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也许你也得了“爱无能”的病-曼美良品
冯天魁
1
也许你也得了“爱无能”的病
2
关于这这种爱无能,有着很多说法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习得了逃避的模式,他们与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回避型依恋模式。
他们渴望父母的爱,在缺乏关注的时候会焦躁不安,但是当父母来到身边安慰的时候又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依恋模式与主要抚养人给予了消极的情感回应或者没有给予回应有关。
到成年时期,他们依然会用相似的模式去跟其他人互动。他们渴望对方的爱,他们也投注了爱,但是一旦对方有所表示,他们就会迅速弹开,这是一种儿童时期情感模式的再现。
3
01
他们可能更缺爱
有人会误以为性单恋者并不需要爱,甚至他们是玩弄感情的人。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爱的需求,性单恋者也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甚至更缺乏爱。
从婴儿时期起,他们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料,处于长期的匮乏之中。
只是时间长了,因为没有得到爱反而会望而生畏,他们会担心失去,会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确定的情感联结,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没有开始,那么就不会结束。他们用逃避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甚至会在意识层面压抑自己对被爱的渴求。
但他们有满足爱的需求的独特方式。
02
他们是通过逐爱来感受爱的
很多人渴望的爱是被爱,但性单恋者正好相反,他们会通过爱别人来感受爱,可以说单方面的给予爱就是他们爱的全过程了。
他们不需要回应,这不代表他们没有爱的需求,只是他们可以自给自足。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他们会去观察对方的好,会去接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很满足。
很多单恋的人都体会过既美好又苦涩的滋味,所谓美好,是自己沉浸在一个可以肆意感受和想象对方的空间里,体会这种曼妙的滋味;所谓苦涩,是对方可能没有感知也没有回应,甚至根本不喜欢自己。
性单恋者可以酣畅的体会到单恋的美好滋味,但因为他们并不在意对方是否喜欢自己,反而能消解这种苦涩,完全享受其中。
03
他们只是“假性自卑”
以前我也尝试过用自卑情结去解读性单恋者,也有过简单的跟性单恋者的沟通。他们会表达“我配不上他”或者“怕对方嫌弃自己”,但是深入挖掘,你会发现,这不过是他们给自己行为模式找到的合理化解释。
自卑可能只是一种幌子,因为他们并不会为自己配不上对方而感到困扰和难过,他们也不会像很多人都做的那样“为了配上他,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真实的原因是,他们的思维定式就是“自己不应该得到回应/爱”。
感受一下“不应该”和“不配”的区别:
不应该去高级餐厅吃饭,意味着高级餐厅是个禁忌,是违反原则的,去了可能会有危害,问题更多聚焦在“高级餐厅”这个对象上;不配去高级餐厅吃饭,意味着自认为身份、收入或者某些方面不符合去高级餐厅吃饭的要求,问题聚焦在“自我”上。
同样,不应该得到回应,意味着在性单恋者的意识当中,被回应是危险的,那可能是失去爱的信号,那可能需要自己去习得和适应如何恋爱等等,问题指向“关系”这件事;不配得到回应,意味着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够完美,问题也聚焦在“自我”上。
当然,不排除部分性单恋者也有自卑情结的可能,但驱动他们逃避关系的并非是自卑这个原因。
04
他们依然有机会恋爱
性单恋者在认知层面是清楚自己的问题的,并且有人也会积极的去做出改变,尽管内心会排斥和逃避别人的爱,但也会尝试去接受。
所以,只要愿意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性单恋者依然有机会去恋爱结婚。只是,他们的恋爱关系可能会有些不同。
既然害怕得到回应,那么性单恋者最适合的恋爱方式是接受别人的追求,而不是在自己先对他人产生喜欢的时候去接受对方的回应。
在跟性单恋者相处的过程中,也不要过于激烈的去示爱,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炽热的方式,会让他们想要迅速地做出回避的反应,在性单恋者还没有投入太多感情的时候,你也不必过于主动。
性单恋者的恋爱对象更适合作为配合者的角色而存在,既不会让对方感受不到爱,又不会引起反感。
4
这可能是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他们不但在心理状态上会回避感情,在行为模式上可能也并不知道如何与人真正的建立情感联结,他们需要时间去成长。
既然说性单恋者的恋人更适合做配合者,这就意味着性单恋者才是能解决自身问题的主导者。
如果你恰恰是这样的人,除了在接纳自己真实状态的的基础上去积极尝试,还可以去找一个安全的、让你舒适的人跟你一起面对问题,这个人可以是咨询师,也可以是你信赖的人。
作为性单恋者,也不必慌张,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人爱而不得,有人得到又失去,我们都是在爱里面受过苦的。
所以,如果你一个人过的很潇洒,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满足了爱的需求也并不为此困扰,那么就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也很好,不是吗?
作者: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