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乡村扶贫干部感触:我们不怕工作,不怕抛家弃子,不怕吃住在村,不怕全年无休,无所谓下乡补贴,我们怕努力得不到认可!-聚贤德

冯天魁
文 |四郎
我是公务员原创出品

又一波的扶贫检查来了,这次是省里的暗访检查,上午全市电视电话会开到了快1点,市委主要领导宣布全市有帮扶任务的公职人员和扶贫战线全部停休!
2017年不到3个月,已经记不清多少波检查,多少次停休了,从省、市到县,各级主要领导密集性下来暗访检查,不打招呼直接入户,到贫困户家中询问帮扶成效,查看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查验档卡资料是否完善,查看宣传氛围是否浓厚。带来的后果是一波一波的基层工作人员被处分,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人心惶惶。

整天在忙于迎检,忽然想起来了,扶贫到底是干什么?
上级说的很清楚,问题导向,暗访就是找问题,找到问题就是要处理干部,但是作为平原地区,只要家里有劳动力并且正经干活就不至于贫困(年人均收入低于2855元),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出现大灾大病现象除外。那么乡村识别的贫困户是哪一种?上级希望识别贫困户是哪一种?
扶贫,是扶持贫困户脱贫,前提是贫困户有脱贫可能,这个尺度很不好把握,贫困户具备脱贫可能的,大都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这些户大多数是因灾因病半路致贫,之前的家庭条件基础较好,目前大多数也不会一年一人净落不到2855元,那么就不能识别或者慎重识别,否则达不到精准识别,因为精准识别的硬性条件是年人均收入低于2855元或者吃穿教育医疗住房得不到保证,另外还有10类人群不得识别等等要求。

那么为了满足精准识别条件,都是哪些人被识别进贫困户呢?
除了上边说的少数因病因灾致贫但具备劳动能力的家庭外(极少数,因尺度不好把握,很容易被上级定性为识别不精准),绝大多数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憨傻痴呆、游手好闲等家庭,他们确实贫困,看了生活条件确实让人心疼,但把这些人识别进贫困户却是最保险的,因为他们基本上就是依靠政府救济生存的。
好了,满足了精准识别条件了。往下说他们怎么精准退出?
五保待遇他们享受,低保待遇全家享受,家里还有几亩地,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还有到户增收资金扶持,还有小额贴息贷款扶持,还有县里出台的傻瓜式的分红扶持,但是这么优惠的大礼包面向的是谁呢?

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憨傻痴呆占绝大多数,帮扶责任人或者乡村两级干部到家里宣讲政策,贫困户听不懂或不愿实施,因为危房改造、到户增收等都是先建后补,需要先垫资实施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补助,让他盖房子把,没有启动资金,更有五保贫困户答复活不了几天了,不想费事。让他搞到户增收项目,他没有启动资金,更害怕赔钱,不敢尝试。让他搞小额贴息贷款把,银行担心他不还款,贫困户担心他将来还不起款。连傻瓜式的分红有些贫困户也害怕,怕将来吃亏上当。只能享受低保、五保政策,贫困户很欢喜,因为不用投资,风险最小、受益最大,但是五保、低保都有相应政策,不符合又办不了。但是仅仅依靠五保、低保,以现行标准又很难脱贫,而且帮扶措施过于单一。于是这个矛盾点,被上级领导暗访后一大批基层干部被处理了,可是这个处理是基层干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么?

