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云南人眼里不出名的这几个小县,未来可能每年要涌入几百万的游客-云南圈子
冯天魁
最近,云南有一件火爆的事,好多地方都在弄什么旅游文化小镇,105特色小镇每个奖励1000万!
好多钱啊。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特色旅游小镇,虽然可能会增加好多旅游项目,但是能有几个项目做出点特色呢?
还真不好说,如此耗费巨资搞这种运动式的造镇,为何不先保护好云南那些原生态的文化小城呢?
其实我家云南,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小城相当多,而且还是“自然生长”、历史沉淀下来的,那些后天加工速成的怎么比得过?不信,且听我详细分解。
一、大姚,中国彝剧的诞生地
大姚是彝剧诞生地,彝剧诞生于大姚昙华山,2006年入选云南省级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国家级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剧的剧本文学以散文体、七言体、十言体为其唱词格式,人物对白采用汉语彝腔,并采用彝族擅长的比兴手法润饰。
在音乐上,以彝族各支系的民歌为素材进行配曲创作。在表演上,以彝族活动作为基础,并借鉴其他地方剧种的表演技巧,衍化出欢快步、迎客步、送客步、劳作登山步、俯身步、跌脚步等一系列动作。
彝剧的剧目题材大多反映彝族现代生活,剧中的人物都给观众有强烈的亲切感。
彝剧有单一的唱腔,结构比较简单,以一句式、二句式、四句式为主,也有六句、八句和多句式的;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伴唱、重唱、合唱等等。
表演采用“叠脚”等民族舞蹈的舞步、身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色彩。代表性剧目有现代戏《半夜羊叫》 ,民间传说故事剧《曼嫫与玛若》等,在大姚等地经常有业余剧团演出。
大姚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
"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它本是一种曲调的名称,史诗用梅葛调演唱,因以得名。
大姚还是咪依噜的故乡,咪依噜又称插花节,是昙华山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
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
大姚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西晋时已经在石羊镇设置盐官,元代在石羊镇设置提举司。
大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县,上面所陈述的彝剧文化、《梅葛》史诗、盐文化、咪依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它还有青铜文化、儒家文化等,对了,大姚还是著名的核桃之乡,大姚古城保护得也很完好。
二、澜沧,世界唯一的拉枯族文化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比邻澜沧江而得名,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是世界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
这里山河秀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风俗古朴,素有“拉祜山乡,边疆宝地”的美誉。
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
在这里你能看到拉祜族历史、文学艺术和拉祜族的传统宗教。神秘的拉祜族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传说、神话、诗歌和舞蹈。
领略过澜沧秀美的山川和宜人的气候同时,在一片歌舞的海洋中,感受拉祜人的淳朴、热情和多才多艺。
澜沧,还是产茶大县,喜欢茶的朋友顺便可以了解一下它的茶文化。
三、弥渡——仓廪实而爱唱歌
民歌文化国内一流
弥渡的交通直到现在还是不太方便,但是群山环保之中的弥渡县,历史上可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一直弥渡县境,你就能感觉这里的人们都特别有礼貌,很真诚而谦逊,让人想起了管夫子那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是的,弥渡是大理的农业大县,现在还是蔬菜种植大县。弥渡的周边都是植被茂密的青山,有青山自然就有绿水,弥渡坝子水多土肥,粮食和蔬菜产量大、品质好。
但是在云南,很多人听说过弥渡,“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到了红岩不想回来”,它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花灯之乡。弥渡的出名更在于它是一片盛产民歌的沃土,是地地道道的民歌之乡,当全国的大妈大叔们热衷于广场舞时,弥渡人民的广场上,还是花灯和民歌的主场!
弥渡民歌是弥渡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渡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弥渡民歌具有很强的历史、民俗、艺术、社会价值。
在弥渡民歌的海洋里,曾涌现出李三姐、尹宜公等风流人物,正是他们引领弥渡民歌攀上一个个的高峰,走向一个个的辉煌。
四、建水紫陶——表面繁华之下的隐忧
提起建水紫陶,话题就长了,这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凡是陶瓷文化发达的地方,一定是历史上的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
建水紫陶有着什么样的艺术特征?一言以蔽之:不装逼!太难学!工艺多!有着只为民间服务的古朴、自然!当然,它也有与众不同的工艺特征和艺术效果。
建水陶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其制作工艺,泥料成型、绘制、雕刻、嵌泥、磨制……
一道工序出问题,就是次品了。
极品建水紫陶,能将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既可满足视觉上的审美需求,又能触摸把玩。所以一个成熟的建水紫陶工匠,大都是全才大师!
在建水陶的所有工艺程序中,“刻坯填泥”和“无釉磨制”是最难的活,也是建水紫陶看家本领。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建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培养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大师。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有一次,我有幸走进建水紫陶一条街,发现好几家店的老板兼主创技师居然是女的,而且年纪还不小。一问才知道,她们都是师承于父,几代人都是干紫陶,老一辈人故去之后,只能靠他们接班。因为现在年轻一代大都不愿意再干这行,嫌累、嫌麻烦、嫌钱少……“其实有很多人即使想干,也不一定有这个耐心!更别提艺术天赋和悟性了!”言谈之余,大多数人都对未来的传承问题,忧心忡忡,却也无可奈何!
每座小城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东西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印记,该不该分一部分资金来保护这些原生文化?请您指教!
本篇部分图文源自网络,由玩转云南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