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 原大桥中学校长,现在北京当校长!-看南部

冯天魁

任志瑜,四川南部人,数学特级教师,“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委及编写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专家,高考数学阅卷指导委员。历任南部县大桥中学校长、成都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北方交通大学附中党委书记,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校长。
家长学生如何迈过新高一这道坎儿?理工附中校长任志瑜这样说 | 思享
是什么让昔日同学高中三年后“天壤之别”?
近日,在北理工附中2015级新高一家长会上,该校校长、数学特级任志瑜一开始便把这个问题抛给现场数百名家长。
“今天是孩子升入高中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想我们应该思考好这个问题,并且在以后的三年中用思考加行动来回答好这个问题。”
三年的高中到底有多重要?在任志瑜看来,高中是素质、修养的快速提升期;是人生蜕变的关键期;是亲子关系转型的微妙期;也是人脉积累的基础期。
高中三年的蜕变自然是从高一开始。而如何帮助学生迈过新高一这道坎儿,是几乎所有高一家长都无法回避的任务和挑战。在当天首场新生家长会上,任志瑜校长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和破解的高招儿。
教育,需要好学校、好老师、好伙伴、好家庭
好教育是什么?
在任志瑜校长眼中,好教育至少包括“四好”,即好学校、好老师、好伙伴、好家庭。
细细琢磨,道理很好理解。比如好伙伴,进入不同的学校,结交不同的同学,这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教育意义古今相通;进入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这或许也是过去“孟母三迁”、今天大家择校的原因所在。
身为数学特级的任志瑜是“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委及编写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他原为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学副校长,担任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培养出了“高考状元黄永亮”、“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一大批优秀学生。2002年作为人才引进进入北京十一学校,2003年起担任十一学校教学副校长,2012年任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今年6月正式出任理工附中校长。
近年来,老牌重点学校理工附中发展迅速,中、高考成绩在海淀区名列前茅,现有特级教师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0人,“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特色鲜明,其中“理工实验班”采用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双学分制”以及精心打造的大学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宽松而又严谨的学习文化中,体验一份双重的成长经历。
“你选择了理工附中,也就选择了孩子人生理想起飞的跑道!”任志瑜校长自信地说。
三年后我将是一个怎样的自己?
对于新高一,无论学生还是家长,认清前行的方向至关重要——
三年后我将是一个怎样的自己?
高中是什么?在任校长看来,高中是各校精英汇集的大本营,大家站在同一线上起跑、奔跑、赛跑。为了避免中途逃跑或放弃,出发前,首先就要与孩子定下目标——我们要跑出怎样的成绩。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坚实和坚持,不会因为身边的情况而影响情绪。
“基础教育使人成人,高等教育使人成才,研究性教育使人成器。”任志瑜表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我们力求理工附中的学生“有想法、有教养、有基础、有激情”。也就是说,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有自己的生涯规划,激发出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那种勃勃生机。
在校长任志瑜心目中,理工附中学生的气质形象是这样的:
“男生英俊、女生淑雅!”
任校长解释说“英俊”展现出的是大气、沉毅、担当的气质,杜甫、鲁迅总以“英俊”喻“国之才”。“淑雅”展现出的是内秀、和善、文雅的形象,理工附中校友、著名主持人杨澜就是“淑雅”的典范。“英俊”与“淑雅”彰显理工附中“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特色文化
他特别提出学校对这种素养的培育从点滴做起
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
礼貌——从学会敲门开始;
交流——从学会微笑开始;
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
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
生存——从学会自护开始;
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
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
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
学习——从学会阅读开始。
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进入新高一,大多数孩子都可能面临从“鹤立鸡群”到“鸡立鹤群”的心理过渡。
比如,北理工附中今年400余名高一新生来自全市五六十所中学,其中包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首师附中、十一学校、101中学等多所名校以及通州、昌平、大兴、房山等多个郊区县的学校。不少学生念初中时是班级明星,但步入高中后可能不再被瞩目,他(她)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
任志瑜认为,新高一的孩子需要做好“迎风浪、踏冰雪、攀悬崖”的心理准备,不过这种心理过渡不能只靠孩子自我调节,家长、老师和学校都应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过渡。
“我们应本着‘奔向彼岸顶峰的小分队’思想陪伴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任志瑜解释到,在这个小分队里,冲在最前面的是孩子,身后是家长和老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校及学校管理部门(学生发展部、课程管理部及年级)是指挥部。
他建议,小分队的成员“爱在一起、难在一起、哭在一起、拼在一起、笑在一起(分享激励)”。每个家庭都要建立与孩子定期交流的机制,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根据家庭情况而定,但一定注意不要虎头蛇尾。
任志瑜特别强调,“小分队是团队而不是团伙。孩子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家长尊重教师的专业,团队遵循教育的规律。”小分队行动的最佳效果就是“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中不断追求新的进步。孩子自己感到学不好就对不起大家”。
|京城教育圈
移步看南部多功能APP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在手机应用软件搜索“看南部APP”,一次安装,万份惊喜。看南部网有时间就上看南部网,有困难就找看南部网。)服务热线:081759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