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二百年来,他的名字始终灿若星辰;再过千年,看他就像现在看孔子-云南金德经济信息咨询

冯天魁“
CFIC导读:
他的粉丝无问东西、穿越岁月、数以亿计,比如列宁,比如斯大林。他的思想光耀大地,温暖天下人心。他出身资产阶级,却成为世界公民。资产阶级对他又恨又怕,无产阶级奉他为革命导师。鼎盛时期,以他的主义为旗帜的国家多达15个、人口10数亿,雄踞世界两级之一。我们每一个人对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耳熟能详。但今天,对他的事迹却一知半解、语焉不详。2018年5月5日,是他200周年诞辰。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的巍巍东方巨轮上,中央七常委整齐出席,为他庆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纪念他、缅怀他、感恩他,是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岁月静好。200年前,是他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开天辟地。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1999年,英国BBC发起一场名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全球投票,爱因斯坦排名第二,第一名是他。
20世纪,东方巨人毛泽东评价:“几千年以后看他,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他的粉丝无问东西、穿越岁月、数以亿计,比如列宁,比如斯大林。他的思想光耀大地,温暖天下人心。
他出身资产阶级,却成为世界公民。资产阶级对他又恨又怕,无产阶级奉他为革命导师。
鼎盛时期,以他的主义为旗帜的国家多达15个、人口10数亿,雄踞世界两级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对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耳熟能详。但今天,对他的事迹却一知半解、语焉不详。真的,在很多人那,还不如对一个明星的了解。
2018年5月5日,是他200周年诞辰。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的巍巍东方巨轮上,中央七常委整齐出席,为他庆生。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我们纪念他、缅怀他、感恩他,是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岁月静好。200年前,是他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开天辟地。
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200年前,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边境小城特里尔。这一天的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使命和不朽功勋。
幼时的他,家境优渥,祖父、父亲都是大律师,母亲是犹太贵族之女。这使得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是个典型学霸,先后攻读法学、哲学,23岁便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按照父母的预设,他的人生将一直开挂,当律师、当教授、当商人,哪一样似乎都比当“革命家”要来得滋润。
然而,他的学识、他的良心正告自己,他有着更加神圣的使命

1842年,大学甫一毕业,他就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谴责当局偏袒资产所有者,剥夺贫民正当权益。
事情是这样的,当地有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数百年来,农民一直可以进山拾捡枯枝、生火取暖。
然而,当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后,便将森林据为己有。当局还出台所谓《物权保护法》、《林木盗窃法案》,声称:
“农民一切砍伐林木、拾捡枯枝的行为,都是侵害林木所有者的利益,都是盗窃行为”。
农民则十分郁闷无辜,凭什么数百年的惯例,突然就变成“盗窃”了呢?
当局祭出物权保护法大旗,振振有词,貌似公平公正。
这时,马克思站出来了。他为农民和贫民辩护,一针见血指出:
“林木占有者表面上是在立法保护个人的物权,但把森林变成个人私有财产本身就是违法的”;
“农民进山拾捡柴火是对自然资源的合法占有,相反,资本家、地主这些林木所有者为此立法才是不可饶恕的。”
一时间,颠覆当地“三观”,给予那些虚伪自私的资本家雷霆一击。

