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香|太平陂纪游-海峡都市报新莆田
冯天魁
N赵鲜明
早有耳闻在仙游县的古镇枫亭有一名胜,曰太平陂。
双休日,我突发奇想,便约了友人一同访古寻幽。
从仙游县城出发南进,过了梅岭,就进入了枫亭镇境内。清洁宽阔的公路两旁,各种类茂盛的风景树横柯而立,绰约的风姿仿佛婀娜的少女含羞顾盼;鹅黄嫩绿的叶片在熏风中缓缓摇动,逗起过往行人的缕缕秋思。红墙碧院,高楼大厦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时见一弯澄亮的秋波从飞驰的小车窗前滑过。不远处,雄伟的塔斗山拔地而起,峰插云表,黛色凝脂,岚烟漫涌。
太平陂
没有带路人,亦无导游,在枫亭旧街的古道新巷中寻寻觅觅好一阵,终于到得高铁桥下霞街与霞桥接壤的溪海会流处。
眺望,远方有一道贯穿两岸的略呈Z型的宽大石坝,颇像一条正在江中游戈的巨龙,想必那便是太平陂了,我们欢呼雀跃!
哦,这就是太平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被《莆田志》列为莆田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太平陂!这就是被列入福建省首批水文化遗产的太平陂!如今,我终于见到了这曾让无数人叹为观止的太平陂绝景。
据《枫亭志》载,太平陂,又名下石马陂,俗称太阳陂。位于枫慈溪下游,距太平桥下方约800米,这里是枫江与枫港、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堰口。早年未筑陂时,潮汐涨至赤湖蕉溪(今枫亭东宅村)。水深数丈,游者多溺死,水患屡有发生。时至元代中叶,为了筑陂灌溉庄田,元成宗大德八年,兴化府尹王公倡议,由崇福寺僧祖释子和全安庄主持何自永募资兴建。先后在陂上游筑建三座总坝,陂下游横筑岩头堰,堰的南北有道,俗名南北圳。圳口立有两巨石,这样水涨可消,水退可蓄,可消除水患。陂筑成后,海潮只能涌到陂下,咸水与淡水截然分开。由于圳渠以泥石兼筑为堤,漏水严重,造成庄田用水紧缺,尤其遇到洪水冲削,时有决堤之危。至明中期,沙石已壅塞与陂齐,海潮复至青泽亭溪畔。 时有卓仙人戏云:“沙涌太平陂,枫溪出十知”。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月,里人募资重新修筑太平陂,去土惟石,使陂如堰,宽达六十余丈。陂中巧设闸门十二道,可以启闭,利于储泄。又将南北圳固堤加高,以御横流危害…… 如今的太平陂系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的,已去掉旧水门,全陂用大青石砌迭筑成,石块空隙以水泥浆浇固,任凭洪水肆虐,皆能安然无事。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域的变异,今北圳在何处已无法查考,只有南庄水渠一条,灌溉枫亭海地自然村和惠安南庄洋农田愈千亩。
征集
欢迎莆田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长居莆田的外地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体裁不限,题材亦不限。投稿邮箱为hxdsbptwx@163.com,联系方式18959557637,此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我们将在海峡都市报莆田新闻版和“海峡都市报新莆田”微信公众号刊登您的作品,铅字印刷与电子结合,您的作品从不孤单。
海莆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征稿|书香莆田,我们等的就是你
书香| 莆仙戏名旦黄宝珍:叫你一声"阿妹丕"
书香|父亲的肩膀
书香|祖母的衣橱:我童年的秘密
本期编辑/张敏 运营总监/李伟强 值班主任/许爱琼
*本文由海峡都市报新莆田团队创作,版权归海都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莆田热辣资讯
尽在海都新莆田
莆田吃喝玩乐
尽在乐享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