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的建德|你一定不知道!灵栖洞这三个洞竟是这样来的......-建德发布

冯天魁

灵栖村原名寺磡头村,2005年行政村调整时,把毛家、商家和下官山几个村都并了进来,并以灵栖为新的村名。灵栖二字即“仙灵栖止”之意,境内有灵栖洞景区,村名也因之而来。灵栖洞由灵泉、 清风、霭云三洞和灵栖石林组成。
清风洞

铁帽山一带的山体都是石灰岩,山间多溶洞。其中南坡半山腰上的一个岩洞,一年四季都有风往外吹,从洞里吹出来的风保持恒温,冬天温暖,夏天凉爽。

洞口是一片毛家自然村人的山地,毛家人在地里劳作之余,都喜欢坐在洞口吹风,上山砍柴的大人小孩也都喜欢在洞口吹够了风才开始砍柴。因此,这个洞也被称之为风洞。开发成旅游景点后,命名为清风洞,取“清风徐来”之意。

一到秋天,毛家人还喜欢把收获的番薯就地挖窖储藏起来,要吃时,上山拎一篮回来。可能是这里的地温相对较高,很适宜储藏番薯的缘故,毛家人的番薯一般都能吃到第二年的春天。
霭云洞

从南坡绕向东坡,山势变得陡峭起来,坡下就是下官山。在这陡峭的山坡上,也有一个奇特的溶洞,每到下雨之前或冬天的早晨,就有缕缕云气从洞中逸出,袅袅上升,这样的景观,极易让人联想起《西游记》中的场景。对此,《寿昌县志》上也有记载:“将雨则云气霭然。”当地人把这个洞叫做气洞,开发成旅游景点后,被命名为霭云洞。
风洞地界属毛家,而气洞地界属寺磡头。每年正月初一,这两个村的人(以年轻后生为多),都喜欢到洞中去玩。毛家人去风洞,寺磡头人去气洞。他们先在洞口放一通鞭炮,然后举着火把入洞,据说这样做能保一年的平安。
灵泉洞

铁帽山脚下,有一股清泉自一小洞中流出,不管天有多旱,此泉都不会干涸,且泉水甘甜。两洞开发后,泉边建起了一些旅游设施。在建这些旅游设施时,无意间在泉眼边又发现了一个溶洞,这是在迁一座和尚的坟时发现的。此洞被大量淤泥所堵,只露一个小小的洞眼在外,若不留意,根本不会在意它是一个洞口。

经过清理,又一个溶洞的洞口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且这个洞和原来发现的两个洞不一样,好像早就有人进来过。稍往里,洞壁上居然还有字:“……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这分明是唐朝诗人李频的诗句。

《寿昌县志》上有李频随寿昌县令同游灵栖古洞的记载,县令对李频大加赞赏。:唐大中初年,县令穆君游此,爱其幽胜,微吟:“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二联,思疑迟涩。时李频从行,即续云:“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
再往深处走,又有如下字迹:
丁亥宝庆三年七月初六,本县知县赵承直,讳录夫,亲入此洞取水,为民祷雨……
已亥年秋七,吾源亢(抗)旱者半月,崖乾溪涸,五谷就槁。进士郑文杓率郑、周两族,中元日相与乞灵(雨)于是洞……时元大德三年也。
宝庆是南宋理宗的年号,丁亥宝庆三年应为1227年。元大德三年应为1299年。这两处文字所记皆为祷雨,时间一为南宋,一为元朝,再后就没有了。可以推断,自元朝之后,就再也无人进过此洞了,那么洞口的淤泥很可能就是元明之际的一场山洪所致。
经重新整理,并挖通泉眼,让泉水从洞口流出,这样一来,此洞就成了第三个对外开放的溶洞,并取名灵泉洞。
资料来源/《行走寿昌江》
编辑/张小欣
-----<猜你喜欢>--------
>>>明年起全国所有车都要安装它,否则被罚500元!
>>>杭州唯一获奖的村子!央视用26分钟专门给它宣传
>>>建德这两个村有大动作!一年后将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