彼时,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
新兴资产阶级正为自己开创的伟大时代而沾沾自喜。他们从来没想到,自己一直标榜推崇的时代,竟潜藏着先天的缺陷和不足。
从此,马克思怀抱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心,以舌为剑、以笔为枪,对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腐朽堕落、剥削压迫、自私自利、冷血无情,进行透彻尖锐的批判和鞭挞。
他穷四十年之功,完成毕生心血巨作——《资本论》。
他毫不客气:“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工人没日没夜工作,资本家支付工资,表面看是“等价交换”。
但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多的这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对“剩余价值”的攫取,不断积累资本,最后“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家压迫剥削人民的武器。
他直言不讳: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他无情揭露: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今天看来,即便人类已发展200年,他的话语依然振聋发聩,他的思想依然光芒闪耀。
他拥有崇高革命理想,并为之百折不挠奋斗终生
他不是个坐而论道的学者,而是一个勇于付诸实践的革命家。
17岁时,他的高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阐明志向:“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1843年,25岁的他,担任《莱茵报》主编,文思泉涌,投笔为枪,猛烈批评当局的各种丑恶。最终,《莱茵报》被查封。
1845年,他又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向德国普鲁士专制主义发起笔攻,言辞尖锐,文笔犀利,又遭查封。
1846年,他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两人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即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了同盟纲领、彪炳千秋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他又创办《新莱茵报》,不久遭遇逮捕,并接到驱逐令。
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篇仅14914个字的鸿著,铿锵有力向全世界宣告:“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开篇第一句,便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美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最后一句,更是惊世骇俗,向资产阶级发起了不屈的宣战:“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和纲领,革命的火种星火燎原、遍布世界、高潮迭起。
而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
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他,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冲锋在最前沿。恩格斯说: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为了革命,他一生屡遭驱逐,被自己的祖国德国驱逐,被比利时驱逐,被法国用流氓手段逼走,在英国被监视居住。
他流亡失所,最终愤然退出国籍,成为“世界公民”——他一生都为世界公民奔走呼号。
用现在话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他本可过富足美满的人生,为了革命却遍尝人世苦楚
不怕少年穷,只怕老来苦。
25岁之前的他,生活富足滋润。25岁之后的他,为了革命理想,断然放弃了那些庸俗赚钱营生,还将家产、积蓄全部投作革命经费。
在不停被查封、解职、驱逐中,他的后半生辗转周折,颠沛流离,没有固定工作,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居无定所,半世贫困悲苦。
1849年,他搬到了伦敦,在这里,他身无分文,变卖仅有的一点家产,靠着挚友恩格斯的接济,一家6口挤在一间小屋里,与妻子患难与共、艰难度日。
在这里,他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览室为伴,心无旁骛、不知疲倦,潜心写作《资本论》,每天工作到凌晨2、3点。
他说:“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倦了,站起来跳两下。
风雨不改,初心如一,博物馆里的事业矢志不渝、从未间断——此后30年,他的大部分光阴均在此阅读、思考和写作。

这期间,因为房租,一家人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外。
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的租所,因为拖欠一周6磅的房租,房东太太喊来警察,没收家里的一切东西抵租。
这期间,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债务缠身,衣食无着,身体备受疾病和焦虑情绪的摧残。
身体每况愈下,通宵达旦的写作使得劳损加剧,时常剧痛,有时写几个小时就得躺几天。
他的四个孩子,因为营养和医药的缺乏,三个接连夭折。
1852年,他给恩格斯写信:
“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
甚至,心爱的女儿去世了,不得不借钱才能买到一副小棺材。
1885年,最心爱的大儿子病死怀中,他悲痛地给恩格斯写信:
“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

