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云南杏林圣手兰仙人——滇南医圣兰茂-兰茂之声

冯天魁
兰茂(1397-1476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医药学贡献恩泽后世】
兰茂在医药学上的重大成就,来源于他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实践。他“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访医问药,曾到过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会泽人民治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人们在金钟山盖有兰公祠崇祀,现还存部分遗迹。
永乐十五年(1417),兰茂开始编著医药学专著《滇南本草》。他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在正统元年(1436)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2年。全书约10万余字,载药物544种,多数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其中很大一部分载入1974年版<云南地方药品标准>及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37种药物受到国外医学界推崇,并被东南亚各国所采用。
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嵩明的“药灵山”,就是他采药常去的地方。他边采药,边学医,边著书。从永乐丁酉年(1417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年)20年的时间里,他四处觅方采药,结合积累的治疗经验,终于完成了《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这部巨著。
《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载药274种,整理本载药544种,附方600余首。是一本药物与方剂结合,便于使用,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兰茂为了著书采药,几乎踏遍了云南全境:东至滇黔川边界,南达中老边境,西临中缅边界,北至金沙江两岸。
《医门揽要》共二卷。上卷专论脉法,载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下卷论方症,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每症先论病理,再予临床处方。其复方配伍精当,单方简易实用,无不体现兰茂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诊疗经验。
李孝友称兰茂《滇南本草》及所附《医门揽要》,“系兰茂对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中国民族药物的发掘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世纪以来,云南省省内外医药学家对《滇南本草》的多种药物经临床配方应用,证明确具特效。此如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专治风湿的虎力散,祛风除湿的肾福宝,专治偏瘫的灯盏花等等,都是各医家和药厂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配方研制的。
《滇南本草》的最早版本,为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滇南范洪增述,经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滇南高宏业抄录,乾隆38年(1773年)朱景阳重抄本,称为“范本”。被称为“务本”的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由云南务本堂刊刻的五卷本《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就是后来的最新整理本三卷《滇南本草》的主要依据。务本《滇南本草》的刻印版藏片,现存云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