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乡愁弥漫 来苏镇丨山环水绕-永川环保
冯天魁
原乡里的乡愁(看乡愁):实地调研来苏伍家坝民宿村;经典里的乡愁(读乡愁):诵读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歌声里的乡愁(唱乡愁):唱一批民进原创的镇(街)歌;舞姿里的乡愁(舞乡愁):由民进会员、民进界政协委员舞一支民进原创的乡村舞蹈……6月16日,永川区政协界别活动月民进界别走进来苏,“寻找最美乡愁”系列主题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
“来苏有山有水有文化,走进来苏,就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情、乡音、乡风、乡俗织成的浓浓的乡愁。”永川区政协副主席、民进永川区委主委、著名诗人钟代华掩饰不住对来苏的喜爱。
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青山绿水。以临江河、关门山水库、革命水库为代表的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资源,赋予来苏完美的绿色生态与山水形态。
同时,以绿色为本底,来苏拥有以梳妆台、明代斜塔、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纪念碑、宋代古墓石塔、石拱桥、半山崖居等为代表的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鼓舞下,来苏人找到了崛地而起、后发赶超的“金钥匙”——守住绿色本底,做活山水文章,释放后发潜力。
2018年,来苏镇以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城郊型乡村旅游为核心,突出禅稻文化特色,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来苏镇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带动、基础推动、资源撬动、特色驱动、多元联动”思路,齐步推进“四个小镇”建设。即:通过培植禅稻共享田园综合体(梳妆台+伍家坝)、梳妆台、钰河湾、石牛寺崖居、塔院寺斜塔、革命水库、关门山水库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小镇”;通过引进镇外文化资源和整合镇内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小镇”;通过培植生态、产业、景观,打造“绿色小镇”;通过创建电子商务、旅游物联网打造“智慧小镇”。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强化培育“来苏香肠”“来苏红豆腐”“来苏豆干”“来苏大米”“来苏甲鱼”五大特色品牌。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发展要求,来苏镇党委、政府将2018年确定为“‘一村一品’大力实施年”。来苏镇各村齐步迈进,新发展特色产业200亩以上。全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200亩,建成优质粮油基地7.2万亩,特色水果基地5000亩,绿色蔬菜基地2000亩,特色养殖基地3000亩。稳步推进五根松柠檬基地建设,发展柠檬主题游乐园。以甲鱼、大闸蟹等养殖为主,积极建设柏树桥村特色水产基地。目前已有大闸蟹养殖基地300余亩,年产大闸蟹10万斤;“中华鳖”养殖基地238亩,年产中华鳖6万斤。
合理布局旅游产业,将文化元素、动感元素融入田园,融入院落,体现季节特点,打造立体动感的“3D”田园和院落,在伍家坝禅稻共享田园综合体中植入“东坡图像”“苏小妹梳妆”“农耕情景”等文化元素,并将“乡贤文化”及“平安文化”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布局,推动优质旅游项目有机串联。
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的保护修复工作。建于明代的塔院寺斜塔、梳妆台“活石头”及石牛寺狮子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修复后,历史文化底蕴十足。统计整理出明代斜塔、梳妆台、清代岩居、民国碉楼、烈女碑、谢扁旦治理来苏等33项来苏历史典故,充分展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增加乡村旅游辨识度,让来苏处处弥漫浓浓的乡愁。
来源:永川日报
环保24小时热线:4958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