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亲,你们还在一直仿古吗?看爷如何用新建筑改变古城空间与形象~ 大师季扎爷-几凡设计教育





加利西亚艺术中心
Galician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
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
业主:加利西亚地区政府
建筑类型:现代艺术博物馆
地理位置:西班牙北部的圣地亚哥甘普斯特拉市一座古老修道院的地块之内
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项目时间:1988-1933年
本期大师季:阿尔瓦罗·西扎

主讲人丨 闫大师
整 理丨 几小凡
坚持每天学案例!
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本视频。
(更欢迎4G包年包月用户使用流量观看哈哈哈哈)
▲ 闫大师上课视频 68′56″
正文
分析要点
一、场地逻辑
1. 建筑选址的思考:新建建筑的自我表达与场地文脉延续的矛盾处理。
2. 新旧对话:新建建筑对已存建筑的适应与整合
3. 整体环境观:建筑、场地、气候、历史、人的活动等因素的深度融合。
二、形体逻辑
1.场地环境对形体操作的影响
2.几何解析——建筑复杂形体背后隐含的体系化操作方式
3.空间体验VS图像化表达
4.建筑水平感的营造
三、空间特点
1.对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批判继承
2.空间的复杂性与模糊性(现象的透明性)——非几何、多灭点、多视点透视
3.建筑漫步路径:
由外而内——环境适应
由内而外——建筑自身的逻辑性与自成系统的空间体验
4. 楔形空间的运用与视觉体验
四、光线与开窗逻辑
1.均质光线与特殊空间中光的艺术性表达
2.开窗位置与形式的选择
3.水平长窗——景观与自然光线与室内空间的联系
五、建筑语汇与空间限定
1.结构构件与形式语言的转化
2.材料与装饰
3.层次丰富的空间限定手法
一、场地逻辑
一选址的思考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西班牙圣地亚哥甘普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老城的东北面。基地西南部为城市居住区,北侧为体育场,东南侧是圣多明戈斯修道院,东北部是修道院花园(波纳瓦(Bonaval)公墓),再往东是大型公共花园。博物馆面向圣多明哥教堂的入口。

最开始Siza接受到项目委托时,场地并不在今天建筑所在的位置,而是修道院后部的公园里(即图示A处)。经过对场地及城市历史的分析,西扎认为建筑沿街并紧邻修道院进行布置比退在公园中更加合适。

(图片根据论文《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再加工)
San Domingos deBonaval修道院的立面在历史上始终是被前面高起的地形及石制的围墙遮挡着的。那时修道院只有大门才展现在城市中。1960年代后,在其旁新建的学校将场地推平、打开,并增建了建筑基地前的街道后修道院的立面才全部暴露到城市空间中来。
Siza将他设计的建筑放到沿街面上并紧近修道院,是希望新建筑对修道院进行一定的遮挡,让修道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历史中的存在状态。

另外,西扎也认为新的艺术中心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应该被放在公园中作为修道院的附属建筑被看待。只有这样,这座建筑才能融入城市的生活,并促进这个地区活力的恢复。
艺术中心建成以后,不论是从形体高度还是形体组织上,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是非常和谐的。
二新旧对话

当地西侧是居住区,各单元相对独立而略显散乱,西扎将艺术中心西侧边界平行于城市街道,与居住区的外围建筑共同对内部复杂居住单元进行围合界定,使新建体量成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
三整体环境观

场地东侧是修道院与花园,西扎将此空间进行整合,形成建筑的入口引导。这种整合即是场地设计的整体观,不仅要考虑基地地块中的场地布置,还要考虑到周边已经建成的建筑和周边环境万科五玠坊。

艺术中心的体块组合与修道院的体量高度相似,这种镜像城市片段的手法丰富了城市空间。
二、形体逻辑
一场地环境对形体操作的影响

艺术中心用地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为使建筑融合于场地之中,并减少对地形的破坏,西扎将建筑的东北侧一层空间切入地下,面向城市干道的西南侧暴露于外并设置有坡道,通向二层平台,连接建筑入口,营造出曲折有趣的入口空间序列,既巧妙地化解了高差,又构建了内部空间与外部地形的转换。

应对高差的策略:现在非常流行的策略是将整个建筑抬起来万世三国,下边架空,既有通透的感觉,又可以最大化的对地块进行保留。
还有一种策略是,使建筑融入到地块高差之中。
西扎的方式比较简洁,将建筑切入到地块之中,虽然对场地会有一定的破坏,但也是对场地的整合,将各个路径通过地形整合在建筑之中。西扎在做形体布置的时候,预留了一些平台,通过水平的限定,平台的抬起或是内部层高的变化或是建筑体量的突出,形成一种观看的视角,对周边的环境形成一种高低观看的层次。

