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书法好字:都有什么标准?-文化莆田栏目

冯天魁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作为民族文化之国粹,虽然如今我们无法做到人人会习书法,但是一些必要的书法欣赏知识和原则还是需要懂得的!人有美丑、物有优劣,字有高下。那么判断书法水平高低,有没有一个标准?
汉代以后,汉字书写除了实用外,好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有欣赏就有评判,有评判就得有标准。到了南朝时期,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给出了一个标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意思是好书法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笔画和结构构成的形状要准确;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韵,有了神韵,书法就耐看。此论一出,成为历代书评与书法欣赏的基本法则。

梁武帝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对三国至梁期间三十二位善书者的书法逐一给予简评,如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又评“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梁武帝的书评侧重的就是神韵。
大凡著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都要求“形神兼备”。自从南朝人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到唐朝张怀瓘的“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再到清代刘熙载的“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历代书论家都非常重视书法的神彩、韵味。

米芾所说的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自己是刷字。这种评论偏重的是每个人的用笔特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南碑与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也只是对某种书体的赞美。
现在举办的各种书法大赛,不知道评委们执行的啥标准,很好奇。现在民间有个标准,一是要好看,二是要耐看,深以为然。书法作品是要看的。“形”是看出来的,“神”也是看出来的。

好看是悦目,是第一印象,偏重字形,好看了才会用心去体会神韵。看书法作品如同看人,先看其概貌、章法,看点画之间是否有呼应连贯,字与字之间是否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大小变化、参差错落,行与行之间是否上下承接,疏密得宜;再看字的结体是否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看线条质量、看笔法。最后看格调是否高雅,感受有没有节奏感,节奏感怎么样,美不美 。
什么是耐看?悦心!看着舒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并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今天看着好,明年看仍然好,当代人看着好,后代人也看着好,而且越看越好看。

什么样的书法才耐看?在功力相当的情况下,自述性笔迹更耐看。因为融入书者的思想和情感,是书者心迹的流露。抄写的文字,笔迹中往往缺少情感。 “三大行书”的美妙,除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综合素养、时代精神外,都与他们心里有话要说,而且把情感融入笔端有密切关系。
有文化内涵的书法也很耐看。有些书者并没有进行艰苦的技法练习,但由于文化底蕴深厚,写出的字自有一番味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宋代书法,当代的陈寅恪、胡适、鲁迅等大家的字耐看,也是占了文化底蕴的光。

所谓“艺有法,艺无法,无法之法乃至法;思有意,挥无意,无意之意乃真谛”。要使我随笔性,笔随我势,获得无法而合法,无意而皆意,无目的而达目的的艺术自由。不期工而工,无意佳乃佳的境界,则形正而神生矣!
“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借神才有生命和活力,是谓以神活形。无神之形,则是僵尸。神靠形才能显露和飞动,是谓以形传神。无形之神,则为子虚。形神兼备,则鲜活出彩,增色生辉,相映成趣,韵味隽永。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文化莆田影视拍摄活动策划字画收藏明星活动 想了解更多? 赶快关注我们!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热线:4008-05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