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二老道:平遥娃留村的由来,一个悲伤的故事。-指尖平遥

冯天魁
指尖平遥(zjpy7280)用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讲述平遥不为人知的野史趣闻,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平遥人,平遥原来如此精彩,详情请关注每日更新。

文:二老道
图:指尖平遥
热情好客,在平遥有悠久的传统。自古以来,每有客人到来,主人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酒菜,隆重招待。
娃留村这个村名的悲伤故事,即由此而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平遥人走遍天下谋生,娃留村人也不例外。一位姓薛的村民,在外奔波好几年,都没有回家,留下妻子和孩子在村务农。
一次,薛某的一个朋友要回平遥公干,薛某便委托这位朋友,回娃留村看望一下自己的妻小。
薛家贫困,又恰逢大灾之年,薛某的朋友到达薛家,只见家徒四壁,一片潦倒,薛某的妻子和几个孩子衣衫褴褛,脸色青黄。

临到晌午时分,薛某的朋友起身告辞,不料几个薛家的孩子上前拉住客人衣角,一把鼻涕一把泪,就是不让客人走。
这位客人第一次到薛家,之前并不认识薛家的人,这次也只稍作逗留,很奇怪为什么这几个小孩子对自己这么留恋。
最终,孩子们盛情难却,客人只好留下了。按照平遥的习俗,中午是正餐,招待客人好歹得整几个硬菜。于是薛某的妻子拿着自家的家当,出门去和邻居换了几斤米。为了显示招待的隆重,还专门给孩子们洗漱理发。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一个个孩子狼吞虎咽,客人终于明白这些娃子为什么会留恋自己,拉着自己不让走。答案揭晓:孩子们很久没吃饱饭了,家里招待客人孩子们就能跟着沾光,好好吃一顿。
这位客人肚子里有些墨水,有感而发,禁不住吟诗两句:“娃娃致留意,削发待宾朋”。娃留好客之名传闻四乡,这个村自此就叫“娃留村”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

公元1629年,曾任山西按察使的李维祯(1547~1626),在其编写《山西通志》中,就提到了平遥西北乡的“凹流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平遥县志.村落》中,也同样记载的是“凹流村”,根据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理解,起码在当时,“凹流村”是在一个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村子里大概还有一些水洼。

光绪八年(1882年)再修的《平遥县志》,“凹流村”就已经改为“娃留村”了。


欢迎投稿,但本平台纯属个人爱好,不收费也没有稿酬,谢谢理解!
所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平台态度。
投稿处:加微信zjpy728 或发邮箱12392017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