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湍流奔腾、沉静殊难的时代,为了在喧嚣中不迷失方向,只有建立对阅读的信仰!

来源 | 共青团中央
编辑 | 贾尧崴
审核 | 何家源
责编 | 杨文明
投稿邮箱 | 1806585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