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法临摹,必须掌握高效的读帖方法!-怀珺艺术工作室
冯天魁临帖前的重要一步读帖,被很多人忽视。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写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下来吗?细节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够脱口而出。只临帖不读帖,实在是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一个严重的问题。今天带大家从四个步骤去读帖。
观
所谓精察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沈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书法论丛》中,谈到对起笔的观察时说:把身边携带着的米老七帖照片,时时把玩。对于帖中“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若有领悟。就是他不说用笔,而说下笔,这一‘下’字,很有分寸。
非如此,笔锋就不能够中;非如此,牵丝就不容易对头,笔势往来就不合。明白了这个道理,去着手随意遍临历代名家法书,细心地求其所同,发现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笔皆如此,这就是中锋。不可不从同,其他皆不妨存异。沈老读帖的经验之谈,仔细琢磨起来很有味道。
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
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
由以上“五观”可知,读帖、临帖,精思细研,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核心就是把笔控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还有肥瘦筋骨得势与失势等。
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扁……这种组合,汉代书家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读
高效读帖方法
读帖时所要做的功课不少,想把帖子“读”好有没有秘诀?
回答是:“绝对有。”
拆字读就是把字拆开了读,先看各笔画的起、行、收,再看各笔画之间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让、和谐安排的。
单字读 即只看某一个字,主要看它的间架结构,形态神韵诸方面,并能通过对逐个字的赏读把握该帖的结字规律及整体风格。
连字读 就是把几个字或几行字连起来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
相似字比读 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来,比较实际用笔、结字等方面有何异同,特别是它们对相同笔画是如何作不同处理的。
特殊字强读每一本帖中总有一些字在结体上独具匠心。对此类字应当强加记忆,以便在创作时可以顺手拈来,为己所用。
记
一定要强记
在精察的基础上,要强记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读帖的成果记在心里。
潘之综在《书法离钩》中有这样的说法:“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一言蔽之:心中的东西积累得越多,用起来也就越方便。
现代书法家黄绮先生在其所著《书中五要》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读书还要求背诵,观看碑帖,比做读书,是要求把观看与记忆结合起来,不能过眼即忘。”
宋高宗学《楔帖》,他说:“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观帖达到成诵不忘的程度,可以说是使观看变成了记忆。“成诵”是读的结果。读书成诵,诵上口头;观帖成诵,诵上笔端。所谓“上笔端”,是把成诵的'内容’表现于自己的书写中—这是观的目的。
关于如何记忆,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记忆不是死记,而是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意识的储存,消化式的吸收。
想
读到深处自然“联想”
联想是读帖的重要环节。通过读帖,可波及到与书写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可以联想到书写者所使用的工具,笔是硬毫还是软毫的,纸是生的还是熟的,是大笔写小字还是小笔写大字等等,这对临帖有直接影响。
其次可以联想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外界条件和心境,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等贵族携子邀朋,在春游活动中饮酒作诗,王羲之乘酒兴所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从唐人临习的作品看,文意书法相映成趣,兴之所致神采飞扬,充满了超脱、潇洒、尽兴的意境。
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是为了平叛,在其兄和其侄为叛军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况下,悲痛之极而为亡侄颜季明写的悼词。观其书法作品,仿佛听到了作者悲愤、深情的倾诉。从而对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雄浑遒劲、豪迈激盈的悲壮之气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则可以通过读帖,联想作者用笔用墨的书写过程。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时,读者可在头脑中还原成墨迹的形象,然后再联想到如果要让我去写,我将如何去写、如何吮墨、如何换锋、如何提按。
通过这种联想,再临帖心里就有数得多了。
怀珺艺术工作室是集艺术创作、交流、展览、培训为一体的高端学习课堂,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与培训,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正德、正心、正行、正笔”的宗旨,倡导“正本清源、回归经典”的理念,由当代海派书画印大师、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弟子、西泠印社理事鞠稚儒先生亲授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石怀珺先生执教,同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担任助教,为有志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和爱好者开启进阶艺术殿堂之门。
石怀珺书法篆刻作品曾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全国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百年西泠?金石缘”诗书画印大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书法报》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书画印展,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推广资助项目“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等。
石怀珺篆刻以秦汉为宗,主攻古玺,兼及明清流派印,承接各类书画艺术章、姓名章、斋号章、收藏章、结婚纪念章、贺寿章、孩子启名庆生纪念章、公司Logo、品牌Logo、产品外包装及办公标识、文学刊物封面、内页、封底印章等业务。
石怀珺书法主攻篆书、隶书,博涉楷、行、草,承接各类匾额、题字、条幅、横幅、册页、长卷、扇面、传统婚书等形式的书画装饰业务及收藏、把玩、学术等交流活动。
欢迎分享 欢迎交流 欢迎合作
业务电话:15265284160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