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阿拉善这位牧民领着骆驼,耗时一年半穿越“丝绸之路”-阿拉善宏桥正能量
冯天魁
阿拉善有这样一位牧民,他和一百余名队友,带领136峰骆驼,耗时一年半时间,行走一万五千余公里,穿山越草,踏雪过水,走了一次特殊的征途“丝绸之路”。
他和骆驼的“深情”
“我的母亲给了我生命,骆驼给了我延续生命的力量。”阿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牧民斯琴巴图双眼满含温情地望着眼前的骆驼说道。骆驼对于28岁的斯琴巴图来说,不仅仅是坐骑那么简单,更多的是陪伴他的朋友和伙伴。自小在沙漠中长大的他,对骆驼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愫。
“骆驼有着人类的感情,每每看它们的眼睛,我都能从中看到我的影子,我知道它们心里有我,需要我,而我也离不开它们。”斯琴巴图双手相扣沉思起来。
斯琴巴图在年少时,穿上军装离开了家乡,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回过家,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骆驼。几年后,斯琴巴图褪去军装,归心似箭。当他再一次回到这片熟悉的沙漠时,他开始专心饲养家中的骆驼。他说:“我对骆驼相当熟悉,它们的习性、特征和生活习惯我都了如指掌,我就是想让它们在我的身边健康成长。”
驯养骆驼,他有一手
2014年,一位曾经的战友找到斯琴巴图,告知他有一个带着驼队重走丝绸之路的机会,斯琴巴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将家中的骆驼托付给哥哥,跟随战友来到陕西西安一家经营茶叶的机构。在圈养基地,眼前的一幕让斯琴巴图的心不由地一震。他看到百余峰骆驼被分片圈养起来,相互抢食玉米棒子。
“一看就知道,这些骆驼没吃饱,更没有人驯化它们,当时看了我非常心疼。于是,我就找到负责人,要求他们为骆驼改善伙食和环境。”斯琴巴图回忆道。斯琴巴图亲自上手为骆驼打鼻棍,大量的草料被拉进圈养基地,新建设的饲养设施为骆驼提供了富足的饮用水……有了斯琴巴图的“专业”指导,圈养基地的工作人员逐渐掌握了养驼技术,经过大家半个月的细心照料,骆驼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他和队友踏上“丝绸之路”
2014年9月19日,斯琴巴图和另外一百余名队友身着古装、领着136峰骆驼及8架木轮马车,载着各类茶品组成的仿古商队从陕西省泾阳县出发。驼队一路走山地草地、踏雪过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三伏天热得汗滴如水,三九天冷得瑟瑟发抖。
“最让我心疼的是,骆驼的脚掌柔软,长时间走在柏油路上都磨出了茧、磨出了血。脚掌流血的骆驼走在雪地上一踩一个血脚印,我的心都揪起来了。”斯琴巴图回忆着说道。为了帮助脚掌流血的骆驼,斯琴巴图和同行的人将毛毡和皮子做成“保护套”包裹在骆驼的脚掌上。
在这次特殊的征途中,斯琴巴图一行耗时一年半时间,行走一万五千余公里,途经中哈两国5个省区21个城市,包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州,沿古丝绸之路行进,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陕西村”,结束了丝绸之路旅行。
“只有亲自走过一次丝绸之路后,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阿拉善是中国骆驼之乡,我们这里的牧民世代都与骆驼相依相伴。我听父辈们讲,在许许多多丝绸之路的驼道上,都留下过我们阿拉善双峰驼的脚印。作为骆驼的主人和朋友,我们再一次坚持走完了这条驼商古道,对于我一生来说,都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斯琴巴图感概道。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