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二战日本极力寻找一种“石头”,挖到后果不堪设想,抗战更加艰难-古董鉴定交流交易

冯天魁民间藏家俱乐部民间藏家才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主力!
众所周知,原子弹是威胁巨大的核武器,而在二战期间,美国曾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也成为唯一一个尝过原子弹滋味的国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原子弹“受害国”也曾研究过原子弹,甚至比德美等国更早。
在我们的印象中,二战中的日本科技方面落后于欧美各国。其实不然,应战争的需要,日本的物理学和勘测学起步很早,发展也很快。
一方面,日本频频用自己的勘测技术在占领国寻找石油。另一方面,日本物理学家也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核裂变与军事武器之间的联系。2年后,日本学者正式提出可以用“铀”来制造威力强大的炸弹,这一切都赶在了美国人之前。但想法是有了,计划却一直都没有,直到1943年,日本才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制造计划——“二号研究”。
此时二战已经进入末期,日本陷入亚洲战场泥潭,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没了优势。日本的败势已现,加上美国的资源封锁,日本的计划进行地举步维艰。
最让日本物理学家头疼的无疑是“铀”实在是太难找了,准确的说是铀235。而铀235在自然条件下又是极难存在的,所以日本物理学家找的是能提纯出铀235的含铀238的矿石,也就是下面这种“石头”。
这种“石头”也确实难找,最开始日本想在自家找,但本土资源匮乏,这个计划很快就放弃了,后来,日本又花费大量时间和派出了大量物理学家在占领国寻找铀矿,结果是无功而返。
有人可能会说,德国不是日本的盟友吗,为何不找德国帮一把。事实上,德国也想助日本一臂之力,只不过当时已经是二战后期了,德国自身难保,海权完全丧失,德国尝试性送的铀矿石也被盟军查获,日本心都凉了。
其实在心凉之前日本也曾兴奋过一把,1944年日本本土福岛县疑似发现有储量不少的铀矿。日本全国一片沸腾,不仅将人才和机械都调运福岛,甚至动员平民百姓参与到挖“石头”的热潮中。但雷声大雨点小,这些矿石虽是铀矿,但含量太少,根本不足以进行研究,日本再一次无功而返。
日本军民在福岛挖铀矿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日本的核计划破产,还被美国抢先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人才发现人家美国用的核原料根本就不是铀235,而是钚239,原来钚239也能用来制造原子弹,不知道那些拼命寻找铀矿的日本物理学家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不过这对于二战中的反法西斯阵营却是有利的,要是日本找到了大量的“石头”,抢先制造出了原子弹,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们中国的抗战也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