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的杰拉德-小溪会客厅

冯天魁
提起菲茨杰拉德(1896-1940),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而《崩溃》简直颇像盖茨比的现实版,因为这是一本自传性散文随笔,1945年首次出版便激起了人们对其作品的重新评介。当我今天读完《崩溃》,菲茨杰拉德在我心中就是“了不起的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曾经是被‘误读、曲解’的一代文豪,这位在美国极负盛名的小说家,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从全盘否定到谨慎接受,再到充分肯定的曲折过程。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在没有正式出版的中文译本时,这本书甚至被称为“下流的坏书”。译者巫宁坤由于将他从美国带回的英文版借给了学生,背上了“腐蚀新中国青年”的黑锅近30年。他评价这本书:“菲氏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乐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在沉湎其中的同时,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战后’迷惘一代‘对于’美国梦‘感到幻灭的悲哀。”

电影版的盖茨比是由小李子饰演的,尤其刚出场的那个背影帅得一塌糊涂。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詹姆斯·卡兹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步步高升,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他在一个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费。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给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体格健壮、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沉醉于爱情梦幻中的盖茨比艰苦创业,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他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他的府第每晚灯火通明,成群的宾客饮酒纵乐。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久而久之,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人,可是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终于被害,而他深爱的黛茜居然没来送葬。
来重温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些经典: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财富怎样帮助人们拥有和保存青春与神秘,体会到一套套服装怎样使人保持清新靓丽,体会到财富怎样使黛西像白银一样熠熠发光,安然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
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
我总是期盼着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最终也还是错过了。
人们并非生来平等,人的善恶感也生来各异。
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才会变得才华横溢,当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时,我开始跟你一样,像你忘记我那样忘记你,然后忘掉那些痛苦,开始变得平庸可耻。我不愿这样,也不愿意这样,我无法触及你,你就像盖茨比的梦,璀璨无比,却又触不可及。前方的路上诱惑太多,我没有盖茨比那么了不起,我可能走上其他的路,无法一直追逐你的脚步。
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
世间芸芸众生,要么被别人追求,要么追求别人,要么忙忙碌碌,要么劳累不堪。
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至少有一种主要的美德,而这就是我的:我所认识的诚实的恶人并不多,而我自己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可是我一面心里想,我们这排灯火辉煌的窗户高高在这都市之上,从底下暮色苍茫的街道望上来,不知道蕴藏着何等人生的秘密,而我脑海中也见到这么一位过客,偶尔路过此地,抬头望望,不知所以。我自己似乎又在里边又在外边,对这幕人生悲喜剧无穷的演变,又是陶醉又是恶心。
而现实中的杰拉德与盖茨比的相似之处是:他们倾其一生所爱的女人都是爱慕虚荣的人。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名后,他继续勤奋笔耕。然而,天才们往往是短跑冠军,这一方面或许是过早的耗尽了上天赋予的才华,却也因为在对世事并不了解时,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就像菲茨杰拉德自己所说,早年成名让他觉得生命就是一个浪漫的过程,也许40岁后成名,人便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人生。并且,和莫扎特一样,菲茨杰拉德也娶了一位只懂花钱不懂理财的女人。而且,在结婚十年后,泽尔达便得了精神病,整天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菲茨杰拉德曾经给毕肖普和威尔逊的信中,都无不自豪的说过他和泽尔达的爱情是他所见过的所有夫妻中最牢固的,甚至是唯一幸福的。可以想象,泽尔达的精神病,彻底粉碎了他玫瑰色的梦,就像黛西让盖茨比的梦破灭一样。菲茨杰拉德甚至写下“我要努力去爱我的亲人”这样的话。当爱不是自发而需刻意为之,它所能给人带来的快乐就无几了。婚后妻子泽尔达讲究排场,挥霍无度,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菲茨杰拉德为了深爱的泽尔达,违心地和她一起去酗酒,他知道这样不好,知道这样非常有害,但他愿意受着。
早在巴黎的时候,他的老朋友海明威就提醒过他,泽达尔会毁了他。可是,他没办法,因为他爱她,爱得那么不可理喻。因为长期挥霍他们经济上甚至变得入不敷出,菲茨杰拉德曾一度去好莱坞靠写剧本维持生计,泽达尔一度染上肺病,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1940年,并发心脏病,年仅44岁。在《崩溃》里杰拉德这样写道:
“我注定需要绝对的孤独。”
“人生这烦扰有多种花样,等察觉到自己已经崩溃,就不是单凭一次打击造成的,那是一种缓期执行。”
“人的一生就是崩溃的过程。我必须在‘努力无用’和‘务必奋斗’两种感觉之间保持平衡; 明明相信失败在所难免,却决心非‘成功’不可——不仅如此,还有往昔不散阴魂与未来的高远憧憬之间的矛盾。”
“这世上有千万种爱,但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崩溃》严格来说不是菲茨杰拉德一人完成的,里面还有一些与朋友的往来信件,正是通过这些书信,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菲茨杰拉德。最为特殊的是他写给女儿的那些信,在信里,菲茨杰拉德保持着足够的耐心,理性,不把崩溃的状态呈现给女儿,他努力克制地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以及自己的反思。我相信这些信件会让很多和我一样的读者羡慕不已:
“你觉得快乐,我很高兴——但我对快乐历来没什么信仰。我也从不信任悲伤。生活中,我只相信对美德的犒赏(按照你的天赋颁发),以及对不履行任务的惩罚。惩罚是双倍的。”
“今日的许多写作既受损于态度的缺乏,也受损于完全缺乏素材,除了纯粹的社交活动中积攒起来的那些。通常而言,世界不在海滩 上,也不在乡村俱乐部里。”
“没有人想成为作家就可以成为作家。如果你有要说的东西,任何你觉得前人没有说过的东西,你必须绝望地感受到它,以至于你能找到前人从未找到的方式去诉说它,直到你要说的内容作你诉说它的方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一切伟大的职业生涯背后都有一种感觉,即生命本质上是一场欺骗。它的境况是失败的境况,而拯救之物不是‘快乐和快感’,而是从挣扎中取得的满足感。从挣扎中获取勇气和快乐,然后继续活着。”
“我信为一条好的法则是某件事没做完先不要说出来。如果要说,你总会失去某些东西,它再也不会如此深刻地属于你了。”
菲茨杰拉德(1869-1940)的一生让我想起泰戈尔(1861-1941),不仅因为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也因为他们都是诗人。这首《生如夏花》多像是诗人写给诗人的挽歌。
《生如夏花》——泰戈尔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题记1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2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我相信自己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玄之又玄
3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如同一阵凄微的风穿过我失血的静脉驻守岁月的信念4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5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菲茨杰拉德也许是和《浮士德》里的魔鬼孟菲斯特做交易的人,他得到了旷世的才华,却献出了自己的健康。生如夏花般绚烂却短暂,那也好过平庸的活到100岁吧!然而,这一切都不是能够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