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的匠人:不负生活不负时间-天津市就业促进会

冯天魁
往期精彩
美国女孩益西德成付出十年青春,坚守在高原带领藏民用古法编织牦牛绒围巾;在电子排版和铅字印刷的时代,仍然执著于木刻刀和捡字诀的木活字印刷“家谱师”王超辉;再现祖辈传统弓箭手艺的锡伯族老人伊春光……这些匠人的故事,都汇编在《了不起的匠人》一书中。
这本书中讲述的是匠人的故事,是器物的故事,但更多的是想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匠人,他们可能是孤独的,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不慢待每一分钟,不辜负时间,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不辜负生活。不负,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只爱一个人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匠人的国度。
早在人类原始时期,古代先民发明了石斧、石锛、石凿、石刀、锯齿刀等原始生产工具。《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人类有了生产工具,便开始筑构自己的栖身之所。战国思想家韩非在著作《韩非子·五蠹》中写道:“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从原始部落人类穴居方式,到土木混合结构的房屋,勤劳智慧的先民凭着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方便适用的器物,装点着五光十色的生活。出色的匠人由此应运而生。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古籍《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又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通观《周礼·冬官考工记》全文,大国工匠古来就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和分工,生产操作上也有明确的规范、制度和标准。如果说《周礼·冬官考工记》所记载的仅指官府手工业,那么可以想象,还有更多散布乡间僻壤的民间手工作坊,他们都是一群典籍不载、史家不录的无名工匠。若是将官方的、民间的工匠汇集在一起,构成泱泱古国的工匠之群,该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匠国度啊!正是这个浩如烟海的工匠群体,他们面壁躬身、苦心孤诣地厮守着自己的活计,不求代价、默默无闻,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与心血,点燃了华夏文明的不灭灯火,烛照着人类前行的坎坷路程。
人们意识到,当工业化带来的喧哗和商业化伴随的拜金主义困扰着我们时,我们多么需要放慢脚步,回眸故乡与童年,从创造了人类文明财富的民间匠人身上,吸取他们的优秀品德,弘扬“工匠精神”,为民族与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了青年”聚集着一群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以“东方文化探索者”为己任,用互联网的思维,旨在让当代青年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与文化。他们以亚洲为视野,选取了中国和日本的杰出民间艺人及他们的作品,于2016年在上海McaM明当代美术馆举办“知了万物·了不起的匠人”亚洲手作展,展出作品有旗袍、古琴、团扇、唐卡、柴烧茶罐等。他们重现当下年轻一辈对视听语言的需求,从小视角入手替代长篇叙事,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至尊匠人”的“绝美器物”。他们相信,好的器物有着独立的灵魂,它会透过实体本身,向你叙说它所蕴藏的、主张坚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