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法最高境界还是大美相随-帝都草根
冯天魁书法最高境界还是大美相随
— 论丁谦先生之书法
丁谦先生的书法字自然是美的。
我始终认为,美是对中国书法的最高追求。无论你精通何种字体何方风格,这种字体须让人一眼扫去,即美感丛生,盼为己得。纵观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延续,每个书法大家能留下的汉字,其美则美仑美奂,其美常美到极致。因此,对于练习书法者而言,师长必让其临贴读贴悟贴,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至于江湖书法,搞怪书法,全是书法入门时没有临贴者无法回头再来的噱头,一堆乱字,无章无法,不三不四,好像人在饕餮美食时,突然看到碗里佳肴下面,有无数苍蝇隐身而恶心不己。
余过去尝观书法,完全是空对空的乌托邦式的想当然。仅从美学的观点着手,从学的丁点美学理论入笔,来看其走势的。曾也有幸写了一些关于书法的文章,得到真正书家的认可。后来,观之则久,则按捺不住,萌生自己动手的想法。好像每次看到一个美人,久而久之则生相思,有完全想拥有的念头。及致真的开始从头学练,才知练之不易,练学之难。便也有幸,像是走进了一个博大而无声的世界,看到无尽的苍穹里面,星空闪耀,烁照古今,令人叹为观止。再致慢慢有实践的妙知顿悟,对书法的理解,则如滴水穿石,恍然更觉美在其中,美在其里。
丁谦先生的书法无疑是具有这样之美的。一书既成,从整体看去,有整体系统观之美,包括谋篇布局,行文快慢,内容形式,印钤题拔,纸张墨源,无一不体现其极致的追求与创新的探索。及观每字,其线条勾勒,轻重粗细,点划条纹,行间间距,大小高矮,点画长短,横竖撇捺,无所不求其细,无处不现黄金分割之率,虚实相间,张驰有度,点滴无遐,让人手足蹈之,叹之爱之。再观其书道精神,并非市场之上的抄抄写写,只有汉唐、无论魏晋者也。而是书与法同步,精与神俱备,理与义相谐。其内容精要,并非随意而作、应酬之为,即便取法古人,亦体现自己精神意志,形聚神凝。所以然者,与其丰厚的学养相关。中国人写书法者众矣,除沽名钓誉者外,多数泯然众人,而苏黄米蔡,颜柳欧赵,二王卫钟,之所以脱颖而出,千古流芳,盖其精神博大,思想超群,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大家学者之流,并非今如我者,对着字帖反复机械操练,胸无万千韬谋伟略,而在于其所处当世,识人察物,观山临海,世态人情,历史感喟,个人荣辱,他人沉浮,皆有深刻领悟,达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之得也。并非当今仅识几字,练得像之又像,而匠气横生,却毫无人气精气神气之作。故多少字固然可以作电脑字用,却不能流传于世,仅能工巧匠者矣。而丁先生的书法,其筋其骨,其势其形,其思其想,其爱其恨,通过一笔一画,一张一弛,一点一滴,一满一虚,一实一白,展现无遗。所以真正的书法大家,必定是诗书饱读、学富五车、人情练达、悟透人生者矣!
丁谦幼即学书,后投身行伍,于千军万马之中,超然而出,既与其博览群书、包罗万象相关,亦与其人奇正之格、正道沧桑相连,还与其好学多才、善待众生相牵。诗琴书画,无所不包;法理禅道,无所不兼。更有甚于人者,在其书道从实践而入,经年累月,抵达境界,而后登上高山、一览众小之时,却又回眸来路,悟得其道,转而投身理论研究与总结。世之成大事者,纵观任何行路成功,皆是在理论前提下的坚实实践。而丁先生从实践入行,悟出理与论的道理,转而总结书理,这是大家才有的境界。否则只能划入书匠之中,观其形美而不得其神传。仅此一项,其已超越不知多少书家,独据高处,俯视众生。何况,其理论之法,书法之道,经他传之播之,有更多人受益,功莫大焉。吾与丁先生忘年之交,因接触愈久,发现其还有一得,为人所不知者。即无论何种知识渊源,丁先生皆能追求出处,学问渊薮深厚。各种字体之美,布局之新,法古何人,皆能脱口而出。即使区区钤印,亦能有道为之,足见古文、古传、古风之功底,每每耳提面命,叹之久矣。
书法之美,还在于创新。法古循古固然可喜,破古扬古才更欣然。丁谦先生之笔下,既有古法的精到,却又能一睹其破古法之精妙。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临贴而不唯贴,悟贴而不执贴,才是书法常新之境界。学书久者,皆有此叹:每每夜晤古人先贤,各行各业者,皆可创新甚至颠覆,唯书法一门,想破之者难。古今多少大家,欲独成一家,熬更守夜苦练苦揣,终鲜有出其右者。好在汉字稳定,方块之间,亦有大象无形之势奔腾,均有空间可逾可度。丁谦先生或楷或隶,或行或草,连续苦行五十年,始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心手相通,方笔走无疆,心驰万里,终成一体,为世人之称道。何幸如之!久观先生书法,喜而欲占之念生,有独拥美女旁人不得染指之心也。
当然,丁先生为人忠厚,道德为先,处世楷模,既不放浪形骸,又无霸道横行之心,既无傲视众家之念,又无官气横秋之想,故体现于书法之上,难免偶有拘紧之态,内敛之容。虽无执念,然存名求,若能狂放四野,酒后高歌,必定更生万千气象。其居古稀之年,心智体悟,皆处圆熟从容之际;功名利碌,皆若浮云淡定之时,倘能恣意汪洋,必能一叶轻舟畅游大海之豪气干云者也。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