然而,即便生活虐我千万遍,我待理想依然如初恋。他的信念、意志始终坚不可摧、无可动摇。
“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
在书房,堆起来的写作素材高达2米,光研究俄国农业的手写资料摞起来就达2平方米,阅读了1000余本著作,撰写的笔记20多本。
书房的座椅下留下了他的脚印,窗口因为他思考时来回踱步,踩出一条深痕。
呕心沥血四十载,终成惊世巨作。人类解放的思想火种,从此星火燎原。
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他燃烧自己成为火烛,照亮人类解放前路
今天,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他的科学理论。资本主义数次大的经济危机,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他在文中警告当时的中国: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角斗中被打垮”。
同时,他又预测,“中国社会主义将出现”,他还给新的中国取了名,叫:“中华共和国。”
160年过去,现在看他的这些话,目光入炬,思想深邃,无一不成为现实。
1883年3月14日,一代伟人在自己的工作椅上与世长辞,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役年65岁。
当地报纸登了一则寥寥数十字的讣告,前往葬礼的,也是寥寥数十人。
他葬于英国海格特公墓,墓碑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警示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的同志,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他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恩格斯在他的墓前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当历史的曙光穿越两百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否认同他的观点,他一直是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而且,这个第一从未易主。
他自带无限哲思光芒。还是小学生的他,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便在日记本写道: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妈妈在做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吸了一口抽象的空气”。
恩格斯曾说: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今天,我们怀念他,震撼于其思想伟力,依然为这种空白而扼腕。
哲人已逝,思想长存!
本文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图片及素材源自互联网
作者:景桥
延伸
阅读一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
5月5日,在德国特里尔,人们在参观马克思雕像。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随着红绸缓缓滑落,一座青铜材质雕像耸立在世人面前:高阔的前额,浓密的胡须,目光凝视远方,脚步坚定沉稳。这位睿智的思想家,名字叫马克思!
5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揭幕仪式在他的故乡——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隆重举行。
“中国向马克思的故乡赠送雕像,反映了中德人民的友谊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表示,马克思的思想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莱法州)州长德赖尔说,雕像为中德友谊与合作架起了新桥梁,莱法州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也得到深化。雕像的落成给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创造了机会。今天,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生平、著作,也可以借此思考如何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说,雕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特里尔,特别是对马克思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纪念。希望中德加强友好往来,共创更加灿烂的文明。
郭卫民、德赖尔、史明德和雕像作者吴为山、特里尔市市长莱布等共同为雕像揭幕。
竖立在特里尔市中心西蒙教堂广场上的雕像,与世界文化遗产尼格拉城门及马克思故居,一同组成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的风景。雕像重约2.3吨,高4.6米,连同基座,总高5.5米。
“这个数字与马克思5月5日生日契合。”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说,雕像展现了行进中的马克思,他手中的书和脚下的路充分说明人类依靠智慧和力量将不断前进。
来自美国、祖居特里尔的电影制片人曼德尔鲍姆说,他为家乡有这样的伟人而自豪,雕像让家乡增添了更多马克思的印迹。
“雕像看上去很精致,令人印象深刻。”瑞典游客佩尔说,马克思从宏观到微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和科学的研究,影响深远。
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馆长诺伊说,人们应该像马克思在他的时代那样深入思考,从而让人类社会更加公平、正义。雕像落成后,期待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游客前来特里尔。
中德双方政界、学界、艺术界代表以及当地市民、游客千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近百名各国记者现场报道了这一活动。
记者:翟伟、王子辰、沈忠浩、任珂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二
永远的伟人 不朽的精神——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特里尔揭幕侧记
5月5日,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雕像作者、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在揭幕仪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当地时间5日中午,嘹亮的《国际歌》声在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响起。
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很多市民用歌声、掌声和欢呼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并期待着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揭幕。
随着红绸缓缓滑落,一座青铜材质雕像“站”到了父老乡亲面前:高阔的前额,浓密的胡须,目光凝视远方,脚步坚定沉稳。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他在这里生活到17岁。
流淌的摩泽尔河拥抱着静谧的古城,街道上的石子小路依然如故。马克思“凝望”着故乡特里尔,17载岁月缓缓流过……
自信从容,目光炯炯,这位伟人手拿书本,迈步向前。他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将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致辞时,现场嘉宾和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人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
郭卫民表示,马克思的思想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令我们很自豪,所以这尊雕像对特里尔很重要,”特里尔市市长莱布说。为此,特里尔市曾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与雕像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反复商讨设计方案。
吴为山说,他选择了马克思48岁至49岁的形象作为雕像呈现的样貌,那时这位伟人正在撰写《资本论》。雕像展现了行进中的马克思,他手中的书和脚下的路充分说明人类依靠智慧和力量将不断前进。
揭幕仪式一结束,许多市民和游客就纷纷涌到雕像旁欣赏并合影留念。
特里尔退休教师米夏埃尔·蒂勒留着和马克思一样的络腮胡。他说,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在今天同样散发着真理的光芒。
马克思,不仅属于特里尔,更属于全世界。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馆长诺伊说,人们应该像马克思在他的时代那样深入思考,从而让人类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翟伟、王子辰、任珂、沈忠浩
延伸
阅读三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为什么我们还在纪念他?

