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中央电视台春节再次聚焦三清山 绿水“清山”我的家-大美上饶


从2月5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十一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其中,第十一集《绿水“清山”我的家》为系列报道收官之作,于除夕当天播出。报道关注瑞雪兆新年时阿信蛋蛋妹,三清山景区索道机修工、保洁员等工作人员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为服务游客尽职尽责;展现三清山村民爱岗敬业,呵护绿水青山,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新春走基层
绿水“清山”我的家奉献
春节假期亿库课件网,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外出旅游。在游玩时,可能我们许多人都不曾留意过景区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记者今天要带你去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西三清山。新年前,一场冰雪天气让茫茫山脉间尽显银装素裹。当冰雪铺满山峦时,有这样一些工作人员仍在山上坚守。

这几天,三清山迎来了2018年最大的一场雪。日复一日的索道巡检在今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除冰。以主电缆为例,如果冰太厚,索道就无法正常运行,这会严重影响安全。



大概每隔十天,索道检修工都会检查13个索道支架。他们的工作就是爬到几十米高的支架顶端检查上面的每一个部件。




安全压倒一切!吃苦耐劳精神是我们整个索道界都是保持的传统。我们要懂得珍惜,要把这条索道当成是我们自己家里的。
今年39岁的李将军,是三清山本地人炼宝天尊。从学徒到技术部副经理,为了三清山索道的安全运行忙碌了19年。除了保证索道正常运行以外,他和同事们还分担着景区快速救援任务。过去几年,他们不仅运送过心脏病、骨折、胃痛等突发病患,还营救过走失迷路的游客迪高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有位来自九江的游客走路爬山,到晚上9点多钟,我们接到电话求助。
当时他手机没电,于是就失去联络,我们只能在大晚上靠手电照,靠嘴巴喊。到最后救下来应该是凌晨1点多钟,整个救援持续了近四个半小时。我们会尽全力让游客满意。”
伴随着景区发展,越来越多的三清山村民在景区就地就业。在自个儿家乡劳动,工作便不单纯为了谋生,而被赋予了更多责任。就拿这三位来自三清山八磜村的环卫攀岩工说起,他们平日负责清理游客丢在崖壁上的垃圾或物品。


黄春源、黄春寿是兄弟俩,弟弟黄春寿的妻子也是环卫工刘可为,夫妻俩工作时就住在山上的宿舍。


工作量大的时候,差不多一天收50多公斤垃圾。山上要求是高只要是带颜色的,比如果皮纸屑等等都得下山。因为我们这是自然遗产,任明廷我们最大的工作责任是尽量把三清山保护好。
我俩在一起工作生活很快乐,有什么事两个人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应。结婚20来年,到目前还没争吵过,我们挺幸福的。
绿水青山,最美的是自己家乡。在三清山景区,这里有爱,有认真,有坚守,也有彼此间的陪伴。在这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里。

记者手记
崔婧哲
CCTV4记者
让乡村建设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能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的景区在中国为数不多,江西三清山便是其一。采访时,我们正好赶上了冻雨冰雪天气,云雾缭绕下的雪白山体虚幻缥缈,蔚为壮观。景区内拍摄工作的不易也完全被内心的兴奋和对工人们的尊敬所替代。美丽“冻人”的拍摄花絮如下:


今天,我重点希望分享的不是三清山令人叹为观止的壮美风景,而是想带大家走进山脚下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八磜(音读qì)村。八磜村一开始并未纳入我的拍摄计划,走访它可谓一时兴起,这源于我们在景区的小小发现。三清山的深度开发始于2000年后,是一个开发较晚的旅游区,在过去,许多村落因为交通不便造成长期封闭;伴随着三清山旅游开发深入,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开始从事旅游服务业。