场地环境对形体操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形体除了体块的叠加之外,还有各种细腻的处理。西扎有一种非常惯用的手法诚哥的逆袭,即楔形空间,相比于普通的矩形空间,楔形空间有非常强烈的动态感以及引导性。在形体操作的过程中,西扎找到几条线来组织空间,西南侧的直线是对散乱的居住区的围合;西侧的线条也是对西侧居住楼的呼应,同时在西侧形成一个楔形空间,作为北方的入口。东侧的线条相对于街道稍稍偏转一定角度,形成另一个楔形空间,加大透视效果。

简单回顾由场地塑造形体的过程,首先是先找到三条线,通过线生成两个“L型”的形体进行围合,再进一步进行细分。
二几何解析
——建筑复杂形体背后隐含的体系化操作方式
建筑在丰富的空间背后隐含着体系化的几何操作方式,并遵循一套完整、复杂的几何秩序,作为复杂空间的生成依据。

艺术中心的主体部分可以视作由两个“L”形相互错动而成,这为建筑提供了两套方向参照系,墙体、楼梯等建筑元素按照这两部分的参照系进行排布,主体部分对应在两个呈黄金比的矩形之内。

平面中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控制线,由尺度相同的正方形单元构成。因此平面布局是两个L 形交错咬合之后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惊变20年,一方面加强了平面的动感与韵律感御花子,另一方面为内部空间划分提供了逻辑依据。

艺术中心同时又是以经典正方形为构图母题展开空间组织的。布局始于两个并列的正方形,充分考虑内部空间组织以及外部基地约束的情况下,西扎在其对角位置进行加减法体量操作。

看似不规则的界面布置,却具有严谨的几何对位关系。将建筑西南侧外墙线、走廊的东侧墙线以及东南角楼梯栏杆线延长,会发现它们交汇于建筑外某一点这种对位方法使各个建筑元素相互依赖,构建了严谨的空间逻辑关系非梦卡盟。
三空间体验VS图像化表达
西扎习惯于草图,并不是非常关注图像化的表达。西扎的每一个建筑都有非常明显的特色费舍尔泰格,即形体的复杂性,但很难找到一个原型或是母题,西扎是在弱化图像的表达,其形体逻辑主要是来源于空间体验。

入口部分形体的转折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在建筑的正南面形成形体的错动,面对修道院打开,呈现出一种空间的延伸。

通过一个小小的构筑强化透视关系,东西向的视线通过洞口空间进行交流,通过框景观看对面的历史建筑。

通过构筑物的窗口,将室内空间全部贯通,可以看到修道院北部的花园。西扎将入口以及室内、室外、周边环境全部融合到建筑流线之中,西扎的建筑是散点化的,与周边环境在不断的进行交流,没有固定的焦点阳原吧。
四建筑水平感的营造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本身而言,“水平”还有另外的涵义:“水平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水平且连续的室内空间,甚至是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

北欧的建筑在高度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基本上比较平缓,这也是葡萄牙建筑的一大特色妙探寻凶。其所在的历史街区中,建筑层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是环境的因素。还有一种因素是来源于西扎对于历史理解的沉淀,其很多作品都强调水平感,包括雷卡游泳池(西扎的建筑思想在该作品中初见端倪)。


▲雷卡游泳池

把整个体块平铺于不规则地形之中,使得整个建筑比较舒展。另外,龙套王建筑中的细节处理,虽然开窗较少,但是开窗基本上保持水平的感觉,也体现了建筑语言的统一。

西扎对于入口坡道的运用在其他建筑中也见到过,坡道首先解决了地形高差的问题,另外其有很强烈的引导作用,最早受到柯布建筑漫步的影响。
三、空间特点
一对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批判继承

西扎的空间特点脱胎于现代建筑功能主义,也是对建造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的继承,当然也有自己的批判。对西扎影响最大的三位建筑师:

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对功能的理解对西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及水平长窗的运用,最大限度的与周边环境对话,还有非常重要的建筑漫步(坡道),许多柯布的思想和手法都可以在西扎的建筑中找到。

阿道夫·路斯,空间体量规划。路斯对空间的理解不仅是功能主义和纯净的空间,而是认为整个空间囊括了功能、装饰、空间、光线、结构等要素,超出了功能主义的狭隘,是一种整体的思想。

阿尔瓦·阿尔托,关于地域、本土的营造,对西扎的影响很大。虽然西扎反对别人对其建筑冠上地域主义的标签,但是西扎的很多作品还是非常反应其所在环境的文化。
二建筑漫步的路径
功能逻辑:根据功能进行叠加。最开始设计该建筑的时候,并没有对功能限定的很死,所以西扎用非常灵活的两个L型进行组合,这样对于后期布置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建筑漫步:西扎做建筑,主要是从空间体验出发,所以整个路径对于建筑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西侧入口部分通过非常有引导性的坡道上到二层平台,或者南侧来自街心花园人群,通过台阶上到平台,平台产生一个水平的限定,并进行发散,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景观。随后路线通过转折,进入建筑,主要流线在左侧,可进入门厅空间。具体流线如图所示。整个流线是闭合的状态,并包含各种转折和各种视线的交流。

