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的齐西人:齐氏家庙按照原貌修复-昌邑生活圈
冯天魁 昌邑生活圈昌邑第一媒体账号:changyishq
导语
明永乐十八年,四川成都府金堂县的部分齐氏居民迁居昌邑市龙池镇,繁衍生息。后因人口增多,分居齐西、龙东、龙街等村。清同治六年,齐西村挖壕筑圩,村庄形成四面环水的格局。齐西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走出了许多知名人士。齐西人外出经商,在东北经营号称有“七十二家商铺”的广顺号;齐西人崇文重教,“一门四进士”的美誉至今仍被传颂;齐西人的后代齐宗华更是翻译界的传奇,她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齐西村历经200年风雨的古民居,见证了齐氏家族的发展和鼎盛时期,至今依然安静、倔强地挺立,一如齐西人永不退缩、勇于创新的性格。
▲村中房屋的墙上标示着齐氏族人的分布情况
齐氏家庙位于齐西村临村龙东村南部,这里过去曾是齐氏供奉祖先的地方。齐氏家庙建于清朝中期,建国初期曾用做学堂和乡政府办公驻地。如今,齐氏家庙已残破不堪。近日,龙池镇遵循“尊重历史、尊重原貌、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对齐氏家庙进行原址复建,再现家庙原有的风貌。
家庙残破不堪,计划原址复建
在昌邑龙池镇龙东村齐氏家庙所在地,记者看到已经残破不堪的齐氏家庙,家庙屋顶和西墙已不见踪影,只有数根屋梁歪斜在那里。残存的墙面上出现大量裂缝,摇摇欲坠,房内是零乱的杂草和废弃的砖块。
据齐西村党支部书记齐相升介绍,齐氏家庙建于清朝中期,建国初期曾用做学堂和乡政府办公驻地。1889年,齐氏后人齐唯堂(原名振参)主持修缮齐家祠堂。齐氏家庙是祭拜祖先的场所,是一个家族祖居地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家族文化延续和家族成员凝聚团结的象征,在家族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
“这座家庙里供奉的是齐西村、龙东村、龙街村、二甲村齐氏家族的始祖齐敬益。”齐相升说,每逢春节,齐氏的后人们都拿供品前来供奉,小商小贩也来凑热闹,场景好不壮观,就像赶大集一样。每逢大年初一早晨,齐西、龙东、二甲、龙街各村支族的男丁集结,来家庙敬拜祖先并相互拜年,各支以人丁兴旺为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庙里的塑像、桌椅连遭红卫兵毁坏,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就很少有人来这里了。后来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齐相升说。
齐相升说,今年遵循“尊重历史、尊重原貌、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村里依照原有的样式、结构和规模,对齐氏家庙进行原址复建,再现家庙原有的风貌。
▲齐氏家庙的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家庙气势雄伟,为标志性建筑
齐氏家庙以前是龙池村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齐氏家庙坐北朝南,原有院落平面布局为祠堂、东西厢房和大门。家庙门楼高挑,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过道北端有蓝色屏风门,结构独特巧妙。大门对联有本支十二代传人清末禀生齐唯堂手书“家声由旧留潍北,庙貌维新壮汝南”,精雕于黑漆大门上,字体雄浑遒劲,对仗工整,黑门红字十分壮观。秦汉之际,齐姓在北方的分布之地更多,并在高阳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后经繁衍,逐渐形成了齐姓高阳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所谓“壮汝南”,一是点明昌邑齐氏郡望是“汝南”,也就是说是汝南齐氏的分支,二是说昌邑齐氏人才辈出,光宗耀祖,壮大了汝南齐氏的声威。家庙院内柏翠参天,环境优雅肃穆。沿甬路向北便是正堂,前檐出厦,殿内雕梁画栋,甚是庄严。
在齐氏家庙大门外立有旗杆,旗杆石又叫功名石。只有家族内出了举人或进士,族人才会在家庙大门前立一对桅杆,桅杆上装“魁星斗”,起到向外人彰显,对族人鼓励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据齐氏始祖坟前石碑志所记:有旗杆两垛是十一世孙培元丁丑科会试以后祭墓树者。周围有松树十株是十一世孙增修栽者。有旗杆两垛乃壬辰科进士山东即用知县十四世孙绅甲所竖。又旗杆两垛乃戊戌科钦点花翎侍卫十三世孙恩铭所竖。
南北两座牌坊,气派高大壮观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在齐西村,原来也有南北两座牌坊。
南牌坊是为齐振鹏的妻子所立。据齐氏族谱记载:振鹏增善子字云程议序六品衔诰授奉政大夫娶魏氏旌节孝诰奉安人奉旨建坊。齐氏族人修建围墙,并在围墙上安装了大炮,试炮的过程中,齐振鹏不幸遇难。其妻守节至终。为表彰其精神,奉旨建坊于光绪十四年。
南牌坊坐落在齐氏家庙南凤凰桥畔,呈东西走向,高约6米,宽约2.5米,长7米多。地基用东京埠(昌邑县城东南面)的红土拌上石灰夯实而成,坚固无比,厚度近一米。它分底座、立柱、坊顶三部,气势宏伟,建筑大而精细。底座为平铺的巨石,八块巨石,两块一镙,南北走向东西排开。每块巨石宽80厘米,长250厘米,厚60厘米。
当年的南牌坊一侧石板上方有三块立放的石板,两边各刻四位神像。北面刻八仙过海图,上边一格镌刻着“恩崇帝锡”(北面)四个大字,背面刻着双龙戏珠图,坊顶的最上面一层由四块石板排成一行,石坊顶刻着瓦脊、瓦垄,脊上刻着吉祥兽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动物头像。
当初建造这座南牌坊用的石料是从外地运来的,估计工匠来自京城,图纸也可能出自皇家之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大的工程当地人前所未闻。传说打好基后,每安放一层石料,要先用土将它培平,然后再上上一层,直至全部装好。此时整个牌坊就像个小山。最后将土挖去,用笤帚扫净,光笤帚就用了三四百把(包括凿石),整个工程耗时一年多。
南牌坊修好以后,齐氏名声大振,它与围子一起成为齐西村的标志性建筑。正所谓“奉旨建坊矗村南,巧琢天工令人赞,历经三朝留美名,傲气凛然壮汝南”。现在这座标志着齐西村辉煌历史的牌坊早已经被拆掉了。
齐西村委南门外也有一座牌坊(北牌坊),是齐恩铭为其母所建。齐恩铭年幼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齐恩铭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京都应试中进士。此牌坊为奉旨修建,据齐氏族谱记载:其父安邦增训子字殿卿附贡生,封三品通议大夫,妻封淑人,范淑人奉旨建坊以旌节孝。
来源: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