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的巧生炉,引起了志玲姐姐的关注-今日相城
冯天魁
心痛到难以呼吸
眼睛一闭一睁五一就这么过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度过的吧
刚打开视频页面准备刷刷剧
却被跳出来的页面吸引住了
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志玲姐姐
这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看完,你更是服的
《了不起的匠人 第二季》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看过第一季
从2016年6月起在优酷上播出了半年
配合着整个社会对于匠人精神回潮的呼唤
成为了文化领域的热议产品
第二季同样是一部以聚焦东方美学为主的匠心纪录片
捕捉每位匠人最具匠心的故事
细腻而唯美地展现每件器物的制作过程
志玲姐姐在片中闪亮出境
并且担任该片的解说配音
复原明代宣德炉的能工巧匠
说到非遗文化,相城是当仁不让的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2013年5月18日,中国第一家以“铜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制作技艺和铜炉文化”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巧生炉博物馆在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隆重开馆。
该馆是由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陈巧生创建。2011年,陈巧生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韵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
博物馆展品涵盖了古代铜炉文物和多年来陈巧生制作的当代铜炉精品。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正是陈巧生
人如其名
他是复原了明代宣德炉的能工巧匠
出生在苏州的陈巧生,祖上三代都是行船做买卖的铜匠,一直做的是铜锅铜盆等生活用品。直到一次跟着父亲去看了苏州园林里的铜狮子,他才暗暗发愿,要做铜器的艺术品。
成年后,陈巧生花了数年时间研究香炉的鋳造法,第一件作品“仿明朝宣德炉”问世时,当时的文物专家鉴定为真品文物,陈巧生因此声名大噪。
经他手打造出的香炉,多达三千款,而他也拥有了自己的招牌“巧生炉”。现在巧生炉是铜炉界争相模仿的对象。
“那时候自己亲手毁了很多古代文物。”陈巧生回忆到,因为经历了七、八十年代平民百姓都熔铜器炼铜、文化断层的时期,当发现文化痕迹渐渐消失时,陈巧生先生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想借助这种铜具文化来传承高度的品质文化。
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起,陈巧生先生便致力于挖掘恢复在民国时期已完全失传的宣德炉制作技艺,不问他事。
通过遍访博物馆、查阅古籍和近千次试验,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复原了以“失蜡法”为核心的传统铜炉制作技艺,令已经断代近百年的中国铜炉文化香火延续。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陈巧生,那就是:“匠人世家”,坊间有“曼生壶巧生炉”的说法,陈曼生的半瓢壶是国宝,陈巧生的宣德炉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宝。
纪录片中还展现了陈巧生先生亲手制作代表作品博山炉的整个过程,向大家展示了文化造诣极高的手工艺术。
更有那一个个样貌朴实的冲天耳炉、古代器具演化而来的鬲式炉、两只耳朵像极古代官帽的官帽耳炉、大气简约的凤飞四方铜炉……
龙纹般的雪花金皮壳、朱砂所制的大红袍皮壳,一样样无不令人感到惊奇美妙。
带座桥耳三足乳炉
高足鬲炉(雪花飘金)麒麟献瑞熏炉
巧生铜炉,融古烁今,不仅跨时代,更是跨地域。从宣德到巧生,被时空隔开的是旧物,而“铜炉文化”的传承却从未被隔断。
它以中和为美,礼义为度,蕴含着江南文化的精气神,彰显出江南文化里温润与典雅的特质,是一个民族追求至诚至美的写照。
燃,不一定要激动澎湃
不一定要热血沸腾
有一种燃,是心怀热爱
是专注沉淀
是用真心去感悟艺术的张力
在追求极致的路上
匠人从不急功近利
他们缓慢前行
在身心与作品的极致之间找寻完美的平衡
完整视频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微信名:今日相城
微信ID:suzhou-xc
?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今日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