你有没有在加班时调侃过自己“正在被资本家剥削”,如果有,那你知道这句话是由谁传播开来的吗?
此外,你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政治选举权、八小时工作制、劳工立法等权利,是谁用理论去推动的吗?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的德国,昨天,刚好是他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

由于每个人所站的阶级和立场不同,大家对马克思的认知也不同。
他在世时,被无产主义国家视为友人,也被资产阶级国家视为劲敌;
他逝世后,被BBC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也被部分理论家抨击其思想已经落后;
他还从“两极相联”规律切入,预言中国可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就我国而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都必不可少,我国多个国家领导人也曾在公开场合引用马克思的言论。
200年的风云变幻,200年的世事变迁,但马克思主义影响依旧。
有人这样总结: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马克思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本期推荐阅读《资本论》,这本影响力深远的著作由卡尔·马克思所著,小巴想带大家尽可能全面和客观地了解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八章:工作日(节选)
读者会记得,不管生产方式本身由于劳动隶属于资本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目的。读者还会记得,从我们到目前为止所阐明的观点来看,只有独立的、在法律上是成年的工人,作为商品出卖者与资本家缔结契约。
因此,如果说在我们的历史概述中,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是现代工业,另一方面是身体上和法律上未成年的人的劳动,那么我们只是把前者看作榨取劳动的特殊领域,把后者看作这种榨取的最鲜明的例子。

但是,即使暂不涉及以后的阐述,仅仅根据历史事实的联系,也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在最早依靠水力、蒸汽和机器而发生革命的工业部门中,即在现代生产方式的最初产物——棉、毛、麻、丝等纺织业中,资本无限度地、放肆地延长工作日的欲望首先得到了满足。
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者的社会关系的相应的改变,先是造成了无限度的压榨,后来反而引起了社会的监督,由法律来限制、规定和划一工作日及休息时间。因此,这种监督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只是作为例外情况由法律规定的。
但是,当这种监督刚刚征服了新生产方式的已有领域时,却发现,不仅许多别的生产部门采用了真正的工厂制度,而且那些采用或多或少陈旧的生产方式的手工工场(如陶器作坊、玻璃作坊等)以及老式的手工业(如面包房),甚至那些分散的所谓家庭劳动(如制钉业等),也都像工厂一样早已处于资本主义剥削之下了。
因此,立法不得不逐渐去掉它的例外性,或者在像英国这样在立法上仿效罗马决疑法的地方,把有人在里面劳动的任何房屋都任意称为工厂。

??第二,某些生产部门中规定工作日的历史以及另一些生产部门中还在继续争取这种规定的斗争,清楚地证明:孤立的工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定成熟阶段上,是无抵抗地屈服的。团结才有力量。
因此,正常工作日的确立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长期的多少隐蔽的内战的产物。斗争是在现代工业范围内开始的,所以它最先发生在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英国。英国的工厂工人不仅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战士,而且是整个现代工人阶级的先进战士,最先向资本的理论挑战的也正是他们的理论家。
今天向资本的理论挑战的理论家在哪里?所以,工厂哲学家尤尔咒骂说,英国工人阶级洗不掉的耻辱就是,他们面对勇敢地为“劳动的完全自由”而奋斗的资本,竟把“工厂法的奴隶制”写在自己旗帜上。今天的中国工人阶级又应当如何面对勇敢地为“民主、自由”还有“繁荣”而奋斗的现代庸俗经济学及庸俗法学呢?
法国在英国后面慢慢地跟了上来。在那里,十二小时工作日法律曾不得不由二月革命来催生,但是这个法律同它的英国原版比起来更加不完备。虽然如此,法国的革命方法还是显示了它的独特的优点。它一下子就给所有的作坊和工厂毫无区别地规定了同样的工作日界限,而英国立法却时而在这一点上,时而在那一点上被迫向环境的压力屈服,并且极容易制造出一起又一起的诉讼纠纷。另一方面,法国法律作为原则宣布的东西,在英国则只是以儿童、少年和妇女的名义争取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直到最近才作为普遍的权利提了出来。革命的确比较优势。

