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香好古|好古学堂教师培训班《弟子规》学习心得之六-达拉特大城小事

冯天魁

读书点亮心灵,书香瑞泽人生
为什么要学习?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就是考大学。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而言,是要获得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而我们学习是为让自己有更优良的品德、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让自己的品德能够影响社会上的人,受到每个人的尊敬。

我不渴望能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周五武老师讲得是“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让我感触颇深,字面意思是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扪心自问,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很多人为了一点小利益和亲人朋友有过多少不愉快。

武老师讲了“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我一直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是并不知道它的由来。“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里的精神精髓。如对他人无条件的付出、谦让和仁爱。在道德上严格约束自己,而非他人。
学习是把钥匙,学习是座灯塔。学习《弟子规》更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无论在学习、工作亦或是生活中都要反思我们的行为。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但我要说得是要想让未成年人成才,更要学习,只有我们自己学好,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侯春雨
欢迎提供各类线索
欢迎把您遇到的突发事、现场事、令你感动敬佩的人,请将他们写下来(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您认为有意义的事儿)都可以反馈给我们,可以微信留言也可以直接拨打热线电话。
作品投递:电话:15894904734QQ:1178647966微信:1178647966邮箱:1178647966@qq.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此公众平台,永久免费为您发布各类信息!
达拉特大城小事∣一个本土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