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篇——从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到全面深化改革-三溪发布
冯天魁 ↑↑↑ 点击上方“三溪发布”关注我们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制定了“八八战略”这一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改革思想观点和战略决策,擘画了新世纪浙江改革路线图,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历届省委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高举改革大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新一届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强省工作导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自觉争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主线。习近平同志针对浙江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宏观背景,对新世纪浙江深化改革进行了深邃思考,将改革的理念、方法、要求贯穿于实施“八八战略”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改革思想观点,开展了重大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今天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提供了基本架构和发展逻辑,激发了浙江不断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
1.在改革的战略地位上,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摆在“八八战略”首要位置。习近平同志总结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高度肯定了改革对浙江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坚定了矢志不渝推进改革的决心。他把改革纳入了指引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之中。“八八战略”第一条就明确“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他强调,“浙江这方面的优势,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发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2006年1月,他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指出:“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同志这些论断确立了改革在实施“八八战略”中的首要地位,指出了改革在引领浙江发展中的优先作用,反映了改革在习近平同志心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期浙江持续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位。
2.在改革的路径设计上,既重视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又强调“以成熟的经验引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在省级层面谋划设计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主持制定了省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习近平同志还善于从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十分重视基层试点的先行示范作用。200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文中强调,“我们在各项改革中,经常通过试点的方法,取得若干经验后再推广”。他特别指出,“在先行的试点中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纠正失误,注意保护好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在全面推进时则要以成熟的经验引路,避免反复,减少失误,尽可能把改革的风险和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注重处理好改革与规范的关系,强调“要坚持改革与规范相结合”“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及时把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规范起来,在率先规范中再创体制新优势”。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改革路径问题,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注重把改革“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改革与法治保障相统一的改革思维,妥善处理上与下、破与立关系的改革艺术,为新时期浙江科学推进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3.在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强调“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带全局,坚持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2003年5月,他在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强调,“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争创经济加快发展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了习近平同志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改革的核心命题,始终把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2006年1月,他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指出:“市场化这个概念,关键的是‘两只手’,一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一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离不开这‘两只手’,即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2006年3月,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一文中强调:“改革逐步推进到一定的时候,‘两只手’应该是这样的关系:比如,在经济社会协调上,市场这只手更多地调节经济,政府这只手则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经济运行上,市场这只手调节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政府这只手用来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在公平与效率上,市场这只手激活效率,政府这只手则更多地关注公平;在城乡发展上,城市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市场这只手的作用,农村的发展则由政府这只手承担更多的职能。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必须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关于“两只手”的重要论述十分精辟,既把准改革脉搏,遵循改革的内在规律,又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命题,切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体现了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的科学判断与准确把握,深化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为新时期浙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4.在改革的价值立场上,强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依靠群众、造福人民的改革立场。在改革“依靠谁”上,始终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作为改革的基础,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2003年7月,他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04年6月,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办法就在群众中》一文中指出,“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突出了人民的改革主体地位,体现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浙江改革指明了力量所在。在改革“为了谁”上,习近平同志十分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2005年12月,他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坚持强省与富民相结合,千方百计促民富,支持和鼓励群众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宗旨意识、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为浙江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出发点和落脚点。
5.在改革的深入推进上,强调“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要用系统的思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到新世纪初,浙江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同志敏锐洞察时代变化对改革的影响,对拓展改革领域、深化改革层次、全面系统推进改革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在2003年5月召开的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同志科学概括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强调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宏观背景的这些变化,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进一步分析说,“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深化改革的任务更重了,涉及的领域更宽了,触及的层次更深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为此,他对当时浙江改革提出了“四个推进”的要求:一是从微观层面向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宏观层面推进;二是从经济领域向科教文卫等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联动推进;三是从内部自主性改革向建立符合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推进;四是从城乡各自推进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浙江改革向更宽领域拓展、向更深层次推进的时代要求,表明习近平同志对改革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为浙江改革“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提供了答案。
6.在改革的工作导向上,强调“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和“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问题”。习近平同志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文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适用于日常工作实践,而且适用于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正是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他十分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强调“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他亲自推动强县扩权改革,在对义乌等经济发达县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时,还生动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2005年4月,他在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先发地区必然遭遇先发问题,某些方面走在前列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必须具有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正视矛盾和问题,不使‘癣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问题影响发展全局,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这些重要论述,让改革指向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更能产生实际效果,是习近平同志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的体现,也是习近平同志务实工作作风的反映,为浙江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提供了重要指引。
“世界超市”义乌城景。吴伟生 摄
7.在改革的落地见效上,强调要有“‘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改革要落地见效,关键要在实践中创新谋划、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改革的谋划,始终把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研究、思考、确定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的基础。2004年4月,他在富阳市调研时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改革也是一种决策,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经过广泛深入调研、闭门造车的改革方案、改革政策,必将脱离实际、难以落地。习近平同志还十分重视抓改革的落实。2004年2月,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一文中指出,“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实践表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对‘八八战略’作出的总体规划和提出的各项任务,要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2004年8月,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一文中再次强调,“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2006年12月,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抓落实如敲钉子》一文中强调,“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改革就是为了打破旧制度、确立新制度,同样离不开抓落实,否则改革部署、改革方案、改革政策同样也会成为“稻草人”。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调研、重落实”以及“怎么抓落实”等问题,反映了习近平同志一贯的重改革调研、重改革落地的思想,为浙江不断提高改革实效提供了遵循。