偶遇八磜村村民:“城里人没有我们村里的绿色菜”
采访首日,早晨乘坐三清山外双溪索道上山时,我恰好碰到了一对六旬左右的环卫工夫妇,老太太性格开朗爱聊天,一上来就告诉我他们是八磜村的,村里有山有水景色美,自己的老宅子还是当年方志敏带领战士们战斗过的地方。原来小山村还有这样的红色革命历史,这初步勾起了我的兴趣。
随后在景区环卫队伍中采访时,我遇到了攀岩工兄弟黄春源、黄春寿,和弟弟黄春寿的妻子廖灵芬,他们都来自八磜村。黄春寿夫妇有一双儿女,女儿在县城读高二,儿子在井冈山大学读本科。在山上6平米的小宿舍里,我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如果孩子将来在外闯荡,接你们去大城市住,你们愿意吗?
黄师傅:假如孩子需要,我们当然出去帮一下;假如不需要北京外企德科,我情愿住在我们乡下,因为我们乡下空气好谁是李世民,有山有水,我在家种蔬菜,土生土长,自己种自己吃,在城里就吃不到我们山里这些绿色的东西。
城里人都知道山里好西厢艳谭,这不稀奇,令我印象深的是黄师傅颇为自豪的语气。出于好奇,采访第三天,我们驱车前往了距离景区直线6公里,藏于三清山神仙谷的八磜村。
村民返乡干了啥能一年赚十来万
刚到八磜村时纷简历,一池碧水被翠绿的群山围绕庞家康少,柔和的阳光洒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上,老人搬着板凳坐在家门口望着马路陆一婵,中年人在阳光下剁着喂猪的梨……安静祥和的情景仿佛能让时间凝固。如果不是宣传部告诉我,我压根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在过去,八磜村比较偏僻,道路交通不便,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房屋和环境加以美化,加上风景秀美,尤其是水好,小乡村成了旅游观光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时,我看到了蜿蜒在半山腰穿梭在树木间,修葺一新的10公里的自行车道,也看到了碧绿水面上修建的玻璃小广场以及水边的房车基地。

村长钟明友一大早就在自己开的农家乐“八磜乡居”等着我们。到的时候,他正在院门口挂起红灯笼。9年前27套礼服,老钟在外面的景区做打工仔,看到当地村民们家家户户做农家乐发了财,就返乡干起了农家乐,土锅土灶,地道乡味,每年收入有十多万。后来老钟当了村长,组织更多的村民一起做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老钟800多平方的4层小楼,旺季时一中午都能接待200多人。他告诉我,夏季时候上车走吧,来村里玩水观光的游客最多,一天都能有上千辆车停满村里。

山村喜宴:一家办事 全村帮忙
新年前,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娶媳妇,整个村也热闹了起来。上午在村长家里采访时,我们碰巧遇到了新郎亲戚,新郎家前一晚把媳妇迎进了门,此时此刻全家正在准备中午的喜宴,亲戚们便热情地带我们去家里看看。话不多说,快戳视频看看山村喜宴啥样:

有趣的是,在新郎家厨房里,我再次碰见了第一天乘坐索道遇见的环卫夫妇,邻居办喜事,他们就来帮忙搭把手;喜宴前一晚,我还接到了攀岩工黄春寿的电话,高兴地告诉我村里有人结婚,特别希望我们能去村里看看,感受八磜村的风俗。这两个细节让我顿觉温暖又羡慕炸小虾,温暖在于村里仍然保留着亲密的邻里关系,一家办事,全村帮忙,邻里亲如一家;而作为城里人,居住在水泥森林中,不知道邻居是谁,也几乎没说过话,看到此情此景,不免心生羡慕啊……
奋斗与收获这里也一样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叶咲梦,乡村里的贫困户生活得到了极大保障和改善宋伟龙。在村长家,我们还认识了21岁的南昌航空大学学生黄及水和他的妈妈钟美玉。

小黄的爸爸黄春河十年前在村子附近的工厂打工,患上了尘肺炎武战神病(一种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组织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小黄的妈妈只能打些零工,做刺绣贴补家用。

欣慰的是,三清山扶贫政策能够解决家庭绝大部分的医药费和学费。更让钟美玉自豪的是,儿子刚刚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目标是能够从事国家大飞机的研发工作;女儿则在外就业结婚,还有了可爱的宝宝。当我问到钟美玉她最开心的是什么?她告诉我,两个孩子用功读书,是她最大的骄傲和支撑力量。
让青山常在乡愁常留
在八磜村采访的不到一天时间里,我看到这里有家和远方,有喜悦和梦想,有奋斗还有彼此间的扶持,重复着和你我一样的付出与收获。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乡愁或许是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也能变成金山银山;或许是邻里一家亲的淳朴情感;或许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努力奋斗的珍贵岁月……
今年,八磜村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如今,三清山包括八磜村在内的村落都在进行美丽乡村的改造和建设。五天的走访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对三清山,对八磜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衷心祝愿这里的乡村建设,既能让村庄融入自然,因地制宜体现独特风貌;又能以人为本,呵护民生诉求,传承好历史和文化。让青山常在,乡愁常留。
来源:CCTV4
投稿邮箱:dmsrwxgzh@163.com编辑:大树
业务联系:13879329273

长按二维码识别
欢迎进入粉丝群