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全省首届“阅读马拉松”比赛用书的作者竟然是这位桐乡人!-梧桐街道安乐村

冯天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一时间,
浓浓书香满桐城。
在指定场地连续阅读指定图书3至6小时;阅读完毕后归还图书并进入统一答题系统答题……昨天,桐乡市图书馆内,首届“阅读马拉松”活动正在举行,近40名选手参与了此次挑战。
据了解,本次活动全省统一时间进行,书目统一指定为《门对孤山》,该书作者正是桐乡作家徐玲芬。

Word天!这么说来,
在“世界读书日”上,
全浙江省都在读同一本书
一本咱们桐乡作家
写的关于桐乡人的书!
徐玲芬是何许人也?
她与《门对孤山》有何不解之缘?
带着你的好奇心,
一起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人物名片
1986年,徐玲芬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曾在政府机关、新闻单位工作,现在文联。业余时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和文学创作。
从2009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江南物事》开始,8年来,先后公开出版了10部散文集,共计126万字,这10部书分别是:《江南物事(初版)》(2009年出版)、《桐乡史话》(2012年)、《小镇模样》(2012年)、《行走江南》(2013年)、《乌镇人物》(2014年)、《江南物事(再版)》(2014年)、《江南情调》(2015年)、《太虚画传》(2016年)、《百年太虚》(2016年)、《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2017年)。
这些年来的写作,主要以歌咏江南、宣传人文桐乡为主题。《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是近几年来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第10部散文集。

(以下内容为徐玲芬自述)
与文学创作之缘
刚进大学时,大家自报家门,我说来自桐乡茅盾、丰子恺的故乡,同学们都羡慕地说:“哇,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文学大师的故里。”也有说:“丰子恺文章中写到,连乞丐都有一件丝棉袄,真正好地方。”我一听,觉得很自豪。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与茅盾、丰子恺结缘了,也与文学结缘了。
我读丰子恺随笔时常觉得,他写的东西,都是普通平常的日常生活,好像我也可以写呀。于是,挑出他文章中写到的寻常物事,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了二三十篇,取名《丰子恺笔下的有趣物事》,发到网上,意外得到许多鼓励。于是,兴味十足共写了一百多篇,后来,这些文章就组成了我的第一本书,2009年出版的《江南物事》。这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很多读者喜爱,后来又再版了一次。
由《江南物事》又引出了我的另外两本书:《行走江南》和《江南情调》,构成了我的“江南三书”系列作品。书写江南、书写家乡,后来也一直是我最热衷的写作题材,尤其是2013年调到市文联后,真正跟我的爱好和专业对口了,创作热情更高了,到《门对孤山》这部作品,已是我出版的第10部书了,加起来有126万字,自己回顾头想想也觉得很不容易。
与《门对孤山》之缘
说实话,这本书我自己也很喜爱,感觉它的整个设计与杭州西湖、丰子恺先生这个人都很搭。
《对门孤山》这本书主要围绕“一人,一城,一生”,写出丰子恺与杭州的缘分很深。讲了丰子恺与杭州如何结缘,他居住杭州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住在上海后又是怎样心系杭州,以及丰子恺留给杭州的宝贵财富。丰子恺与杭州的缘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杭州可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正因为杭州在我的偶像丰子恺先生心目中分量这么重,所以,2014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约我写《丰子恺与杭州》一书时,我甚至不加思索就答应了。我接下这本书,还有一层意思,我对杭州也有情结,我也在杭州读过四年书,感觉更能走近。
创作《门对孤山》的感悟
每写一本书,都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写这本书也是这样,整个过程,从前期构思、资料准备到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其实要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体会概括起来三句话、“十二个字”:海量阅读、实地走访、去粗取精。
这三步说说容易,其实做做不易,真正要做到,我认为还需要“三心”:耐心、恒心、慧心。要耐得住寂寞,要持之以恒,还用智慧。这里,慧心最关键,决定着一本书的成败。总之一句话,就是用心去做。

△徐玲芬签书会
小编按:好读书,读好书。近年来,桐乡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加强阵地建设,在全市形成人人爱读书、家家飘书香的读书氛围。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当你走进市区图书馆,处处都有专心阅读的身影;
每逢休闲时刻,在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室、各大书店、书吧,到处都是手捧书卷潜心阅读的人们。
“全民阅读”在桐乡正孕育着勃勃生机。浓郁的阅读氛围为百万市民厚植了一方“悦”读的沃土,为“人文名城”建设翻开一卷书香满满的“悦”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