在北美合众国,只要奴隶制使共和国的一部分还处于残废状态,任何独立的工人运动都是瘫痪的。在黑人的劳动打上屈辱烙印的地方,白人的劳动也不能得到解放。但是,从奴隶制的死亡中,立刻萌发出一个重新变得年青的生命。南北战争的第一个果实,就是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运动,这个运动以特别快车的速度,从大西洋跨到太平洋,从新英格兰跨到加利福尼亚。在巴尔的摩召开的全国工人代表大会(1866年8月)宣布:
“为了把我国的劳动从资本主义的奴隶制下解放出来,当务之急是颁布一项法律,规定八小时工作日为美利坚联邦各州的正常工作日。我们誓以全力争取这一光荣的结果。”
与此同时(1866年9月初),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根据伦敦总委员会的建议,通过决议:“限制工作日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进一步谋求工人解放的尝试都将遭到失败……我们建议通过立法手续把工作日限制为8小时。”
这样,大西洋两岸从生产关系本身中本能地成长起来的工人运动,就证实了英国工厂视察员罗·约·桑德斯的话:
“如果不先限制工作日,不严格地强制贯彻工作日的法定界限,要想在社会改革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是决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的”。
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人在走出生产过程时同他进入生产过程时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他作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所有者与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为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遇。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

为了“抵御”折磨他们的毒蛇,工人必须把他们的头聚在一起,作为一个阶级来强行争得一项国家法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屏障,使自己不致再通过自愿与资本缔结的契约而把自己和后代卖出去送死和受奴役。
迟早还会有第四共产国际,这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所必需的。
当然这个第四共产国际的组织规程与前三个共产国际的会有所不同。从法律上限制工作日的朴素的大宪章,代替了“不可剥夺的人权”这种冠冕堂皇的条目,这个大宪章“终于明确地规定了,工人出卖的时间何时结束,属于工人自己的时间何时开始”。
多么大的变化啊!
本文来源:吴晓波频道
作者:巴九灵
延伸
阅读四“千年第一思想家”是如何读书的?
【学习小组按】
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学说集西方思想大成,成为难以逾越的一座思想巅峰。
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说:他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
马克思的读书真是可以用“拼命”二字形容。如果没有超级广泛的阅读和深入思考,马克思不可能构建起如此庞大精密的思想体系。
推荐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兵的《马克思是如何读书的》,供借鉴学习。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说:他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论何时,无论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提出来,都能够得到你所期望的最详尽的回答,而且总是包含有概括性的哲学见解。马克思广博与精深的学识来源于他对书籍的热爱和追求。
一、读书要真诚
在今天,许多人把书看成是奢侈品和装饰品。藏书家喜欢以汗牛充栋的藏书炫耀于世,附庸风雅的人喜欢用名贵书籍装点门面。马克思却说: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书对他来说是知识的工具,不是装饰品。他亡命伦敦时,书房里有一千多本书,也算是个不小的藏书家了,但书对于马克思既不是作为炫耀用的,也不是作为装饰用的。拉法格回忆说:马克思的书房可以说是个乱书堆。他很少注意书的形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丽,在他所藏的书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折角,用铅笔划过的横线和记号。可见他对书籍带有一种真诚、敬畏的态度,而不是借用书籍装点门面。
二、读书要博览
马克思读书广泛,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天文学、社会学、数学等都是他所喜欢的。
他年轻时阅读过希罗塞尔所著的十八大卷的世界通史,罗马历史家阿庇安用希腊文写的罗马内战史。他对小说和诗歌也情有独钟,经常阅读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以至于他的著述中经常出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他将研究数学作为心情失落和压抑时精神放松的方法。他的夫人病重时,他曾一度沉浸于数学书籍,并于高等数学中发现了辩证法的一些规律。
他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切方面的。马克思博览群书,但并不是只讲求读书效率和数量,还注意将广博与精深相结合。胡耀邦说:马克思的学问博大精深,其领域之广,造诣之高,为世界历史所罕见。马克思喜欢把读过的书做成剳记或是写成一个概括的提要。一八四三年至一八四七年间,他写了二十四本关于经济学参考书籍的笔记,总页数达到一百四十个印张。一八五0年至一八五一年间,写了十八本笔记。他所做的关于历史学的提要和笔记,一共四大本笔记簿,每本俱在一百二十面至一百四十面之间。