三楔形空间的运用与视觉体验

西扎另外一个惯用的设计手法是将本来没有关系的空间之间的墙打通,在它们之间创造一个视线的通廊。这样人的视线可以穿越空间,让建筑中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也使处于远处的空间因为有了前面空间作为参考而显得更加深远。有限的建筑空间在视觉感知中被加大。

通过片墙之间的转换,可以看到两侧的不同空间。入口部分通过降低楼板进行一定的空间限定。

对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批判继承吕后传,在无法用墙来界定梯形空间的某些室内,他还会用吊顶的变化来塑造出梯形,让空间具有动态感。
西扎在处理门厅时,对空间增加了许多层次。通过服务台等家具的布置,对空间进行一定的遮挡;降低屋顶的高度,可以对空间进行一定的限定。通过建筑构建语言的强化裴瑟琪,可以体现出很强的引导作用。

非几何、多灭点、多视点透视。
西扎的建筑,视线永远不会在某一点终结,都会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另外,西扎的空间是非几何的,虽然有正方形的模块在里面,但是在具体空间的表达上,并不是几何化的东西。形体可能非常几何化,受雕塑化的影响,西扎非常喜欢简洁的形体,但是在空间的处理上,是弱几何化的。

▲手绘草图

▲入口

四、开窗与光线逻辑
西扎的开窗是非常慎重的,西扎非常反对光线的浪费,其所有的光均起到对空间的点缀作用,与空间结合起来。
一均质光线与特殊空间中光的艺术性表达

匀质光线与空间的结合,水平的屋面板,浅色吊顶,木质地板,通过光线的引入,反射到屋面板上再进行散射,使得空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地面的倾斜产生强烈的动态,光线又可以加强这种动态,使得整个空间非常梦幻。
二开窗位置与形式的选择

顶窗光线的射入,解决直跑楼梯的采光,通过墙体的反射,加强空间的中心感。
三水平长窗——景观与自然光线与室内空间的联系

受柯布的影响,西扎非常喜欢水平长窗。水平长窗看周边的景色有一定的连贯感,可以最大限度的与周边环境进行交流。另外,水平长窗比较平缓,与实体的外墙进行对比。水平长窗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供了绝佳的参观路线。
“博物馆的外墙是不朽的,因为几乎没有窗户的设计。外墙没有过多细节的雕刻,所以她们和修道院一样神圣。内部为游客设计了绝佳的参观路线,而不仅仅是不断变化的通道而已。”
五、建筑语汇与空间限定
一结构构件与形式语言的转化

西扎徘徊于建构和结构之间,这在混凝土花岗岩护墙和金属附属结构中充分体现出来,二者的对比即体现着砖石的厚重同时又拒绝着。砖石和钢材在此共同体现了材料特性,并且明显采用了高超的技艺。

西扎的建筑语汇非常的丰富,几乎没有纯粹的结构。由上图可以看出上部是当地的花岗石的墙体,下部采用工字钢进行收头,工字钢首先是结构作用,支撑上部的墙体,然后还有一点是建筑语言的转化,或者说是装饰作用。

柱子的使用和墙体的转折限定了空间,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柱子和墙体的设置,对于空间的划分起到很大作用。
西扎将各种语言进行融合,将各种复杂的因素进行整合,产生复杂的空间变化,这一点受到路斯的影响。阅读西扎的建筑,可以感受到,建筑不光是功能的空间限定,更多的是一种建筑语言的升华。
二材料与装饰

西扎的窗的室内部分采用木材,给人一种温暖的柑橘,而窗外采用金属材质,暖与冷两种材质的对比,使得建筑看起来非常的伶俐、干脆。
艺术中心外立面采用灰色花岗岩作为饰材,厚重的视觉效果延续了圣地亚哥城的历史文脉。

厚重的墙体通过工字钢收头住银所,并且用两个矮柱来支撑,将承重节点缩小,使之精炼,更能体现其一种作用感。

墙面材料的对比,强化了雕塑感蒋昌健,也强化了水平的引导性。
三层次丰富的空间限定手法

通过降低屋面板,限定空间,也可呈现反射光线。


西扎在获得普利兹克奖时的发言:
“我有权力说它参照了城市的整个历史,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是来源于历史参照的消除土蜘蛛,而是尝试创造一种现代与历史的共存”
——阿尔瓦罗·西扎
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本视频。
(更欢迎4G包年包月用户使用流量观看哈哈哈哈)
▲ 闫大师上课视频 68′56″
更过案例分析课程
详见庖丁解牛式大师案例分析:
相关阅读:
庖丁解牛式精析大师作品,你要不要?

也可以复制课程链接购买:
https://ke.qq.com/course/package/5088
课程咨询请添加几小凡微信:

◆◆◆
编辑丨几小凡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几凡所有,农夫山泉董事长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
20358673@qq.com
/
设计丨手绘丨游学丨考研丨留学丨出版
官方网站:http://www.shjifan.com
电话:400-022-1066;18117140286
客服QQ:2850910896;2850910873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大连路1548号莱克大厦6楼
建筑交流群:626167435
规划交流群:593737743
景观交流群:59373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