8.在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上,强调“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习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开放对改革形成的倒逼促进作用。2003年5月,他在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强调,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坚持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04年3月,他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将“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作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不改革开放,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对改革与开放、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辩证把握,表明了对走改革开放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的坚定执着,为浙江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改革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期浙江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浙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在浙江的实践成效
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改革路子,浙江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深化各领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市化建设、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以及“最多跑一次”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河长制、特色小镇、“四张清单一张网”等一大批做法和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全国相关领域改革作出了示范、提供了经验。改革使浙江经济社会活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显现,在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中的强大制度红利不断释放。
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民营经济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十多年来,浙江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以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大发展。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和凤凰行动、小巨人培育行动,以上市和跨国并购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大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力度,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国企改革方面,大手笔组建海港集团、交投集团、机场集团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5.6%的税收、65.2%的生产总值、76.9%的外贸出口以及80.4%的就业岗位。国有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比重稳定在20%左右。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1万亿元、净资产445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730亿元、利润总额32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2.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浙江陆域资源并不充裕,如何有效缓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是浙江推进改革必须瞄准的重要“靶点”。在2004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在他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浙江加快推进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污染排放数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沿着习近平同志的这一改革部署,十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出“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既提高了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又倒逼推进了产业升级发展。2017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1%,浙江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42吨标煤,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为35.6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图为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大厅。潘良干 姚群 石怡锋 沈鑫 摄
3.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城市这一端,浙江推进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等改革,浙江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51.9%提高到2007年的57.2%。这些年来,浙江不断完善四大都市区建设体制机制,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化改革,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2017年末达到了68%,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农村这一端,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和推动下,浙江部署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实践了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改革试点。十多年来,按照习近平同志“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的理念,浙江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三农”发展的根本动力,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改革的整体推行、相向而行,有力促进了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2017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目前,浙江是全国城乡差距水平最低的省份之一,2017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5:1,远低于全国2.71:1的平均水平。
4.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和推动下,2003年浙江开展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4年全省6053个省、市、县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改革方向,浙江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201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2014年,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明确不再保留这一权力类别。到2016年,省级部门权力事项由12333项减少到4174项;市级平均权力数量3900项;县级平均权力数量4100项。在此基础上,2016年底,浙江创新性地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职能转换和效能提升,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以群众获得感为改革的评价标准,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底,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达到87.9%,群众满意率达到94.7%。
5.深化开放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不久。如何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提高浙江对外开放水平,是作为外贸大省的浙江面临的重要命题。对此,习近平同志以宽广的视野分析问题、推动工作,注重应用改革的办法做好开放工作。其间,他相继提出了从“外贸大省”向“开放大省”跨越,“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等观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改革促进了浙江外贸事业的大发展。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76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5.4倍;当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之前20多年之和。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这一改革方向,十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入推进开放体制改革,特别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浙江坚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377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今年5月,省委又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大会,推出十大新的重大开放举措,全面推进开放强省。同时,习近平同志把推进海洋港口体制改革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力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加快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2006年1月“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2015年9月,省海港委设立,省海港集团成立,宁波舟山港集团揭牌。2017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1亿吨,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60.7万标准箱,居全球第四。
6.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提高改革的整体效果。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习近平同志注重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推进法治浙江、文化大省、平安浙江、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不断深化民主法制、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开辟了浙江改革的全新境界。十多年来,浙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改革的整体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2017年,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58%,连续14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平均得分为78.54,较2011年提升幅度达39.8%。
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改革路线图,推进各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不懈深化改革,是浙江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浙江始终葆有活力、走在前列的关键所在。
三、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改革的探索实践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内在契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既挂帅又出征,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我国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在浙江早发、先发。针对这些问题,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率领省委“一班人”进行先行探索、先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思想、观点、论断,初步探索并回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启示。
1.坚持改革引领,强调改革是活力之源,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关于改革地位和意义的论述内在契合。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去了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东,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凸显了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部署,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第一个部署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改革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八八战略”将深化改革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引领浙江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党的十八大后把全面深化改革优先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地方经验。从“浙江活力之源”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必由之路”“关键一招”,两者虽层面不同,但内涵一致、逻辑相通,前者是后者在省域层面的体现,为后者提供了重要的地方实践启示。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群众立场抓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关于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在契合。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坚定的群众立场推进改革,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纳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三个不能变”原则之中,强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改革立场在根本价值取向上是一以贯之的。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坚持群众立场抓改革,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这些观点和做法,体现了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是习近平同志强烈的群众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在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以贯之的。