三、读书要有眼界
1835年秋,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的作文中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马克思读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学问家如果不愿降卑自己,就一定要不停地参加大众的事情。科学一定不要成为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那些幸而能从事于科学的人们,首先应把他们的知识贡献给人类,为世界而工作。
正因为马克思对科学抱着这样的态度,他把所有的丰富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贡献给了人类,贡献给了工人阶级解放运动。在革命低潮的时候,他就致力于读书和研究,为工人阶级准备新的斗争武器。他的朋友李卜克内西追叙他时说:当其他的亡命者,一天又一天,一晚又一晚地以计划推翻世界而陶醉于明天就会开始的思想麻醉剂时,我们却坐在大英博物馆中努力教育自己,并为未来的斗争准备武装与弹药。在马克思看来,读书不只为追求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寻求真理,而著作只是为着发表他所找到的真理。
四、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马克思钟情于怀疑万物。他正是本着批判的态度从事研究,才克服了前人的一切弱点,把科学提高到更高的阶段。他本着批判的态度去研究古典哲学、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创造新的无产阶级哲学、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列宁说: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他所写的《神圣家族》是批判包尔兄弟的批判哲学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批判德国的各种哲学思想的,《哲学的贫困》是批判普鲁东的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是批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的。由此可见他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不仅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也欢迎一切正确的批评。他说: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正如列宁所言: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研究过程中,对搜集到的资料也抱有怀疑的态度和力图印证的决心。他从不利用任何未经检查过来源的资料,不采用间接得来的资料,甚至根据直接的资料来源来检查次等的材料。

五、读书要和实践结合
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说:无疑的,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反对空洞的理论和说教。认为读书和学习不是最终的目的,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做好实践工作。他深刻理解革命理论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他同时强调实践的作用。认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总是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一生的真正使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法来帮助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以及这种社会所造成的国家组织,帮助现代无产阶级得到解放。他还是一个理论家。莱茵新闻、巴黎前进报、德意志新闻、新莱茵新闻、纽约论坛报上刊发的作品以及其他成果,显示他是绝无仅有的学问家。
马克思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一个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更不会了解力求推翻这个社会的运动和这个革命运动在文献上的表现。他经常深入实际,向劳动人民学习。裁缝工人列斯纳回忆:马克思向来注意倾听工人对工人运动的意见。他还曾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地的革命团体中工作;参加了一八四八年的德国革命,指导了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与人民革命运动。将理论研究与革命活动有机结合,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本文来源:学习小组
我们金德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为主体,信托、发债、私募、PPP项目等多元化的居间平台公司。专业化的服务是公司的特点。公司旨在帮助政府解决资金困难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运营团队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全新的服务模式、杰出的运营团队,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最方便快捷的融资租赁服务,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联系微信fuanqi66666。
特别声明: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者微信粉丝推荐,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电话:0871-6727880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联系我们微信:fuanqi66666 电话:0871-6727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