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习俗|往事悠悠,清明节习俗知多少?-世纪通途教育平台

冯天魁点击世纪通途教育关注我们
世纪通途教育平台(微信号:xltspt)隶属山东世纪通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我们主要从事泰国、韩国留学、网络教育、成人高考、在职研究生的报名咨询工作,请把您身边有学历需求的同事、好友介绍给我们,在此感谢您为彼此成长提供的宝贵机会,全国免费电话:400-0531-777
水至美则曰清 日月双悬则曰明

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天地之间,纤云四卷,清风吹空,光影四射,温暖晴和。这真是一个很美的形容词。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芒种、小暑、霜降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每年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始于周,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史籍有“古人扫墓,原无定期”的记载,清及近代,清明祭扫形成定俗。南京自古至今,公祭的人物有蒋子文、卞壸、明僧绍、颜真卿、杨邦乂、岳飞、文天祥(明清时被奉为南京城隍)、方孝孺、海瑞、林则徐、孙中山等。

新中国成立后,自20世纪50年代起,南京市政府机关、学校、团体于清明节赴雨花台凭吊先烈。当时在雨花台山坡上有毛泽东题字的“死难烈士万岁”纪念碑,两侧有松柏常青,气氛肃穆。人们抬着花圈放置纪念碑前,行三鞠躬礼,绕碑一周以志缅怀。

20世纪80年代,市政府对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扩建,树烈士群像、纪念碑,建纪念馆,清明节凭吊先烈已成定制。有时还在此日举行18岁成人仪式,寓意开始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现在还有于12月13日到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活动。

南京人扫墓,亦称上坟。全家老少穿戴整齐,带上祭品,打着纸幡,或坐车或坐轿或乘船赶去坟地。先把杂草除去,添几锹新土,挖一土帽置坟头,插上纸幡。纸幡,新坟用紫纸,老坟用黄纸或白纸镂成长条形,用新绿柳枝挑起插于坟上,称为“挑钱”。再把菜肴、水果、酒杯置好,斟满酒,再上香,烧黄表纸,叩头深情致意。近年,有些人家已将上香、烧纸,改为敬献一束鲜花,颇有新风之感。

这一天,南京家家户户门窗插柳,人们衣襟、发鬓戴柳,儿童头戴柳圈,有谚日:“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扫墓乘轿归来时,轿顶插满柳枝。也有的随手插一支在岸边,来年观之已茁壮,颇为欣慰。

插柳条有杀虫除毒之效,寓祈福保平安之意。北方还有射柳之俗,南京射柳之俗并不普遍,但明代南京明皇宫中就举行过。《识小编》载:“永乐中,禁中有剪柳之戏。”禁中,即皇城内;剪柳,即射柳,将物品系于柳枝,射中即落,是集习武与娱乐于一体的活动。

野外踏青之时,人们还放风筝。起初人们放风筝,既是取乐,又是表心愿,将心中烦恼之事,用风筝放去,称之“放晦气”。所以人们见到丢弃的风筝是绝对不捡的,捡了即捡来晦气。《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情节描绘。后来风筝越来越精致,成了工艺品,也就舍不得将风筝放走了。


明代朝廷从杭嘉一带迁来一批大户落籍南京,清明食青团之俗也带到南京,从此南京也流行清明食青团。青团是取艾叶(矮棵圆形为佳)煮烂揉碎,掺和糯米粉,在案板上反复搓揉,做成团煮熟即成,黏滑有韧性,青香可口。除自家食之外,还分送邻里,以示团结友好。即使以往有过龃龉,通过送青团也可化干戈为玉帛了。
另外,这时,南京人钟爱的各种鲜嫩野菜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南京人开始漫山遍野地挖野菜了。



南京人这天还喜吃煮螺蛳,有明目、化水肿、醒酒、利大小便之效,《本草纲目》上有详载。此日之后,因水温增高,有寄生虫活动,不宜再食。

清明祭祀踏青时要注意防范哪些病?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人们在外游玩时,容易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过度的玩耍和劳累,就很容易引发感冒。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误食野果。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服用止泻药,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治愈。
在清明期间,花粉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有些人在踏青回来后皮肤就出现红疹、风团等,有的还出现鼻痒、打喷嚏,这些都是过敏症状。可戴上口罩、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

饮食方面需遵循抗病毒原则。踏青祭祀期间,应多喝水,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免疫力,如豆类等。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