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香|莆田登瀛高跷:历史悠久的广场民间舞-海峡都市报新莆田

冯天魁
N郭旭文
 高跷 
俗称柴戈,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表演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自唐时已歌舞百戏盛行的莆田,拥有悠久的高跷表演演进史,黄石登瀛就是莆田高跷的表演重镇。
黄石登瀛高跷艺术,有千余年的历史,宋元时期逐渐成熟,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代代沿袭传承。是莆田地区“高跷”舞技表演出现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广场民间舞蹈艺术。

植根于繁华集镇的登灜高跷,深受莆仙戏曲舞蹈表演形式影响,以高超、惊险、幽默等独辟途径的舞蹈艺术风格,日臻完美,形成一套稀有的舞蹈表演形式。
表演者会脚踏高跷,头戴饰具,手持器物,跟随打击乐演绎一段又一段“空中舞蹈”。高跷所用的道具,由两支上方下圆的木棍,中间有一横踏板的杉木制成,高跷的高度一般为1.5米,最高的可达2.5米。表演时,演员脚踏横板,需用布带把高跷和小腿及脚板绑紧。高跷舞技表演难度是根据每个人的年龄体质以及掌握技巧的熟练情况而定,从步法上有单足跳、大跨步跳、金鸡独立等。从身法上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各45度以上的姿式。还有器械武打的单练、对打等许多高难度动作。

高跷的表演内容丰富,题材变换灵活,并不拘泥于单一的节目,且多以小戏剧、小品的形式体现。既有《驼背讨媳妇》中的高空花轿,轿子里的演员上下轿出入自如,妆扮媒婆的演员表演滑稽生动。也有《海龙宫水族》的虾兵蟹将,更有对现实劳动场景进行模拟的角色创作。鼓乐节奏以莆田最原始的“操锣鼓”曲牌击奏,旋律古朴,音色雄厚,动作粗犷,节奏重复循环。

人们在高跷上用夸张的造型,艺术化的语言,跳出、舞出、走出、演出心中的欢喜与期待,信仰与好恶。这是农家人立于土地之上,传承千年的虚空之舞。
征集

欢迎莆田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长居莆田的外地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体裁不限,题材亦不限。投稿邮箱为hxdsbptwx@163.com,联系方式13615995776,此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我们将在海峡都市报莆田新闻版和“海峡都市报新莆田”微信公众号刊登您的作品,铅字印刷与电子结合,您的作品从不孤单。
海莆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征稿|书香莆田,我们等的就是你
书香|寻源访古记:白塘洋尾村
书香|涵江地名歇后语,你能猜出几个?
书香|木兰溪扛过一条船

本期编辑/张敏 运营总监/李伟强 值班主任/许爱琼
*本文由海峡都市报新莆田团队创作,版权归海都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莆田热辣资讯
尽在海都新莆田
莆田吃喝玩乐
尽在乐享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