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城市疤痕蜕变生态公园,茂名露天矿改造引起人民日报关注-茂名发布
冯天魁
26日,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副社长吴冰一行3人专程来到我市,深入露天矿生态公园进行了采访,并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谦陪同。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副社长吴冰(右一)一行3人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谦(中)陪同下,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研。
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是茂名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仅放弃了巨大的眼前利益,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为了让露天矿“起死回生”,茂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引水、种树、建馆、修路”让一块昔日的城市疤痕蜕变成了生态公园。这项修复生态的探索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吴冰因此带队前来实地采访。
吴冰一行来到露天矿生态公园,兴致勃勃地参观政府林、劳模林、德国小木屋等景点,登高望远,详细地了解了生态公园的历史背景、发展规划、建设进展等方面情况,并深入周边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聊天拉家常,倾听村民们对露天矿过去、现在的看法,亲身体验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给周边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吴冰深入采访后表示,露天矿浓缩了茂名的城市记忆和改革历程,其修复生态的探索舍弃了经济利益且还绿于民,是践行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广东案例,这样的“生态疗法”体现了发展方式转变,经验对于全国有推广借鉴价值。
“生态疗法”系列节点
停产建园,引水入湖造1.6亿立方米库容水库
2011年
市委、市政府果断放弃该区开发高岭土、煤炭等带来的巨大采矿收益,作出了关停露天矿的决定。
2013年
矿山移交地方管理。市委、市政府着手谋划露天矿的综合整治和建设生态公园工作,逐步形成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
2014年
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全面展开。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是市委、市政府大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惠民举措。自2014年以来,矿区复绿面积约7000亩,大量的林木种植,有效地改变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了矿区。迄今,露天矿生态公园已栽下黄花风铃、紫花风铃、大叶紫薇、腊肠树、宫粉紫荆等各种花木;此外,按照规划,东、西湖北面湖畔栽培了杜鹃花、多彩风铃等花木。
这一年年底起,公园路网分三期实施建设。2016年公园外环道路全线贯通。
2015年12月
露天矿博物馆开工建设。茂名露天矿承载着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在茂名、广东乃至全国矿业发展史上留存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露天矿博物馆建设,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的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
2016年3月31日
引水工程通水,矿坑湖通过建设引水渠,与高州水库、鉴江、小东江水系连成一体。引水入湖彻底改变了矿湖水质,对解决周边约8800亩农田灌溉和有效改变小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为茂名市增加一座库容达1.6亿立方米的水库。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认种认养认捐活动”,得到市直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掀起了全民植树造林新高潮。
湖边已建成的特色德式小木屋,建于圆形小山坡上,引入德国原生态建筑元素,全木结构,整体600多平方米。
2016年12月24日,茂名市第三届全民健身徒步节在露天矿生态公园举行。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柯柱基、刘栋铭
来源:茂名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