第二个被处理点是帮扶满意度。
前文提到了,目前识别的绝大多数贫困户是村里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憨傻痴呆,他们有的记性不好,有的不识字,帮扶责任人到家里时知道,出了门他们就忘记了,况且领导暗访问的还很细,你的帮扶责任人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什么职务?电话是多少?答不出来视为帮扶责任人没有尽到责任,这样的政策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过于高估了贫困户的基本素质,前文说了,识别进贫困户的绝大多数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群众,大多还不识字,没有文化,你让他如何能思路清晰、准确无误的答出问题,特别是上级领导和贫困户之间的对话,存在书面用语和农村俗话的隔阂,比如说领导问:你的帮扶责任人是谁?贫困户答:不知道。如果领导问或者旁边提醒,木事到你家来的有个县里的干部是谁?或者说给你送米面油或现金的人是谁?贫困户就能答出来,但是领导不会这样问,也不会让旁人插话,因为怕旁人有引导性提示。于是当贫困户答不出来了就直接上会,全县大会通报批评,或者纪委直接下来问责,不讲理由,只有处理到干部,才能显得领导重视扶贫,可是这样谁替乡村干部着想过,使基层扶贫人员既流汗又流泪,笔者接触的2个乡12个贫困村,可以说这12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确确实实扎扎实实的驻村了,但是贫困户见到本人了确实认识,但是按照以上的问题,贫困户9成还是答不知道。
再次是档卡资料完善,贫困户的农村生活实际和上级的顶层设计有鸿沟,上级领导觉得档卡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于是出现了一户一个扶贫贴心袋,帮扶责任人也确实送到贫困户家里了,并且里面装了帮扶责任人的名片,袋子是需要放到贫困户家里的,但是转眼贫困户给自己的孩子上学当书包了,接着领导暗访来了,又是追责,总不能让帮扶责任人或第一书记住在贫困户家里看着袋子吧?
还有就是帮扶措施,第一书记手里得资源少的可怜,基本上就是整理资料的权利,因为低保、五保办理是县民政部门管理,危房改造是住建部门管理,雨露计划是教育部门管理,医疗是卫生部门管理,到户增收或产业发展还得贫困户本人同意,到了村一级,第一书记没有任何权限,但是所有追责都面向乡村两级。甚至领导把追责的力度当做领导重视扶贫的力度,这是不是对基层干部的严重不负责任?
最后是扶贫宣传,上级检查其他内容已经成共性了,于是创新检查内容,本村内T型宣传牌过小、过少也是追责内容之一,墙体喷绘少也不行,务必达到多少条才能过关,这又是不是上级的懒政?
一波一波的检查,对乡村两级干部来说,已经习惯了,无休止的停休,对乡村两级干部也习惯了,但是追责问责的不断扩大,不断加重,却严重打消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君不见凡是有第一书记聚集的微信群、QQ群里都是牢骚满腹,因为一没待遇、二没扶贫经费、三没正向激励、四没扶贫主动权,如何调动积极性?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也迷茫。第一书记答复:上级明确的政策全部宣讲到位,符合条件的全部落实到位,但是因为贫困户个人原因或者全部落实到位仍脱不了贫的,却是无休止的处理、处分,这也要处分我们?如果说该贫困户享受每年2000元钱,我们贪了、挪了、截留了,只给贫困户1500元,处分我们无话可讲,可该给的全给了,甚至不该给的为了脱贫打着擦边球的也给贫困户了,仅仅因为领导的暗访问话贫困户听不懂也要给我们处分?一个处分要影响我们至少4年以上,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都是本单位即将走入副科级岗位的后备干部,一个四年,可是基层干部的一生啊,领导们,能不能在暗访时或者暗访后听一听第一书记的解释再决定是否处分?不要再贫困户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因为你们的书面用语很多贫困户是听不习惯的!就像今天上午全市电视电话会上,市委书记说暗访组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先免职后补免职手续,如果说贫困户一句话就能决定帮扶干部的一生,并且不准帮扶干部做任何解释,那我们能不能理解这是领导责任的一味下推?或者是领导的不作为或者懒政!

身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不怕工作,不怕抛家弃子吃住在村,不怕牺牲所有节假日和周末,也无所谓下乡补贴(实际上绝大多数就没有兑现过),我们怕我们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一句话却就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可怜乡村干部卑如蝼蚁!
向扶贫干部致敬!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话基层公号
心系基层,从未离开

投稿邮箱:gwy1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