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 【河这边】“剪”出来的中国梦|史-鹿鸣文学
冯天魁
【河这边】
“剪”出来的中国梦
史 书
“镂金作胜传荆俗, 翦彩为人起晋风”,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日即事》,记载了剪纸的历史。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克乡乌克村村民宋玉华,以土豆般朴实、饱满的爱心,用大半辈子的年华,行走在剪纸的路上。
神 佑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宋玉华手里拿着一幅灶神的剪纸说,“小时候看着大人(母亲)绞纸,就爱得不行,从八九岁开始,就悄悄的绞开了。尤其是灶神,打小就记得这副对联。”
“灶神又叫灶王爷、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咱们汉族民间传说灶神,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上,上天开会,陈报这家的善恶,除夕日返回人间。所以才有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说法。”
宋玉华轻轻地把剪纸平铺在炕上,接着说。
“绞灶神不同于绞其它普通的图案,因为汉族民间祭祀灶神的说道挺远久的。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祭灶神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所以,自熏样子开始,一直到剪纸成型,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随意不得。”
宋玉华相貌平实,表达却清晰有度,一口地道的农村话温暖如春。我们一行捧着热茶,专注地听着她的神奇讲述。
“你比方说这个熏样子,现在是公开的,我小时候,正值文革时期,不让绞哇,尤其是灶神。我就偷悄悄的绞,先把灶神的样子平铺在一张纸上,白纸最好,当时纸张缺哇,我就找一些旧的书或报纸,熨(用手掌慢慢摊平)平了,把灶神的样子放在纸上,开始往上滴水,这个滴水是有讲究的,不能一下倒上去,要是一下倒上去,样子就被冲歪了,白纸也一下就泡烂了。咋弄了?得一点点先把白纸浸湿了,灶神的样子紧跟着就服帖了,然后再往样子上滴水,滴到饱满为止。然后就用煤油灯熏,蜡烛不能熏,就得煤油灯,因咋了?煤油灯黑烟大,熏出来的样子看得清楚。”
“灶神的样子熏好了,把原样轻轻弹起(原样保存以备再用),灶神便稳稳当当坐于纸上了。然后就找来红纸,准备要几个就把红纸叠几层,叠红纸的时候,要把带颜色的一面叠回去,露出无色的一面,然后把灶神样子和叠好的红纸用针缝在一起,便开始绞了。”
宋玉华说到细微处,两只手在空中模拟着……这个有着初小文化的农家妇女,浑身上下都溢满了对剪纸的一往深情。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供奉灶神爷了,每家都有一个专门的地方,要不在厨房的一处较高较净之地,要不是迎面一处亮堂之地,都是最理想供奉灶神爷的地儿。把灶神爷贴好后,再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两边,全村人家陆续准备好也就到大年三十了,这一天,每家每户的男人和男孩子,会在每顿饭前,毕恭毕敬、虔诚地给灶神爷上香,祈求来年无灾无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宋玉华是众多农家妇女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却与古老的剪纸结下如此深厚缘情。随着时代的更迭,生活的改变,审美的转化,剪纸这样的民间独有艺术,还能在北方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后山村子里,被宋玉华这样的农家妇女津津乐道。我想,在她合十神前,虔诚祭拜的那一刻,她所跪拜的是对剪纸艺术的敬畏与传承,用她独有的经文,诵一种对剪纸人生的追求。
媒妁之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宋玉华虽然实现了自己晚婚的目的,却未能如愿自己的恋爱自由。回忆起自己当年相亲的情景,这个近六十岁的农家妇女,脸颊竟泛起红晕,抬手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才说起了当年酸涩无奈的青春时光。
“心想着自己踅摸一个,那个年代,大都是父母说了算。我争取晚婚就算先例了。再自己找一个?难啊!后经媒人介绍,去看了一个,高高大大的,大致还行。我就想,要是我画下剪纸图案,他会给上色,我就找他呀。”
宋玉华轻轻叹口气,凝神窗户外。
“第二次见的时候,我就试着让他上色,唉!哪能了!涂成一片能给你。笨手笨脚的啥也不会。”
“那你找他了么?”我急着问。
“呵呵,找了哇……” 宋玉华憨实的微笑着说,“他不会是不会,但是人家挺支持我的,自打成家后,从未反对过我捣鼓剪纸。就是有的时候,我画样子画得忘了做饭的时候,人家劳动回来了,就不高兴了……”
我们无从想到,宋玉华当年,是以怎样的情怀步入婚姻现实中的,但是,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宋玉华对剪纸,洋溢着的那份欢快、热爱、沉迷、执着的情感。
“剪”出来的中国梦
哲人说:“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合理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
宋玉华的剪纸作品中,烟熏火燎的生活气息浓郁、质朴、大气。草虫鱼兽、日月星辰、锅碗瓢盆……都在她的剪刀下活了起来。
当她把自己最近创作的,目前最大的一幅剪纸作品拿出来,铺开在桌子上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瞬间屏气凝神……
这是一幅高约二尺,宽约一尺的大型剪纸。
两个农家孩童一男一女,身着中国农村独有的对襟盘扣上衣,正在捐钱,小女孩儿扎起的辫子上,蝴蝶结不仅闪着光,还在一晃一晃呢。在他们面前,是一个有着青花瓷图案的捐款罐儿,罐儿的正面剪着“爱心”两个字。鲜红的桃心在众人一呼一吸的气息中,竟然一跳一跳,似一朵桃花在轻风中含笑。
一个传统式中国结垂吊在两个孩童的头顶上,中国结上赫然剪着:中国梦!仁爱两字如同士兵,一左一右守护着中国梦。
各种鲜花相连盛开在四周。
好一幅祥和、喜庆、团结、和谐的仁爱中国梦!
宋玉华的一通简说,比她的这幅大型剪纸还要有范儿。
“哎呀,绞这个可费劲儿了,先得创作了哇,乃倒不是个说,又要考虑尺寸,又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又要思谋当前形势……”
众人再一次唏嘘不已。
“斋哈奇怪了?我每天看电视就爱法制世界、新闻联播了,我不看乃连续剧。”
还有什么名言警句能敌得过这位农家妇女的简单直白?还有什么心灵鸡汤能抵得过这位农家妇女的执着追求?还有什么精美辞藻能比得过这位农家妇女的善良纯真?
“就斋也不对我的心。”宋玉华指着如此盛大华美的剪纸,摇着头还不满意。
农家女的剪纸梦,剪出花样不是梦,她要剪出韵味、剪出妙曼、剪出与时俱进、剪出仁爱中国梦……
史 书
原名史瑞斌,教师,达茂旗正北文艺会会长及正北方文艺微平台主编。喜欢用文字记录真实的生活。
END
立志打造最具影响力的
主题性文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刊名题字:茅盾
编辑出版:鹿鸣杂志社
社址:包头市昆区乌兰道61号尚品公寓8楼
国内刊号:CN 15-1083/I
国际刊号:ISSN 1008-0732
邮发代号:16-150(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官方博客:
投稿邮箱:335497039@qq.com
图片投稿:lumingzazhi@163.com
鹿鸣微信号:luming935
鹿鸣文学微信号:luming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