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了不起,25名博士202名教授副教授工程师553名大学生出自一个村!-民国大师
冯天魁
在我国很多地方,莫说一个村,有时候十里八村出不了一个大学生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大学生不再显得那么稀罕,但是一个村出产数百名大学生的现象不说绝无仅有,也绝非多见。浙江金华就有这么一个叫做古渊头的村子,因此而上了央视。这个村总共2000多人,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愣是培养出五百多名大学生,其中还有二十几名博士,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多达200多人。说这里是书香之村、知识之村、人才之村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古渊头村保存完好的古宅院
古渊头村建村至今已历600余载,依山而建,古宅小弄,潺潺溪流,到处体现着古朴与安宁。村子里有一面“励志墙”,满满一墙,记录的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有中科院院士,有博导,有教授,记载着全村人的荣耀与骄傲。1991年曾有统计表明,古渊头村以14.8:100居全国村庄中大学生比例第二名。现在,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有的家里还不止一个。有一户李姓人家,大儿子是著名画家、大女儿是博士后,在加拿大当教授,二女儿博士,小儿子毕业于浙大法律系。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不是他家。“五朵金花”才是古渊头村文脉兴盛的最佳代表。村里曾有五位女青年,全部都拿到了欧美著名学府的博士学位。如今,村里25位博士中,有一半是女娃儿。
古渊头村的古樟树
为什么古渊头村的娃儿们这么会读书?是因为这里经济很发达,教育条件格外好吗?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村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非常贫困。孩子们之所以读书好,当地人认为主要是与他们“学风兴盛,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有关。据记载,明清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村子曾同时开办有三个私塾,不仅本村孩子有学上,就连周边很多地方的孩子也赶到这里来学习。历史上,这里就出国很多学养高深的人。村民李凤雏所著史书《春秋传记》五十一卷,被收入《四库全书》。据村民介绍,村子里始终坚持着“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大家的共识就是,不管种地经商,子孙必须读书识字。现在很多父母都为子女不爱读书而头疼,古渊头村的事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