3.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各领域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关于改革的布局和路径内在契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同时要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覆盖各领域各方面,提出了清晰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制定了全面详细的改革项目方案。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基于对浙江改革发展宏观背景、时代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准确判断,对新时期浙江改革提出“四个推进”的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改革都作出了相关部署,全面系统、整体推进的改革思路已经形成。从省域层面的“全面系统、整体推进改革”到全国层面的“全面深化改革”,虽然改革的领域范围、具体内容和复杂程度不同,但对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4.坚持问题意识、实效导向,稳妥处理改革中的重大关系,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关于改革的方法论内在契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怎么推进改革”,强调要树立问题导向,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他还指出,要注重“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改革方法,强调“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的效果导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等“五大关系”,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些关于改革的方法论理念,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并应用了许多科学的改革方法。他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倒逼机制,重视改革试点,狠抓督查落实;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突破,始终把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改革与开放、改革与规范的关系;辩证认识、妥善处理影响改革推进的破与立、动与静、内与外等重大复杂关系。这些改革方法理念,为党的十八大后形成系统科学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比如,从改革与规范关系,到改革与立法关系;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蹄疾步稳推进改革等,两者内涵是基本贯通的、逻辑是完全契合的。
5.坚持党在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为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关于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的要求内在契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的相关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加强党对包括改革在内的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对如何更好地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省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出应研究和解决“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工青妇工作的有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制度。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作为省委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求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长期以来,浙江的重大改革方案、改革举措都是经省委研究审议通过的。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要争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委牢固树立改革强省的鲜明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相继召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以完善改革工作机制为保障,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
泰顺县地税局办事窗口。潘良干 王建龙 郑宗雄 摄
1.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变”的改革方向,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对新时代改革“往哪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的要求。只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这“三个不能变”方向坚定前行,才能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
首先,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推进浙江改革再出发,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作出的改革部署、通过的改革方案,对浙江的中央改革试点,要坚定不移抓好落实。
其次,瞄准科学的总目标。改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必须始终瞄准科学的改革总目标,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全国面上改革提供浙江素材、作出浙江贡献。
第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成效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改革之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改什么。
2.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撬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倡导的机关效能建设、政府自身改革的再推进再深化,是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重大实际行动,是新征程上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实践载体,是新时代浙江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重大战略抓手。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从理念化为实践、从承诺变为现实,既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显现出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的示范带动效应,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已成为新时代浙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方面,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丰富内容,做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进一步拓展外延,在事项上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在层级上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在机构上向涉政中介机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延伸,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加力。深化机构改革,特别是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推进职能优化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质量,减少群众上门办事事项、次数、材料、时间,能整合归并的整合归并、能联动办理的联动办理,让不需要跑腿的事项全部不用跑,变“跑多次”为“跑一次”、变“跑一次”为“不跑腿”,只要是政府部门出具的材料,只要是企业和群众已经提供过的材料,原则上都通过政府内部数据共享获取,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
另一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新时代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此为支点,可以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市场取向理念,应用到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为民服务理念和机制运用到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中去,从人民群众最急需的民生实事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关键小事”改起,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各领域改革,并从人民群众的角度评价改革成效,让改革成效真正落在人民群众身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权力运行方式的革命,在减权限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权力的有效规范、制约和监督。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所体现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做法贯穿到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中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本领、锤炼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
3.完善改革工作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面对量大面广的改革落实要求,必须进一步健全改革工作机制,以可靠的制度保障,推动浙江改革再出发。
一是完善试点推广机制。目前,浙江有省级及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共164项,其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有21项。建立健全改革试点的分层分类统筹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复制推广工作,每年推出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的实践样本,每年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试点清单,每年总结一批富有浙江特色的改革试点示范案例。牢牢把握“试验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三个关键环节,解决谁来许可、谁来推进、谁来评估、谁来推广的问题,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由“盆景”变“风景”。
二是健全督察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督察机制、加大督察力度,推动改革任务的落实。完善改革台账,提高督察落实的针对性。设定每项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逐一对照督察、对表验收、对账销号,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完善改革责任机制,提高督察落实的实效性。抓住“关键少数”,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屡推不动的,严肃问责追责,确保改革方案不“空转”。完善改革考评机制,提高督察落实的精准性。充分运用年度改革考核、第三方评估等手段,把督察与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突出实干担当导向,推进容错纠错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将容错纠错机制嵌入改革工作部署,对符合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神、有利于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按程序进行决策、没有谋取私利的改革失误者予以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鼓劲,充分激发改革工作的积极性。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决扛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勇气、更实的举措奋力推进改革,不断激发浙江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以改革的实际成效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浙江经验、作出浙江贡献。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课题负责人:杨守卫)
来源:浙江日报
推荐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经济篇——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区域协调发展篇——从山海协作、城乡统筹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三农”篇——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法治篇”——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文化篇——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民生篇——从“民生为重”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社会治理篇——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生态文明篇——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溪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